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72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上金属减振垫、上支撑座、下金属减振垫和下支撑座;上固定套开设有上螺栓孔;下固定套开设有下螺栓孔;调整片分别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接触,且上螺栓孔与下螺栓孔连通;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上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上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下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下支撑座的内侧接触。本申请能够通过改变调整片的数量,进而调节金属减振垫的阻尼特性,实现通过同一款金属减振器即可匹配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0001]本申请涉及减振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常用的金属减振器的工作原理都仅仅是通过金属减振垫自身的形变来吸收振动能量,再用自身的阻尼消耗能量。常用的金属减振垫是通过特殊工艺制得的具有疏松、多孔等特点的功能型阻尼材料,成型产品内的金属丝之间呈现相互捏合类似橡胶的大分子孔隙结构。振动过程中,金属丝之间相互摩擦起到阻尼减振作用。一般的金属减振器在一定的位移条件下都表现出近似弹性,从而让金属减振器在可使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的范围内工作。
[0003]当前的金属减振器采用静态或准静态的方法来获取金属减振垫的力和位移曲线,通过曲线可以计算该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而得到金属减振垫的弹性模量和耗散能量等特性。在明确振动输入的条件下,理论上还可以通过曲线计算减振效率和共振放大倍数等设计参数。因此,现有的每个金属减振器都有自己对应的工作范围。虽然通过现有的金属减振器的减振作用,减振设备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振效果,但同一款现有的金属减振器无法对自身的阻尼特性进行调节,而不同的减振设备在结构上千差万别,即使不同的减振设备的重量能够在金属减振器的工作范围内,同一款现有的金属减振器的减振性能依旧无法满足不同的减振设备的使用要求,即:同一款现有的金属减振器无法与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均匹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能够通过改变调整片的数量,进而调节金属减振垫的阻尼特性,实现通过同一款金属减振器即可匹配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上金属减振垫、上支撑座、下金属减振垫和下支撑座;上固定套开设有上螺栓孔;下固定套开设有下螺栓孔;调整片分别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接触,且上螺栓孔与下螺栓孔连通;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上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上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下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下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使用时,安装设备与下固定套远离上固定套的一端接触;减振设备套接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外部,且减振设备与上支撑座的一部分和下支撑座的一部分接触;自锁螺母与上固定套远离下固定套的一端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下螺栓孔和上螺栓孔后,与自锁螺母连接。
[0006]如上的,其中,上固定套至少包括:上套筒、上套板和内凸缘;上套筒内设置有第一通孔,上套板设置有第二通孔,内凸缘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相等;上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上套板的宽度尺寸;内凸缘的宽度尺寸
小于上套筒的宽度尺寸;上套筒的一端与上套板连接,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上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内凸缘的一端连接,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连通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构成上螺栓孔。
[0007]如上的,其中,下固定套至少包括:下套筒、下套板和外凸缘;下套筒内设置有第四通孔,下套板设置有第五通孔,外凸缘设置有第六通孔;第四通孔的直径和第五通孔的直径相等;第六通孔的直径大于第四通孔的直径;下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下套板的宽度尺寸;外凸缘的宽度尺寸等于下套筒的宽度尺寸;下套筒的一端与下套板连接,且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连通;下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外凸缘的一端连接,且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连通,连通后,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构成下螺栓孔;使用时,调整片的上表面与上套筒的另一端未与内凸缘连接的一部分接触,调整片的下表面与外凸缘远离下套筒的一端接触;且内凸缘的外侧的一部分与调整片的内侧接触,另一部分与外凸缘的内侧的一部分接触。
[0008]如上的,其中,上支撑座包括:第一上横筒、第一上纵筒和第二上纵筒;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第一上纵筒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上纵筒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上金属减振垫的横截面为矩形;上金属减振垫的上侧与上套板的下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分别与上套筒的外侧和外凸缘的外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下侧与第一上横筒的上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的一部分与第一上纵筒的内侧接触,第一上纵筒远离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上套板的下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上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平行,且第二上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0009]如上的,其中,下支撑座包括:第一下横筒、第一下纵筒和第二下纵筒;第一下横筒的一端与第一下纵筒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下纵筒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下金属减振垫的横截面为矩形;下金属减振垫的下侧与下套板的上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下套筒的外侧的一部分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上侧与第一下横筒的下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的一部分与第一下纵筒的内侧接触,第一下纵筒远离第一下横筒的一端与下套板的上侧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二下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平行,且第二下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二上纵筒与第二下纵筒之间具有第五间隙;使用时,安装设备与下套板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内侧分别与第二上纵筒的外侧和第二下纵筒的外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上侧与第一上横筒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下侧与第一下横筒的上侧接触;自锁螺母与上套板的上侧接触。
[0010]如上的,其中,上金属减振垫未发生形变时,第二上纵筒的宽度与上金属减振垫的宽度的和等于上套板未与上套筒连接的部分的宽度;下金属减振垫未发生形变时,第二下纵筒的宽度与下金属减振垫的宽度的和等于下套板未与下套筒连接的部分的宽度。
[0011]如上的,其中,每个调整片的厚度为0.1mm。
[0012]如上的,其中,上金属减振垫和下金属减振垫均采用弹性材料。
[0013]如上的,其中,弹性材料为金属丝压制而成的功能型阻尼材料。
[0014]如上的,其中,使用时,还设置有平垫片,平垫片分别与上套板的上侧和自锁螺母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下螺栓孔、上螺栓孔和平垫片后,与自锁螺母连接。
[0015]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申请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为可调结构,在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之间设置
至少一个调整片,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调整片的数量,通过调节调整片的数量来改变上/下金属减振垫的预压缩量,进而调节上/下金属减振垫的阻尼特性,以实现同一款金属减振器能够满足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
[0017](2)本申请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的上固定套具有内凸缘,下固定套具有外凸缘,内凸缘与外凸缘互为导向作用,因此,增加或减少调整片的数量不会导致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切向方向滑位,从而避免了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的损坏或影响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上金属减振垫、上支撑座、下金属减振垫和下支撑座;所述上固定套开设有上螺栓孔;所述下固定套开设有下螺栓孔;所述调整片分别与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接触,且所述上螺栓孔与所述下螺栓孔连通;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所述上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所述上支撑座的内侧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所述下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所述下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使用时,安装设备与所述下固定套远离所述上固定套的一端接触;减振设备套接于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外部,且所述减振设备与所述上支撑座的一部分和所述下支撑座的一部分接触;自锁螺母与所述上固定套远离所述下固定套的一端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所述下螺栓孔和所述上螺栓孔后,与所述自锁螺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套至少包括:上套筒、上套板和内凸缘;所述上套筒内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套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内凸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均相等;所述上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上套板的宽度尺寸;所述内凸缘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上套筒的宽度尺寸;所述上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上套板连接,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上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所述内凸缘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连通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构成所述上螺栓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套至少包括:下套筒、下套板和外凸缘;所述下套筒内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下套板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外凸缘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五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第六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所述下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下套板的宽度尺寸;所述外凸缘的宽度尺寸等于所述下套筒的宽度尺寸;所述下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下套板连接,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下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所述外凸缘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连通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构成所述下螺栓孔;使用时,所述调整片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套筒的另一端未与所述内凸缘连接的一部分接触,所述调整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外凸缘远离所述下套筒的一端接触;且所述内凸缘的外侧的一部分与所述调整片的内侧接触,另一部分与所述外凸缘的内侧的一部分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包括:第一上横筒、第一上纵筒和第二上纵筒;所述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秦保平张东博胡军辉马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