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0001]本申请涉及减振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常用的金属减振器的工作原理都仅仅是通过金属减振垫自身的形变来吸收振动能量,再用自身的阻尼消耗能量。常用的金属减振垫是通过特殊工艺制得的具有疏松、多孔等特点的功能型阻尼材料,成型产品内的金属丝之间呈现相互捏合类似橡胶的大分子孔隙结构。振动过程中,金属丝之间相互摩擦起到阻尼减振作用。一般的金属减振器在一定的位移条件下都表现出近似弹性,从而让金属减振器在可使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的范围内工作。
[0003]当前的金属减振器采用静态或准静态的方法来获取金属减振垫的力和位移曲线,通过曲线可以计算该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而得到金属减振垫的弹性模量和耗散能量等特性。在明确振动输入的条件下,理论上还可以通过曲线计算减振效率和共振放大倍数等设计参数。因此,现有的每个金属减振器都有自己对应的工作范围。虽然通过现有的金属减振器的减振作用,减振设备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振效果,但同一款现有的金属减振器无法对自身的阻尼特性进行调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上金属减振垫、上支撑座、下金属减振垫和下支撑座;所述上固定套开设有上螺栓孔;所述下固定套开设有下螺栓孔;所述调整片分别与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接触,且所述上螺栓孔与所述下螺栓孔连通;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所述上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所述上支撑座的内侧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所述下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所述下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使用时,安装设备与所述下固定套远离所述上固定套的一端接触;减振设备套接于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外部,且所述减振设备与所述上支撑座的一部分和所述下支撑座的一部分接触;自锁螺母与所述上固定套远离所述下固定套的一端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所述下螺栓孔和所述上螺栓孔后,与所述自锁螺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套至少包括:上套筒、上套板和内凸缘;所述上套筒内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套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内凸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均相等;所述上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上套板的宽度尺寸;所述内凸缘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上套筒的宽度尺寸;所述上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上套板连接,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上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所述内凸缘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连通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构成所述上螺栓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套至少包括:下套筒、下套板和外凸缘;所述下套筒内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下套板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外凸缘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五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第六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所述下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下套板的宽度尺寸;所述外凸缘的宽度尺寸等于所述下套筒的宽度尺寸;所述下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下套板连接,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下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所述外凸缘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连通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构成所述下螺栓孔;使用时,所述调整片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套筒的另一端未与所述内凸缘连接的一部分接触,所述调整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外凸缘远离所述下套筒的一端接触;且所述内凸缘的外侧的一部分与所述调整片的内侧接触,另一部分与所述外凸缘的内侧的一部分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包括:第一上横筒、第一上纵筒和第二上纵筒;所述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秦保平,张东博,胡军辉,马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