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74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涉及车辆识别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安装有识别装置,所述外壳的底端两侧开设有空腔,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与空腔内壁顶端固定的电动推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延伸至底板前侧的转筒组件,所述转筒组件的内壁套接有与外壳连接的照明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壳、照明筒、识别装置、空腔和电动推杆相互配合,根据现场的环境或者车牌所处的高度调节该装置的高度,电动推杆输出端伸出且托着外壳和识别装置升高,即可对所处不同高度的车牌进行拍摄识别,且夜间通过照明筒对识别装置补光,使之全面的拍摄出车辆的车牌信息,以满足现如今的多样化需求。多样化需求。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识别装置
,具体为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是小区、超市、体育馆、商业大厦等停车点对出入车辆及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车辆识别装置是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现有的车辆识别装置,摄像头安装方式通常为固定式的,在后期难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并且在夜间摄像头的拍摄视线较暗,影响画面的清晰度,不同场合使用的车辆识别装置,其高度有所变化,而现有的车辆识别装置高度调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安装有识别装置,所述外壳的底端两侧开设有空腔,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与空腔内壁顶端固定的电动推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延伸至底板前侧的转筒组件,所述转筒组件的内壁套接有与外壳连接的照明筒;
[0006]转筒组件包括从动筒,所述从动筒端部内壁固定有与照明筒接触的刮条,所述转筒组件的外壁固定有齿环,所述从动筒一端部套接有吹气组件,所述底板的端部设有排气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现场的环境或者车牌所处的高度调节该装置的高度,电动推杆输出端伸出且托着外壳和识别装置升高,即可对所处不同高度的车牌进行拍摄识别,且夜间通过照明筒对识别装置补光,使之全面的拍摄出车辆的车牌信息,以满足现如今的多样化需求。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气组件包括有与从动筒接通的存放环,所述存放环的端部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存放环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的内部设有延伸至从动筒内部的多组挥发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其环形腔内部的空气吹出,对夜间照明筒周围驱赶蚊虫。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组所述挥发管呈半环形阵列分布与存放环的一端,且存放环外壁通过支架与外壳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大气体流动的路径,使之气体快速进入从动筒内部。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筒包括有开设至从动筒内部的多组气孔,所
述气孔的外侧设有与从动筒端部固定的两组间隔柱,两组所述间隔柱端部固定有阻挡片。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排出的气体阻挡,直至滞留与与照明筒附近。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间隔柱的长度在5至3厘米之间,所述间隔柱与阻挡片一端端部焊接固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之气体在阻挡片与从动筒之间的缝隙流出,对照明筒起到驱赶蚊虫的效果。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筒一端与存放环相契合的环腔,所述存放环顶端开设有添加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内部添加蚊虫驱赶液,可循环重复使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转筒组件的上方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设有与齿环咬合连接的齿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壳、照明筒、识别装置、空腔和电动推杆相互配合,根据现场的环境或者车牌所处的高度调节该装置的高度,电动推杆输出端伸出且托着外壳和识别装置升高,即可对所处不同高度的车牌进行拍摄识别,且夜间通过照明筒对识别装置补光,使之全面的拍摄出车辆的车牌信息,以满足现如今的多样化需求;
[0022]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筒组件、排气组件、吹气组件、马达和齿轮相互配合,通过转动组件对照明筒但不的灰尘进行刮除,且通过吹气组件将带有驱赶蚊虫气味的气体排出,使之在照明筒两侧飘动,对夜间趋光性的蚊虫驱赶,预防其附着照明筒端部留下粪便物的情况,保证照明筒的光线正常照射出。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照明筒组件与转筒立体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转筒组件与吹气组件连接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转筒组件端部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存放环剖开立体图。
[0030]图中:1、底板;2、外壳;3、识别装置;4、空腔;5、电动推杆;6、转筒组件;61、从动筒;601、排气组件;602、气孔;603、间隔柱;604、阻挡片;605、环腔;62、刮条;63、齿环;64、吹气组件;641、存放环;642、引风机;643、挥发管;644、环形腔;65、马达;66、齿轮;7、照明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3]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如图1

7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外壳2,外壳2的顶端安装有识别装置3,外壳2的底端两侧开设有空腔4,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与空腔4内壁顶端固定的电动推杆5,外壳2的内部设有延伸至底板1前侧的转筒组件6,转筒组件6的内壁套接有与外壳2连接的照明筒7;
[0034]转筒组件6包括从动筒61,从动筒61端部内壁固定有与照明筒7接触的刮条62,转筒组件6的外壁固定有齿环63,外壳2的内部位于转筒组件6的上方安装有马达65,马达65的输出端设有与齿环63咬合连接的齿轮66,从动筒61一端部套接有吹气组件64,底板1的端部设有排气组件601。
[0035]请参阅图2、图5、图6和图7,吹气组件64包括有与从动筒61接通的存放环641,存放环641的端部安装有引风机642,存放环641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644,环形腔644的内部设有延伸至从动筒61内部的多组挥发管643,多组挥发管643呈半环形阵列分布与存放环641的一端,将外界的气体进入环形腔644内,附带驱赶蚊虫液气通过挥发管643进入环腔605内,最终排出外侧对蚊虫驱赶,且存放环641外壁通过支架与外壳2固定连接,对存放环641限位,阻拦其随着从动筒61转动。
[0036]请参阅图2和图4,从动筒61包括有开设至从动筒61内部的多组气孔602,气孔602的外侧设有与从动筒61端部固定的两组间隔柱603,两组间隔柱603端部固定有阻挡片604,间隔柱603的长度在5至3厘米之间,间隔柱603与阻挡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有外壳(2),所述外壳(2)的顶端安装有识别装置(3),所述外壳(2)的底端两侧开设有空腔(4),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与空腔(4)内壁顶端固定的电动推杆(5),所述外壳(2)的内部设有延伸至底板(1)前侧的转筒组件(6),所述转筒组件(6)的内壁套接有与外壳(2)连接的照明筒(7);转筒组件(6)包括从动筒(61),所述从动筒(61)端部内壁固定有与照明筒(7)接触的刮条(62),所述转筒组件(6)的外壁固定有齿环(63),所述从动筒(61)一端部套接有吹气组件(64),所述底板(1)的端部设有排气组件(6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车辆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组件(64)包括有与从动筒(61)接通的存放环(641),所述存放环(641)的端部安装有引风机(642),所述存放环(641)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644),所述环形腔(644)的内部设有延伸至从动筒(61)内部的多组挥发管(6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度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延斌王志勇刘伟伟高英伟马忠华高海涛魏皓文盖明东高泽洋刘新宇王益平崔浩林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营口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