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排座椅锁、可翻折座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811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后排座椅锁、可翻折座椅及车辆。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锁销轴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L型通孔及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L型通孔及第二导向槽;两侧板的L型通孔及L型通孔导向槽结构大小相同,L型通孔处安装有拉带及第一传动件;靠近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两之间安装有第二锁止件;两侧板靠近底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件和第一锁止件;传动丝杆两端分别连接拉带及第二传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后椅锁将对座垫的锁止及靠背的锁止集中在一个部件,使用更少的零件结构更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结构复杂的锁止设计分别对座垫及靠背进行锁止问题,同时更加方便客户操作。户操作。户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排座椅锁、可翻折座椅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排座椅锁、可翻折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给汽车后排避让出更大的空间,同类型的皮卡车的后排可翻折座椅,坐垫上翻会带动靠背一起斜向上移动;但是坐垫向上翻折后,需要一个锁止器来使坐垫始终保持上翻姿态,该锁止器往往融合设计在坐垫与靠背连接处,使用零件众多,其结构非常复杂,组装过程较困难,造价昂贵;同时为了保证靠背的稳定性;在座椅靠背上方会另外设置一个靠背锁;用于对靠背的锁止;并且有部分车型因为靠背锁的设计限制,靠背并不能向前翻折;在这种坐垫与靠背各设计一个锁止器的方案中,零件结构复杂,数量多,成本较高,并且客户在进行锁止时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后排座椅锁、可翻折座椅及车辆。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后排座椅锁,包括:
[0005]锁销轴;
[0006]相对设置于所述锁销轴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0007]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L型通孔,远离所述第一L型通孔的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L型通孔,远离所述第二L型通孔的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导向槽;
[0008]所述第一L型通孔与所述第二L型通孔之间安装有拉带及第一传动件;靠近所述第一传动件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二锁止件;
[0009]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件,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一锁止件;其中所述第一锁止件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处;
[0010]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拉带,所述传动丝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后排座椅锁,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相对设置;在两侧板上相对设置有导向槽及L型通孔;在两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一锁止件及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可以实现对靠背的锁止及解锁;锁止可防止靠背晃动,解锁后可将靠背向前翻折,使车内腾出更大空间;当把座椅座垫向上翻折时,由于座椅座垫与座椅靠背的联动性;靠背会沿斜向上移动;在靠背上方的锁闩滑入第二锁止件的第二锁止槽并锁止;实现座垫翻折并锁止;在两侧板之间还安装有传动件,在L型通孔处还安装有拉带;拉带、传动件及锁止件之间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实现相互传动控制;但需要将座垫翻折回水平时,只需拉动所述拉带在L型通孔水平移动;所述拉带便可通过传动件的传动及控制第二锁止件进行解
锁;当需要把靠背向前翻折时,只需拉动所述拉带在L型通孔竖直方向移动,所述拉带便可通过传动件的传动及控制第一锁止件进行解锁;并且在各锁止件和传动件之间加入扭簧零件;实现锁止件和传动件复位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后椅锁将对座垫的锁止及靠背的锁止集中在一个部件;使用更少的零件,生产时可集中生产组装,提高生产效率;制造成本更低,并且结构更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结构复杂的锁止设计分别对座垫及靠背进行锁止问题;同时将对座垫及靠背锁止的控制集中于所述拉带操控,更加方便客户操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锁止件通过锁销轴安装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锁止件一侧同轴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扭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端面设置有第一锁槽;所述第一锁槽用于对锁闩进行锁止;其中第一次锁止后;所述第一扭簧进行蓄能,所述蓄能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及所述第二传动件解锁后复位。通过第一扭簧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锁止件对锁闩进行第一次锁止时;由于第一锁止件旋转;带动所述第一扭簧进行蓄能;同时由于所述第二扭簧一端还连接第二传动件;使得第一锁止件及第二传动件都有一个旋转复位的势能;当进行解锁时第一锁止及第二传动件可实现自动复位;使第一锁止及第二传动件之间具有更好联动性。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锁止件端面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一锁止槽;所述第二传动件端面设置有第二锁止凸缘;进行第一次锁止时;所述第二锁止凸缘与第一锁止槽啮合锁止;进行第一次解锁时;所述第二锁止凸缘通过蓄能复位至所述第一限位槽处。通过第二锁止凸缘与第一锁止槽啮合实现对第一锁止件的锁止作用,当拉动拉带时,第二锁止凸缘与第一锁止槽不再啮合,此时受到蓄能作用;所述第二传动件沿轴旋转;所述第二锁止凸缘复位至第一限位槽处;该设置结构巧妙,实现第一锁止件和第二传动件自动复位。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锁止件通过锁销轴安装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二锁止件一侧同轴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一端连接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二扭簧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二锁止件端面设置有第二锁槽;所述第二锁槽用于对锁闩进行锁止;其中第二次锁止后;所述第二扭簧进行蓄能,所述蓄能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及第一传动件解锁后复位。通过第二扭簧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二锁止件对锁闩进行第二次锁止时;由于锁闩的推动作用,所述第二锁止件绕其安装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二扭簧进行蓄能;同时由于所述第二扭簧一端还连接第一传动件;使得第二锁止件及第一传动件都有一个旋转复位的势能;当进行第二次解锁时第二锁止及第一传动件可实现自动复位;使第二锁止及第一传动件之间具有更好联动性。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锁止件端面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及第二锁止槽;所述第一传动件端面设置有第二锁止凸缘;进行第二次锁止时;所述第二锁止凸缘与第二锁止槽啮合锁止;进行第二次解锁时;所述第二锁止凸缘通过蓄能复位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处。通过第一锁止凸缘与第二锁止槽啮合实现对第二锁止件的锁止作用,当拉动拉带时,第一锁止凸缘与第二锁止槽不再啮合,此时受到蓄能作用;所述第一传动件沿轴旋转;所述第一锁止凸缘复位至第二限位槽处;该设置结构巧妙,实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锁止件自动复位。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带一端设置有拉带把手,远离所述拉带把手的
所述拉带两表面相对固定设置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可拆卸连接限位销。通过限位轴与限位销可拆卸连接设置;方便拉带的安装拆卸;还包括限位环,所述拉带一侧的所述限位轴上套设有传动丝杆、限位环及第二侧板;所述拉带另一侧的所述限位轴上套设有第一传动件、限位环及第一侧板。通过限位环的设置,增加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空间;更加有利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各零件的安装,及零件之间的联动;传动丝与第一传动件分别连接拉带两侧;使拉带受到的拉力更加集中于拉带本体;使拉带在L型通孔进行移动时受力均匀;在进行锁止及解锁过程中更加连贯,减少零件磨损,增加了后座锁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侧板一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侧板一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安装孔。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的设置,方便了后座锁安装固定于车内。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可翻折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销轴(4110);相对设置于所述锁销轴(4110)两侧的第一侧板(4010)和第二侧板(4020);所述第一侧板(4010)设置有第一L型通孔(4012),远离所述第一L型通孔(4012)的所述第一侧板(4010)设置有第一导向槽(4016),所述第二侧板(4020)设置有第二L型通孔(4022),远离所述第二L型通孔(4022)的所述第二侧板(4020)设置有第二导向槽(4025);所述第一L型通孔(4012)与所述第二L型通孔(4022)之间安装有拉带(4040)及第一传动件(4070);靠近所述第一传动件(4070)的所述第一侧板(4010)和所述第二侧板(4020)之间安装有第二锁止件(4060);所述第一侧板(4010)与所述第二侧板(4020)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件(4080),靠近所述第二传动件(4080)的所述第一侧板(4010)与所述第二侧板(4020)之间安装有第一锁止件(4050);其中所述第一锁止件(4050)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槽(4016)与所述第二导向槽(4025)的槽口处;传动丝杆(4030),所述传动丝杆(4030)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拉带(4040),所述传动丝杆(403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40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4050)通过锁销轴(4110)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4010)与所述第二侧板(4020)之间,所述第一锁止件(4050)同轴一侧套设有第一扭簧(4090);所述第一扭簧(4090)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4080);所述第一扭簧(4090)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锁止件(40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4050)端面开设有第一锁槽(4051),远离所述第一锁槽(4051)的所述第一锁止件(4050)端面还依次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052)及第一锁止槽(4053),所述第二传动件(4080)端面设置有第二锁止凸缘(408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座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40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克敏于洋万里邬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