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719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包括基架和调节座,基架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杆,基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大腿固定组件,基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和小腿固定组件,第一转动杆的左端和第二转动杆的左端均分别与调节座的上下两端转动连连接,调节杆与调节座转动连接,调节杆的左端连接有转动手柄,调节杆的右端球接有弧形支撑板,支撑板的弧形内侧设有橡胶软垫,大腿固定组件和小腿固定组件均包括伸缩杆和固定绑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膝关节内侧间隙打开装置整体结构复杂、重量重,不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调节锁紧过程繁杂的问题,适用于膝关节内侧间隙的打开。侧间隙的打开。侧间隙的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在人的站立、行走等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膝关节损伤人群呈不断上升趋势,膝关节损伤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关节不稳、关节变形等严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膝关节手术术后患者不仅需要注意休息,不能负重行走,还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并适时的对膝关节的内侧间隙打开,其既有益于辅助关节的连接恢复,还可以避免伤口感染、预防下肢血栓。目前膝关节术后固定多采用石膏和支具固定,其无法调节,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09629925U)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膝关节固定装置,其设有支撑机构、束紧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有大腿支撑条和小腿支撑条,还设有角度限位器,所述大腿支撑条和所述小腿支撑条之间通过对称设置的所述角度限位器连接。
[0004]上述方案设有角度限位器,通过调节按钮和固定锁将膝关节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角度或特定的角度范围,由此实现对膝关节内侧间隙的打开固定;但该装置整体结构复杂,整个装置重量重,不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调节锁紧过程繁杂;因此需要一种整体结构简单、易于调节和使用的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膝关节内侧间隙打开固定装置整体结构复杂、重量重,不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且调节锁紧过程繁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包括基架和调节座,所述基架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基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大腿固定组件,所述基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和小腿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分别均与所述调节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还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大腿固定组件与大腿固定连接,所述小腿固定组件与小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膝关节内侧抵接。
[0008]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基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基架的中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杆,同时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同时与调节座转动连接,调节杆与调节座转动连接,调节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基架构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对膝关节进行支撑,其原理和千斤顶的原理相似。其中,调节杆与基架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在任意角度进行锁死,同时设有两件转动杆,而且两件转动杆分别对应有大腿
固定组件和小腿固定组件,在利用大腿固定组件与大腿固定连接,小腿固定组件与小腿固定连接,支撑板与膝关节内侧抵接,转动调节杆,使得支撑板将膝关节的内侧顶出打开。
[0009]基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而且安转调节方便,对膝关节内侧间隙打开的效果好。
[0010]优选地,所述大腿固定组件和所述小腿固定组件均包括伸缩杆和固定绑带,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基架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绑带连接,所述固定绑带可调节。
[0011]通过上述设置,大腿固定组件和小腿固定组件均可以通过伸缩杆调节长度,利用可调节的固定绑带确保对腿部的固定效果,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而且确保连接的效果,有益于提高对膝关节内侧间隙打开的效果。
[0012]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调节杆通过万向球的方式球接。
[0013]通过上述设置,连接方式稳定,性能可靠。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呈弧形,所述支撑板的弧形内侧设有橡胶软垫。
[0015]通过上述设置,弧形的支撑板对膝关节内侧的支撑效果好,其内侧设有橡胶软垫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0016]优选地,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以榫卯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动手柄。
[0017]通过上述设置,便于调节。
[0018]优选地,所述基架的两端均设有圆形盘,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分别与上下两件所述圆形盘转动连接,两件所述圆形盘均刻制有角度标识。
[0019]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圆盘上的角度标识可以得到调节杆的伸出长度,当大腿固定组件和小腿固定组件固定之后,调节杆的伸出长度与膝关节的打开角度是呈反比,即调节杆伸出的长度越长,膝关节的打开角度(大腿与小腿内侧之间的角度)越小,反之则越大;利用圆形盘上的刻度标识对伸缩杆的伸缩长度进行量化,由此实现对膝关节内侧的打开角度进行量化,有益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有益于患者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的对应标记的名称为:
[0022]基架1、第二转动杆2、第一转动杆3、调节座4、调节杆5、支撑板6、小腿固定组件7、大腿固定组件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包括基架1和调节座4,基架1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杆5,基架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圆形盘,圆形盘均刻制有角度标识,上端的圆形盘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和大腿固定组件8,下端的圆形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和小腿固定组件7,第一转动杆3的左端和第二转动杆2的左端均分别与调节座4的上下两端转动连连接,调节杆5与调节座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调节杆5的左端以榫卯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动手柄,调节杆5的右端通过万向球的方式球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
呈弧形,支撑板6的弧形内侧设有橡胶软垫,大腿固定组件8和小腿固定组件7均包括伸缩杆和固定绑带,伸缩杆的左端与圆形盘转动连接,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固定绑带连接,固定绑带可调节,大腿固定组件8通过固定绑带与大腿固定连接,小腿固定组件7通过固定绑带与小腿固定连接,支撑板6与膝关节内侧抵接。
[002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6]使用本装置时,先利用固定绑带分别将小腿固定组件7与小腿连接、大腿固定组件8与大腿连接,并调整小腿固定组件7在小腿上的连接位置、大腿固定组件8在大腿上的连接位置,确保弧形的支撑板6与患者膝关节的内侧抵接贴合效果好,然后根据患者的腿长调节伸缩杆的长度,最后根据临床的需要利用转动手柄转动调节杆5,利用调节杆5与基架1设置的螺纹控制调节杆5的伸出长度,实现对患者膝关节内侧间隙的打开。其中,大腿固定组件8和小腿固定组件7均包括伸缩杆和可调节的固定绑带,既可以适用不同的患者腿型,还可以保证对腿部的固定效果;支撑板6设置呈弧形,且在其内侧粘贴橡胶软垫,弧形的支撑板6对膝关节内侧的支撑效果好,橡胶软垫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圆盘上设置角度标识对伸缩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和调节座,所述基架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基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大腿固定组件,所述基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和小腿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分别均与所述调节座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还铰接有支撑板,所述大腿固定组件与大腿固定连接,所述小腿固定组件与小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膝关节内侧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膝关节辅助屈伸内侧间隙打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固定组件和所述小腿固定组件均包括伸缩杆和固定绑带,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基架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开航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