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82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包括存储腔、吸热蒸发部、放热冷凝部和热交换部。所述存储腔、吸热蒸发部、放热冷凝部的内部腔体连通构成一个完全密封的腔体。存储腔内装有传热工质,吸热蒸发部与存储腔相连通,吸热蒸发部包括有与热源相对布置的吸热蒸发区,所述存储腔中的液相传热工质经所述吸热蒸发区时吸收热量而蒸发变成气相传热工质。气相传热工质流动至所述放热冷凝部,在所述放热冷凝部内冷凝变成液相传热工质,一部分液相传热工质回流至所述存储腔内,另一部分液相传热工质可直接回流至所述吸热蒸发区,直接吸收从背面接触热源传导来的热量而蒸发变成气相传热工质。热交换部正对所述冷凝部布置,冷却液体流过热交换部吸收所述放热冷凝部内气相传热工质冷凝而放出的热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内循环蒸发吸热、冷凝放热的相变快速导热和外循环高效液冷热交换的方式,提高了散热器对热源的高效均匀快速散热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0001]本申请涉及传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均温板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器件的高速发展,电子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导致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变得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将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散除,会导致电子器件内的芯片温度升高,一旦温度持续升高,轻则影响电子器件的实用寿命,重则直接烧毁电子器件内芯片。因此,如何解决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是现阶段的重点。
[0003]目前,面对高功率的电子元器件,VC均温板因其高成本和风冷散热受换热面积、风量和对流换热系数小的影响而受到限制。液冷散热器由于对流换热系数大、体积小和散热效果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液冷散热器利用管路内的冷却液循环进行散热,从管路进口端流入的冷却液温度和从出口端流出的冷却液会存在温差。并且随着热流密度增加,温差会越大,造成液冷板上的温差可高达15

20度。液冷散热器的冷却液温差会导致对电子元器件的散热不均匀,降低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其结合均温板的内循环蒸发吸收热源热量的快速导热和均温特性和外循环液冷散热的高换热系数、小体积大散热功率,具备散热均匀和散热效果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包括:
[0006]存储腔,内部装有传热工质,
[0007]吸热蒸发部,与所述存储腔连通,所述吸热部配置有与热源对应布置的吸热蒸发区,所述液相传热工质在所述吸热蒸发区吸收从所述热源传导来的热量而蒸发变成气相传热工质;
[0008]放热冷凝部,入口与所述吸热蒸发部连通,经所述吸热蒸发区蒸发的传热工质流动至所述放热冷凝部并在所述放热冷凝部冷凝,所述放热冷凝部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所述存储腔连通,经冷凝后的液相传热工质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存储腔内;第二出口与所述吸热蒸发部连通,另一部分经冷凝后的液相传热工质引流至所述吸热蒸发区;
[0009]热交换部,与所述放热冷凝部正对布置,通过热交换部的冷却液体吸收所述放热冷凝部中气相传热工质冷凝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001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放热冷凝部内设有双层流道,所述双层流道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层流道和第二层流道,所述第一层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以使所述第一层流道内的液相传热工质回流至所述存储腔内,所述第二层流道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层流道内的部分液相传热工质沿第二出口回流至所述吸热蒸发区。
[0011]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层流道与所述吸热蒸发部之间设有流通结构,所述
流通结构包括单向流道和存储流道,所述单向流道与所述存储流道间隔设置,所述单向流道连通所述存储流道,所述存储流道延伸至所述吸热蒸发区,第二层流道内的部分液相传热工质沿所述单向流道回流至所述存储流道并储存在所述存储流道内。
[0012]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包括基板、分隔板和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围成一封闭区域,所述吸热蒸发部和放热冷凝部分布在所述封闭区域内,所述分隔板布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放热冷凝部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各形成一层流道以构成所述双层流道,且所述分隔板在所述吸热蒸发部和放热冷凝部之间设有气体孔,蒸发的气相传热工质可沿所述气体孔流动至所述第一层流道和第二层流道内。
[0013]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基板上间隔分布有多个液道,所述多个液道连通所述存储腔以构成第一层流道,液相传热工质沿所述多个液道冷凝回流;所述第二层流道布置在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放热冷凝部内,所述第二层流道内设有冷凝翅片,传热工质沿所述冷凝翅片冷凝回流。
[0014]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吸热蒸发部内设有多个吸热蒸发区,所述多个吸热蒸发区相对热源均匀布置,所述分隔板在每个所述吸热蒸发区的上方均设有气体孔,用于将所述每个吸热蒸发区内气相传热工质送入放热冷凝部。
[0015]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吸热蒸发区内布设有金属粉末烧结毛细结构的吸热蒸发板,所述吸热蒸发板布置在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用于将液相传热工质吸附到所述吸热蒸发区。
[0016]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热交换部包括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包括主流通道和多个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围成腔体,所述腔体面积覆盖所述放热冷凝部所在区域,所述腔体内布设错流式强化散热翅片,通过冷却液体流过强化散热翅片来吸收所述放热冷凝部传导来的热量。
[0017]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热交换部包括液冷通道,所述液冷通道为一个主流通道,所述主流通道弯绕布置,所述弯绕布置的面积覆盖所述放热冷凝部所在区域。
[0018]本申请中的均温板散热器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9]1、相比于传统只有一个外循环系统的液冷散热器,本专利技术采用内循环蒸发吸热、冷凝放热的相变快速导热和外循环高效液冷散热相结合的方式,具有相变均温板快速导热和液冷高效散热的双重优势。内循环传热工质的蒸发与冷凝快速流动循环,能够保证热源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整个散热器,实现快速导热和均温效果;且内循环采用大循环和小循环结合形式,在正对热源区域形成一个均温的腔体,实现对热源的快速散热。
[0020]2、将热交换部配置在放热冷凝区域,且在与放热冷凝区设置有强换传热的错流式散热翅片,经过热交换部的冷却液体在流过散热翅片时,以较小温差吸收从放热冷凝区传导来的热量,达到高效快速换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均温板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示出的一种均温板散热器的爆炸图;
[0024]图3为图1示出的一种均温板散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内气液流动示意图;
[0026]图5为图1示出的一种均温板散热器的剖面图;
[0027]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热交换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热交换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100、吸热蒸发部;110、吸热蒸发区;120、存储腔;200、放热冷凝部;210、第一层流道;220、第二层流道;300、热交换部;310、主流通道;320、分流通道;321、腔体;400、流通结构;410、单向流道;420、存储流道;510、基板;511、液道;520、盖板;530、分隔板;531、气体孔;540、吸热蒸发板;550、冷凝翅片;560、液冷盖板;561、错流式强化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腔,内部装有传热工质,吸热蒸发部,与所述存储腔连通,所述吸热部配置有与热源对应布置的吸热蒸发区,所述液相传热工质在所述吸热蒸发区吸收所述热源发出的热量而蒸发变成气相传热工质;放热冷凝部,入口与所述吸热蒸发部连通,经所述吸热蒸发区吸收热量蒸发的气相传热工质流动至所述放热冷凝部并在所述放热冷凝部冷凝变成液相传热工质,所述放热冷凝部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与所述存储腔连通,经冷凝后的液相传热工质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存储腔内;第二出口与所述吸热部连通,另一部分经冷凝后的液相传热工质引流至所述吸热蒸发区;热交换部,与所述放热冷凝部正对布置,通过热交换部的冷却液体吸收所述放热冷凝部中气相传热工质冷凝过程中放出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冷凝部内设有双层流道,所述双层流道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层流道和第二层流道,所述第一层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以使所述第一层流道内的传热工质回流至所述存储腔内,所述第二层流道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层流道内的部分传热工质沿第二出口回流至所述吸热蒸发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流道与所述吸热蒸发部之间设有流通结构,所述流通结构包括单向流道和存储流道,所述单向流道与所述存储流道间隔设置,所述单向流道连通所述存储流道,所述存储流道延伸至所述吸热蒸发区,第二层流道内的部分传热工质沿所述单向流道回流至所述存储流道并储存在所述存储流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板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分隔板和盖板,所述基板与所述盖板围成一封闭区域,所述吸热蒸发部和放热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忠亮曾巧韦开满仝爱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