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铜合金材料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的一种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打印所述Cu合金使用气雾化Cu合金粉末,所述Cu合金粉末中,Ni的质量百分比为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铜合金材料增材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铜镍锰硅合金的激光选区熔化的增材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LM(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由粉床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发展而来,加工原料为金属粉末,以激光作为能量源,通过高密度的激光能量束熔化粉末床上的特定区域,逐层叠加制造出所需的零件的一种制造技术。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突破了传统制造工艺的变形成形和去除成形的常规思路,只根据CAD图,利用金属粉末无需任何夹具和模具,直接获得复杂的任意零部件,实现“净成形”的材料加工新理念,特别适合复杂难加工的铜合金、高温合金等零件。
[0003]铜合金是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和白铜,Cu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磨损、耐腐蚀性能、理想的强度、较高的抗软化温度、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在航空航天、汽车领域以及电子电器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Cu
‑
Ni
‑
Mn
‑
Si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燃烧室、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高铁接触线、热交换器等,但随着国家工业的迅猛发展,对铜合金工艺以及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增材制造Cu合金仍然较少,铜合金对于激光的吸收率较低,以及导热率太高能量被吸收走,且Mn在激光作用下容易挥发形成孔洞和裂纹,增材制造成型工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可以减少Cu合金材料的浪费并降低Cu合金复杂件的制造周期,进而促进Cu合金在各领域的应用,以用于提高铜合金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热性以及力学性能。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打印所述Cu合金使用气雾化Cu合金粉末,所述Cu合金粉末中,Ni的质量百分比为0.1
‑
10wt%,Mn的质量百分比为2
‑
5wt%,Si的质量百分比为2
‑
6wt%,余量为Cu;SLM式3D打印:将所述Cu合金粉末装入3D打印设备粉仓内,使用SLM选区激光熔化加工方式,并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预加工件三维模型进行加工,在基板上进行打印;线切割:运用线切割的方式对打印好的Cu合金工件进行线切割。
[0006]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通过增材3D打印设备和自主研制的高性能、高质量、低成本的Cu
‑
Ni
‑
Mn
‑
Si合金粉末,选择SLM(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方式,能够增加Cu合金的高强度以及耐磨损耐腐蚀性能,导热性以及力学性能,同时可以直接加工成品或者半成品毛坯,减少Cu合金材料的浪费并降低Cu合金复杂件的制造周期,进而促进Cu合金在各领域的应用。
[0007]另外,根据本申请的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u合金粉末的球形度范围为0.55
‑
0.88。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u合金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5
‑
53μm且呈正态分布;
[0010]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15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0.14%以下;
[0011]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50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90.38%以下;
[0012]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60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2%以下;
[0013]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小于53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95%以上。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SLM式3D打印过程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
[0015]优选地,打印环境为正压;
[0016]优选地,3D打印设备的成型室压力为12.0mbar;
[0017]优选地,3D打印设备的成型室氧含量≤0.04%。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3D打印设备的激光光斑直径为75
‑
90μm;
[0019]优选地,3D打印设备激光束扫描速度为1000
‑
1400mm/s;
[0020]优选地,3D打印设备打印时的功率为400
‑
500w。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SLM式3D打印过程激光扫描策略采用条纹扫描模式;
[0022]优选地,所述条纹扫描模式的激光扫描间距为0.02
‑
0.08mm;
[0023]优选地,所述条纹扫描模式的扫描矢量的方向,上一层相对于下一层逆时针旋转67
°
。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SLM式3D打印的铺粉厚度为0.02
‑
0.08mm;
[0025]优选地,所述的SLM式3D打印的铺粉厚度为0.03mm。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切割包括:将加工程序输入到控制器;开运丝,开水泵,调节喷水量,接通电源,选择参数;进入加工状态,将Cu合金工件在基板上完整的切割下来。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计算机生成预加工件三维模型包括:在软件中画出所需的零件三维图,导入到3D打印机的切片软件中,对模型进行二维切片分层,设置打印顺序,再将模型切片分层文件导入到3D打印机中。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9]1.本工艺加工出来的合金材料成分均匀、金相组织致密,无宏观偏析,尺寸形状没有限制,并且,这种加工方式加工的合金零件具有极好的导热性和高温摩擦性,在航空汽车和电子工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30]2.打印顺序和铺粉方向的合理设置,节约了打印时间,提高了打印效率,降低了打印成本。
附图说明
[003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2]图1是实施例一制备的Cu
‑
1Ni
‑
3Si
‑
3Mn合金的金相组织照片;
[0033]图2是实施例四制备的Cu
‑
1Ni
‑
3Si
‑
3Mn合金的金相组织照片;
[0034]图3是实施例一制备的Cu
‑
1Ni
‑
3Si
‑
3Mn合金的SEM照片;
[0035]图4是激光扫描策略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料:打印所述Cu合金使用气雾化Cu合金粉末,所述Cu合金粉末中,Ni的质量百分比为0.1
‑
10wt%,Mn的质量百分比为2
‑
5wt%,Si的质量百分比为2
‑
6wt%,余量为Cu;SLM式3D打印:将所述Cu合金粉末装入3D打印设备粉仓内,使用SLM选区激光熔化加工方式,并按照计算机生成的预加工件三维模型进行加工,在基板上进行打印;线切割:运用线切割的方式对打印好的Cu合金工件进行线切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合金粉末的球形度范围为0.55
‑
0.8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合金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5
‑
53μm且呈正态分布;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15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0.14%以下;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50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90.38%以下;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60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2%以下;优选地,所述的Cu合金粉末中粒径小于53μm的粉末颗粒数量占95%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LM式3D打印Cu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LM式3D打印过程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优选地,打印环境为正压;优选地,3D打印设备的成型室压力为12.0mbar;优选地,3D打印设备的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巴雅尔,常敏,峰山,朱倩,肖红弟,胡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航极材精细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