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包括外壳、灌封胶、微型压电陶瓷片和吸声阻尼层,外壳的内部一端设置有吸声阻尼层、另一端均布有若干个微型压电陶瓷片,微型压电陶瓷片与电缆电连接,微型压电陶瓷片设置于外壳的敞口端,电缆密封连接于外壳的封闭端,外壳与吸声阻尼层和微型压电陶瓷片之间填充有灌封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采用多片微型压电陶瓷片并联组合,微型压电陶瓷片的自由谐振频率远高于发射换能器,可在低于谐振点的频率以下取得平直的信号频率响应,发射换能器的原始信号可以不失真的被接收到,提高了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的准确度。确度。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能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
技术介绍
[0002]换能器是指电能和声能相互转换的器件,在回声测深仪、多普勒计程仪和声相关计程仪中使用。目前在实验室中研究沉积物的声速频散特性时,声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采用的是窄带同频发射接收模式,由于接收换能器的带宽不够,在发射多个频率的信号时,需要更换不同频率的换能器组,这大大降低了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发射换能器的原始信号可以不失真的被接收到,提高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的准确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包括外壳、灌封胶、微型压电陶瓷片和吸声阻尼层,所述外壳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所述吸声阻尼层、另一端均布有若干个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与电缆电连接,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敞口端,所述电缆密封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封闭端,所述外壳与所述吸声阻尼层和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之间填充有所述灌封胶。
[0006]优选的,所述吸声阻尼层与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之间设置有隔衬,所述隔衬与所述外壳的端口平行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位于所述灌封胶的内部且平铺于所述隔衬上,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以所述外壳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布。
[0008]优选的,所述灌封胶为聚氨酯灌封胶。
[0009]优选的,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分别通过一根信号线与所述电缆连接,所述信号线贯穿所述吸声阻尼层。
[0010]优选的,所述电缆为屏蔽水密电缆。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为不锈钢外壳。
[0012]优选的,所述吸声阻尼层的填充材料包括软木、石粉或者橡胶粉。
[00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采用多片微型压电陶瓷片并联组合,微型压电陶瓷片的自由谐振频率远高于发射换能器,可以在低于谐振点的频率以下取得平直的信号频率响应,发射换能器的原始信号可以不失真的被接收到,提高了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微型压电陶瓷片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0018]其中:1
‑
外壳,2
‑
微型压电陶瓷片,3
‑
灌封胶,4
‑
吸声阻尼层,5
‑
信号线,6
‑
电缆,7
‑
隔衬。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发射换能器的原始信号可以不失真的被接收到,提高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的准确度。
[002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包括外壳1、灌封胶3、微型压电陶瓷片2和吸声阻尼层4,外壳1的内部一端设置有吸声阻尼层4、另一端均布有若干个微型压电陶瓷片2,微型压电陶瓷片2与电缆6电连接,微型压电陶瓷片2设置于外壳1的敞口端,电缆6密封连接于外壳1的封闭端,外壳1与吸声阻尼层4和微型压电陶瓷片2之间填充有灌封胶3。
[0023]吸声阻尼层4与微型压电陶瓷片2之间设置有隔衬7,隔衬7与外壳1的端口平行设置。微型压电陶瓷片2位于灌封胶3的内部且平铺于隔衬7上,微型压电陶瓷片2以外壳1的轴线为中心周向均布。微型压电陶瓷片2与吸声阻尼材料紧贴于隔衬7两侧,多片微型压电陶瓷片2以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接收端面的圆心为中心点均布于接收端面,可根据接收端面的规格采用不同数量的组合。
[0024]灌封胶3为聚氨酯灌封胶。微型压电陶瓷片2分别通过一根信号线5与电缆6连接,信号线5贯穿吸声阻尼层4。电缆6为屏蔽水密电缆。外壳1为不锈钢外壳1。吸声阻尼层4的填充材料包括软木、石粉或者橡胶粉。
[0025]本实施例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采用多片微型压电陶瓷片2并联组合,多片组合能提高接收灵敏度,更好的还原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微型压电陶瓷片2的自由谐振频率远高于发射换能器,可以在低于谐振点的频率以下取得平直的信号频率响应,发射换能器的原始信号可以不失真的被接收到,提高了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的准确度。
[0026]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
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灌封胶、微型压电陶瓷片和吸声阻尼层,所述外壳的内部一端设置有所述吸声阻尼层、另一端均布有若干个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与电缆电连接,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敞口端,所述电缆密封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封闭端,所述外壳与所述吸声阻尼层和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之间填充有所述灌封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阻尼层与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之间设置有隔衬,所述隔衬与所述外壳的端口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沉积物声学测试的宽带平面接收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压电陶瓷片位于所述灌封胶的内部且平铺于所述隔衬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武文,王景强,孟祥梅,李官保,阚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贝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