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属于电梯设备领域,该方案包括电梯平台,所述电梯平台包括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所述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的底部中央设有垂直于电梯平台轿背的支点撑杆。第一电梯平台和支点撑杆之间可以发生轻微的转动,支点撑杆为第一电梯平台提供一个支点,可以使得电梯平台边缘的受力范围更大,可划分的安全区域精度更高,可以避免由于受力范围太小、精度太低导致误触防夹装置的情形;同时还具有提示性功能,能及时提醒乘梯员注意自身站位,做出及时的调整,防止电梯事故。防止电梯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安全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多数平台电梯都是没有轿顶和轿壁,往往用于私人建筑家用,乘梯人数往往也较少;在乘梯时,人会完全暴露在电梯井道中,如果乘梯人站在平台电梯上的边缘,则很容易刮蹭到井道,发生被夹伤的事故;在现有的平台电梯中,也有一些防夹措施,如利用光幕或者一些传感器来防止人被夹伤,但这些往往需要人们很靠近井道时才会触发,乘梯员反应稍有不注意也很容易发生受伤事故。
[0003]中国公告号CN 214359667 U,公告日2021年10月8日,技术的名称为平台电梯安全边框,该申请案提供了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边框,包括内框与外框,且内框与外框之间还有复位件以及微动开关,内框外周设有第一安装件、外框内周设有与第一安装件连接配合的第二安装件;该方案安装方便,转角设置成圆角,不容易弄伤手,但这种方案需要乘客站到电梯边缘时触发,在触发时,乘梯员可能因反应不及时同时电梯突然制动导致乘梯员摔倒在电梯内,发生受伤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平台电梯触发不及时而发生意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该方案通过给平台电梯增加一个支点,增强平台电梯的压感能力,使得电梯平台边缘的受力范围更大、感应区间更大,使平台电梯触发更加及时,防止乘梯员夹伤的事故。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包括电梯平台,所述电梯平台包括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所述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的底部中央设有垂直于电梯平台轿背的支点撑杆。本方案中,第一电梯平台是乘梯员可以直接踩触的电梯平台,其下层还有第二电梯平台,用于布置支点撑杆,支点撑杆布置在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且须垂直放置在第二电梯平台中央;其中,第一电梯平台和支点撑杆之间可以发生轻微的转动,支点撑杆为第一电梯平台提供一个支点,利用了杠杆原理,从电梯平台中心至电梯平台边缘,电梯平台边缘的受力会与乘梯员所站位置距电梯平台中心的距离成正比,当乘梯员站在平台电梯时,电梯平台边缘的受力就会被支点撑杆分成两个部分:无乘梯员一侧的电梯平台边缘完全不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而有乘梯员一侧的电梯平台边缘则是和支点撑杆共同承受乘梯员的重力;因此可以使得电梯平台边缘的受力范围更大,可划分的安全区域精度更高,可以避免由于受力范围太小、精度太低导致误触防夹装置的情形。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边缘设有与电梯轿背相邻的支撑件和位于电梯轿背对侧的防夹前挡。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设有两个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与平台电梯轿背相邻的电梯平台两侧,用于支撑第一电梯平台,使得第一
电梯平台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随意摆动,触发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位于电梯轿背对侧的防夹前挡,与支撑件类似,用于装嵌在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对第一电梯平台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与电梯轿背两侧相邻的支撑件上各设有两个微动开关,所述两个微动开关分别设于支撑件的边缘。由于支点撑杆的作用,电梯平台是可以朝两侧的支撑件轻微摆动,电梯平台边缘受力达到极限时,也即乘梯员站在危险区域或者要碰到井道时,电梯平台受力一侧的边缘就会触碰到两个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启动,使得电梯制动,从而防止乘梯员在井道内夹伤;其中,两个微动开关独立作用,两个微动开关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在最快时间内使平台电梯制动,防止乘梯员持续受到伤害。
[000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和防夹前挡上各设有两个可以根据压缩量传递信号的压感复位弹簧,所述支撑件上的压感复位弹簧设于两个微动开关之间。当电梯平台边缘受到压力向下移动时,首先与压感复位弹簧接触,压感复位弹簧受到压缩,有传感器根据弹簧的压缩量进行信号传递,最终可以对乘梯员进行提示,当弹簧压缩量超过预定值时,也即电梯平台触碰到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启动并对平台电梯进行制动;当乘梯员重新回归到安全区域时,电梯平台边缘的受力减小,压感复位弹簧会将第一电梯平台复位,微动开关关闭,平台电梯回复继续运行。压感复位弹簧设置在两个微动开关之间并且要靠近两个微动开关,这样可以减小微动开关的动作误差,也即压感复位弹簧压缩量达到一定时,微动开关由于距离压感复位弹簧很近,可以减小动作误差。防夹前挡上的压感复位弹簧作用也是一致,同时也是对第一电梯平台复位起到一定作用,由于乘梯员进入电梯正常情况是站在平台电梯中央或者是靠着轿背站立,因此防夹前挡处可以只设置压感复位弹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各个支撑件边缘与防夹前挡之间设有相互卡接的卡扣,并且卡扣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支撑件边缘和防夹前挡之间需要固定在一起,共同设置在除轿背一侧以外的三边,可以对第一电梯平台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同时也能良好地固定在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防止支撑件和防夹前挡松动导致安全事故。
[0010]作为优选,所述电梯轿背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包括可以根据压感复位弹簧信号变化的三色灯和楼层显示模块。平台电梯的设置三色灯可以对乘客进行提示,三色灯具有以下三种信号指示:当乘梯员站在安全区域时,电梯平台边缘受力微小,三色灯指示绿灯,平台电梯可以正常运行;当乘梯员站在预警区域时,电梯平台边缘受力较小,三色灯指示黄灯,平台电梯依然可以正常运行;当乘梯员站到危险区域也即井道旁边时,电梯平台边缘受力较大,三色灯指示红灯,平台电梯停止。楼层显示模块可以显示电梯的位置,该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动与设置。
[0011]作为优先,还包括一个可以根据三色灯颜色变化而提示的语音模块。语音模块可以根据三色灯的变化进行语音提示,及时提醒乘梯员注意自身站位,做出及时的调整,防止电梯事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平台电梯的受力感应范围更大,精度区间更广,可以避免误触发生;(2)具有提示性功能,避免了乘梯员因将要触碰井道受到惊吓且平台电梯突然制动导致乘客摔倒受伤;(3)平台电梯结构、装配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平台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台电梯轴测图。
[0015]图3为图1中A和B的放大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应用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0018]图中:1.电梯平台,2.第一电梯平台,3.第二电梯平台,4.电梯轿背,5.支点撑杆,6.支撑件,7.防夹前挡,8.微动开关,9.压感复位弹簧,10.卡扣,11.固定件,12.三色灯,13.楼层显示模块,14.显示屏,15.支点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0020]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包括电梯平台1,所述电梯平台1包括第一电梯平台2和第二电梯平台3,所述第一电梯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平台,所述电梯平台包括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所述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的底部中央设有垂直于电梯轿背的支点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梯平台和第二电梯平台之间边缘设有与电梯轿背相邻的支撑件和位于电梯轿背对侧的防夹前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与电梯轿背两侧相邻的支撑件上各设有两个微动开关,所述两个微动开关分别设于支撑件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台电梯的防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件和防夹前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茂军,朱国建,金婷,唐方平,黄旭斌,蔡肖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