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和雾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84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和雾化设备。雾化器包括储液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发热体和电磁加热器。第一支架套设于中心管。第二支架套设在第一支架外侧,第二支架形成有加热腔,第二支架靠近储液仓的侧壁上形成有输油孔,储液仓设置在第二支架的上侧,输油孔连通加热腔和储液仓,储液仓中的雾化基质通过输油孔进入加热腔,第一支架伸入至第二支架中以使得中心管伸入至加热腔内部,中心管连通加热腔并用于将加热腔生成的气溶胶导入外界环境。发热体设置在加热腔中,电磁加热器设置在第二支架的外侧。第一支架伸入第二支架内部以将中心管伸入至加热腔中部,保证中心管和输油孔之间距离较远,不会出现雾化基质和气溶胶之间相互干扰。不会出现雾化基质和气溶胶之间相互干扰。不会出现雾化基质和气溶胶之间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和雾化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装置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雾化器和雾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气溶胶雾化装置的雾化基质进入加热腔的方式往往是通过顶端进油或发热座顶部进油,或者将油道和中心管设置在同一个支架上,油道和中心管距离较近,使得油道与中心管的空间相互干涉,导致雾化基质进入加热腔时将气溶胶堵塞在加热腔中,影响雾化基质的正常雾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和雾化设备。
[000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包括储液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发热体和电磁加热器。所述储液仓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用于气溶胶流通,所述第一支架套设于中心管。所述第二支架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外侧,所述第二支架形成有加热腔,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上形成有输油孔,所述储液仓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上侧,所述输油孔连通所述加热腔和所述储液仓,所述储液仓中的雾化基质通过所述输油孔进入所述加热腔,所述第一支架伸入至所述第二支架中以使得所述中心管伸入至所述加热腔内部,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加热腔并用于将所述加热腔生成的气溶胶导入外界环境。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中,所述电磁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并通过电磁感应对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
[0005]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中,第二支架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外侧,第二支架内侧形成有加热腔,第一支架套设于中心管,同时第二支架的侧壁形成输油孔,使得雾化基质可以通过输油孔进入加热腔。电磁加热器加热发热体,发热体可以将雾化基质加热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可以通过中间的中心管导入外界环境。雾化器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将油道和中心管分隔,第一支架伸入第二支架内部以将中心管伸入至加热腔中部,保证中心管和输油孔之间距离较远,整个过程不会出现雾化基质和气溶胶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合理利用空间,保证雾化基质充分雾化后从中心管排出。
[000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呈管状,所述发热体包括管孔空间,所述发热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以使得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管孔空间,所述加热腔产生的气溶胶通过所述管孔空间进入所述中心管。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形成有连接台,所述发热体套设在所述连接台上,所述中心管贯穿所述连接台。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毛细孔,所述毛细孔贯穿所述发热体的管壁以连通所述管孔空间和所述加热腔。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导油棉,所述导油棉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发热体上并贴合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内壁。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3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100包括储液仓10、第一支架 20、第二支架30、发热体40和电磁加热器50。储液仓10设置有中心管21,中心管21 用于气溶胶流通,第一支架20套设于中心管21。第二支架30套设在第一支架20外侧,第二支架30形成有加热腔31,第二支架30靠近储液仓10的侧壁上形成有输油孔32,储液仓10设置在第二支架30的上侧,输油孔32连通加热腔31和储液仓10,储液仓 10中的雾化基质通过输油孔32进入加热腔31,第一支架20伸入至第二支架30中以使得中心管21伸入至加热腔31内部,中心管21连通加热腔31并用于将加热腔31生成的气溶胶导入外界环境。发热体40设置在加热腔31中,电磁加热器50设置在第二支架30的外侧并通过电磁感应对发热体40进行加热。
[0031]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100中,第二支架30套设在第一支架20外侧,第二支架30形成有加热腔31,第一支架20套设于中心管21,同时第二支架30的侧壁形成输油孔32,使得雾化基质可以通过输油孔32进入加热腔31。电磁加热器50加热发热体 40,发热体40可以将雾化基质加热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可以通过中间的中心管21导入外界环境。雾化器100通过第一支架20和第二支架30将油道33和中心管21分隔,第一支架20伸入第二支架30内部以将中心管21伸入至加热腔31中部,保证中心管21 和输油孔32之间距离较远,整个过程不会出现雾化基质和气溶胶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合理利用空间,保证雾化基质充分雾化后从中心管21排出。
[0032]具体地,雾化器100在使用过程中,雾化基质可以通过输油孔32从储液仓10导入导液部件,然后通过导液部件进入加热腔31中,同时发热体40和电磁加热器50相互配合工作产生热量以使得雾化基质可以被加热,雾化基质加热后生成雾状的气溶胶,气溶胶可以通过中心管21外排至环境中。
[0033]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发热体40可以为导电体,例如金属元件,发热体40设置在加热腔31中,电磁加热器50可以设置在第二支架30的外侧,通过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这样,发热体40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涡流并发热以将雾化基质加热成气溶胶。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0和第二支架30都是绝缘件,雾化基质加热的过程中,发热体40设置在加热腔31中,电磁加热器50设置在第二支架30的外侧,避免了复杂电路设置在加热腔31中与雾化基质相互影响,或者雾化基质泄漏至电路板的位置甚至造成短路的问题,提高了雾化器100的安全性。另外,通过交变磁场加热的方式相对于电阻式的方式,电磁加热器50的加热效率更高,使得雾化基质可以快速雾化。
[0034]在相关技术中,雾化基质的进油方式主要采用侧边进油方式或发热座顶部进油方式,进而在横向方向上占用太多的空间,进而挤压电磁加热器的空间,同时造成雾化器在横向尺寸较大。
[0035]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雾化器100的储液仓10设置在顶部位置,雾化基质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输油孔32,通过输油孔32进入加热腔31。输油孔32形成在第二支架30靠近储液仓10的侧壁上,占用空间较少,并且发热体40和电磁加热器50在横向方向上可以相对输油孔32错位设置,也就是说发热体40和电磁加热器50设置在输油孔32更靠下的位置,进而保证雾化器100在横向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仓,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用于气溶胶流通;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外侧,所述第二支架形成有加热腔,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储液仓的侧壁上形成有输油孔,所述储液仓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上侧,所述输油孔连通所述加热腔和所述储液仓,所述储液仓中的雾化基质通过所述输油孔进入所述加热腔,所述第一支架伸入至所述第二支架中以使得所述中心管伸入至所述加热腔内部,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加热腔并用于将所述加热腔生成的气溶胶导入外界环境;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在所述加热腔中;和电磁加热器,所述电磁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外侧并通过电磁感应对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呈管状,所述发热体包括管孔空间,所述发热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以使得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管孔空间,所述加热腔产生的气溶胶通过所述管孔空间进入所述中心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形成有连接台,所述发热体套设在所述连接台上,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杰范吉昌杨保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