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运输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锁轨机构,包括手轮、支撑杆、转接座、限位块和两个卡爪,支撑杆插装于手轮中,手轮转动时,支撑杆同步转动,转接座螺接于支撑杆,限位块转接于支撑杆,且设置有第二转动空间,两个卡爪对称设置于支撑杆的两侧,被配置为夹装铁轨,卡爪转接于转接座,并穿设限位于第二转动空间中,两个卡爪夹装在铁轨上,转动手轮时,支撑杆带动限位块靠近或远离转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手轮,使得限位块和转接座在支撑杆作用下靠近或远离,进而改变两个卡爪之间的距离,完成对铁轨的夹持和放开,不仅对运输车在轨道上的定位和防溜车作业进行简化,提高了作业效率,还提高了准确率,实现高质量作业。实现高质量作业。实现高质量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锁轨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运输车
,尤其涉及一种锁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运输车,一般包括轨道牵引车、无动力轨道运输车、动车、机车等等,当运输车在轨道上停止时,常常通过车辆电机抱闸的方式防止车辆溜车,或者采用机械方式,如使用铁鞋、止轮器等放在车辆轮子下方,对车辆进行制动避免车辆溜车。具体地,铁鞋一般为双边制动铁鞋,由两部分构成,即底部和头部,头部又分为鞋头、挡板两部分,当车轮踏上底部鞋底后,利用头部能够将车轮卡主,使得铁鞋与车轮共同滑行起到制动效果,并在车辆停止运行或在具有倾斜角度的坡面上停车时,铁鞋能够防止车辆溜车,但是铁鞋的放置过程需要复杂的人工操作,且容易出现放置不当而不能将车辆进行定位的现象,不仅效率低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简化轨道运输车停车后定位和防溜车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轨机构,以简化轨道运输车停车后定位和防溜车的作业过程,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作业,减少试错过程,节省人工。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锁轨机构,其中,包括:
[0006]手轮;
[0007]支撑杆,插装于该手轮中,该手轮转动时,该支撑杆同步转动;
[0008]转接座,螺接于该支撑杆;
[0009]限位块,转接于该支撑杆,且设置有第二转动空间;
[0010]两个卡爪,对称设置于该支撑杆的两侧,被配置为夹装铁轨,该卡爪转接于该转接座,并穿设限位于该第二转动空间中,两个该卡爪夹装在该铁轨上,转动该手轮时,该支撑杆带动该限位块靠近或远离该转接座。
[0011]作为可选地,其中还包括连接板,连接于该限位块,该支撑杆能够抵靠该连接板。
[0012]作为可选地,其中该限位块设置有通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该第二卡槽位于该通孔和该第一卡槽之间,并连通于该通孔和该第一卡槽,该支撑杆穿设于该通孔限位于该第二卡槽中,该连接板卡装于该第一卡槽中。
[0013]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支撑杆包括支撑杆中段和支撑杆下段,该支撑杆下段直径大于该支撑杆中段直径,该通孔直径大于该支撑杆中段直径,且小于该支撑杆下段直径。
[0014]作为可选地,其中该限位块上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二孔,多个该第二孔相对于该支撑杆对称设置,紧固件与该第二孔一一对应设置,并能够穿设该第二孔,且该限位块上单侧相邻两个该紧固件之间围设形成该第二转动空间。
[0015]作为可选地,其中两个该卡爪夹装在该铁轨上,转动该手轮使得该支撑杆带动该
限位块远离该转接座时,远离该支撑杆的该紧固件抵压该卡爪外侧直至锁定于该铁轨上;
[0016]两个该卡爪夹装在该铁轨上,转动该手轮使得该支撑杆带动该限位块靠近该转接座时,靠近该支撑杆的该紧固件抵压该卡爪内侧直至脱离该铁轨。
[0017]作为可选地,其中该卡爪包括夹持部,该夹持部形状与该铁轨形状相适配。
[0018]作为可选地,其中该手轮上设置有第一键槽,该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键槽,连接键卡接于该第一键槽和该第二键槽中,连接并锁定该手轮和该支撑杆。
[0019]作为可选地,其中该转接座上设置有第一转动空间,两个该第一转动空间对称设置于该支撑杆两侧,该卡爪转动设置于该第一转动空间中。
[0020]作为可选地,其中该转接座上贯穿设置有螺纹孔,该支撑杆外侧设置有螺纹,该支撑杆螺接于该螺纹孔中。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手轮与支撑杆的插装连接,以及支撑杆与转接座的螺接连接,使得转接座位置不变时,手轮转动能够带动支撑杆在转接座内移动。进一步,支撑杆转接于限位块,在限位块的位置不变时,支撑杆能够在限位块中转动。两个卡爪设置在支撑杆的两侧,在支撑杆位于铁轨上时,两个卡爪能够分别抵靠在铁轨的两侧,进而实现对铁轨的夹持固定。同时两个卡爪转接于转接座并穿设限位在限位块的第二转动空间中,在限位块靠近和远离转接座时,受制于第二转动空间的移动,两个卡爪之间的夹持距离得以改变,进而实现两个卡爪对铁轨的夹持和放松。本技术仅通过转动手轮,使得限位块和转接座在支撑杆的传导下靠近或远离,就能够改变两个卡爪之间的距离,完成对铁轨的夹持和放开,不仅对运输车在轨道上的定位和防溜车作业进行简化,提高了作业效率,还提高了准确率,实现减少试错的高质量作业,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在铁轨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转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转接座的仰视示意图;
[003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限位块的轴测图;
[003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锁轨机构中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00
‑
铁轨;10
‑
手轮;20
‑
支撑杆;30
‑
转接座;40
‑
限位块;50
‑
连接板;60
‑
卡爪;11
‑
第一键槽;21
‑
支撑杆上段;211
‑
第二键槽;22
‑
支撑杆中段;23
‑
支撑杆下段;301
‑
第一转动空间;31
‑
螺纹孔;32
‑
第一孔;401
‑
第二转动空间;41
‑
通孔;42
‑
第二孔;43
‑
第一卡槽;44
‑
第二卡槽;45
‑
第三孔;51
‑
沉孔;61
‑
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锁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轮(10);支撑杆(20),插装于所述手轮(10)中,所述手轮(10)转动时,所述支撑杆(20)同步转动;转接座(30),螺接于所述支撑杆(20);限位块(40),转接于所述支撑杆(20),且设置有第二转动空间(401);两个卡爪(60),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0)的两侧,被配置为夹装铁轨(100),所述卡爪(60)转接于所述转接座(30),并穿设限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空间(401)中,两个所述卡爪(60)夹装在所述铁轨(100)上,转动所述手轮(10)时,所述支撑杆(20)带动所述限位块(40)靠近或远离所述转接座(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50),连接于所述限位块(40),所述支撑杆(20)能够抵靠所述连接板(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0)设置有通孔(41)、第一卡槽(43)和第二卡槽(44),所述第二卡槽(44)位于所述通孔(41)和所述第一卡槽(43)之间,并连通于所述通孔(41)和所述第一卡槽(43),所述支撑杆(20)穿设于所述通孔(41)限位于所述第二卡槽(44)中,所述连接板(50)卡装于所述第一卡槽(43)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包括支撑杆中段(22)和支撑杆下段(23),所述支撑杆下段(23)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中段(22)直径,所述通孔(41)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中段(22)直径,且小于所述支撑杆下段(23)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40)上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二孔(42),多个所述第二孔(42)相对于所述支撑杆(20)对称设置,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莎,程利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