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包括腔体、多个托盘单元和混合气进入网板,腔体内形成工作腔,托盘单元沿纵向设置,且堆叠于工作腔,托盘单元包括多个框架,框架内形成储物腔,相邻的框架纵向设置,且相互插接;混合气进入网板设于框架的底部,用于满足混合气通过;混合气输出装置设于腔体,用于输出混合气,并使混合气自混合气进入网板进入储物腔,其有益效果是托盘单元包括框架和混合气进入网板,框架内形成用来容纳吸附剂的储物腔,由于框架之间层叠设置,因此,储存在储物腔内的吸附剂也为层叠设置,如此一来,便有利于吸附剂更充分的与混合气进行接触,进而提高混合气的提纯效率。的提纯效率。的提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氢气提纯的
,尤其涉及一种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
技术介绍
[0002]氰化钠制取行业、炼钢行业以及氯碱工业等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占比较高的氢气,需要对尾气进行提纯,进而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气。
[0003]在含氢尾气中,除具备氢气外,还具备水汽等其他非所需气体,提纯步骤之一为采用吸附剂去除混合气中的水汽,以及混合气的异味。
[0004]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吸附剂往往呈固体状,且其混合气存在固定形状,也就是说,吸附剂整体构成吸附单元设于制氢管道的特定位置上,混合气通过吸附单元内的孔道,实现混合气内水汽以及异味的去除;
[0005]但是由于吸附单元内的孔道为固定形状,在吸附单元使用时,很容易导致只有孔道附近的吸附剂参与的吸附,而远离孔道位置的吸附剂则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吸附功效,这使得吸附剂自身的使用效率偏低,同时,临近孔道附近的吸附剂吸附效能衰减速度要远高于远离孔道附近的吸附剂吸附效能衰减速度,吸附效能衰减不均也导致混合气在被吸附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吸附效率也会显著降低,不利于提高混合气的水汽去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吸附剂与混合气之间,难以充分的相互接触,使得吸附剂的吸附效能不能均匀的衰减,进而不利于提高混合气的水汽去除效率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10]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包括腔体、多个托盘单元和混合气进入网板,腔体内形成工作腔,且工作腔的温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托盘单元沿纵向设置,且堆叠于工作腔,托盘单元包括多个框架,框架内形成储物腔,相邻的框架纵向设置,且相互插接;混合气进入网板设于框架的底部,用于满足混合气通过;混合气输出装置设于腔体,用于输出混合气,并使混合气自混合气进入网板进入储物腔。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包括腔体、多个托盘单元和混合气进入网板,其中,腔体内形成了氢气提纯流程吸附器的工作腔。
[0012]该技术方案依托于吸附剂进行混合气内水汽的吸附,通过将混合气输入工作腔,通过吸附剂去混合气内的水汽,而后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除尘处理。
[0013]托盘单元包括框架和混合气进入网板,框架内形成用来容纳吸附剂的储物腔,由于框架之间层叠设置,因此,储存在储物腔内的吸附剂也为层叠设置,即吸附剂为分层的形
式,如此一来,便有利于吸附剂更充分的与混合气进行接触,进而提高混合气的提纯效率。
[0014]混合气进入网板可为框架的底盘,或者侧壁,其用来满足混合气进入到储物腔内部以与吸附剂更充分的反应,其可为网状,即将混合气进入网板设置为筛网,筛网网孔的大小要能够满足避免较小颗粒的吸附剂掉落。
[0015]混合气输出装置置于最下侧的混合气进入网板下方,可使得输出的混合气更直接的接进入到储物腔内部,进而进一步的提高吸附剂对于水汽的吸附效率。
[0016]具体的,腔体具有固体物料出口和混合气出口,固体物料出口设置于腔体底部,混合气出口置于腔体的顶部,二者分别用来满足固体物料和气体混合物的输出。
[0017]更具体的,固体物料为掉落的少量吸附剂颗粒,气体混合物则为含有去除大部分水汽后的含有氢气的混合气。
[0018]相邻的框架纵向堆叠设置,首先,可以在保证储物腔承载总量的前提下,降低该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的横向空间占用,其次,以设置两个托盘单元为例,混合气的流动顺序为:下部混合气进入网板—下部储物腔—上部混合气进入网板—上部储物腔,由于混合气需要流经吸附剂颗粒之间的空隙,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得混合气中的水汽得到更充分吸附,不但可以降低最终输出的混合气中的水汽含量,使得混合气中氢气占比更高,还可以进一步确保混合气充分的与分层的吸附剂相接触,进而进一步的提高氢气提纯效率。
[0019]具体的,吸附剂可为氧化铝、活性炭等吸附材料的混合物,并且吸附材料需要制成颗粒状,而非粉末状。
[0020]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还包括搅动装置,搅动装置设于储物腔,用于实现储物腔内吸附剂的搅动。搅动装置包括搅动叶片和驱动杆和驱动件,搅动叶片对应设置于每个储物腔,用于实现吸附剂的搅动,驱动杆纵向设于且与搅动叶片可拆卸连接,驱动件设于预定基体且与驱动杆驱动连接。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还包括搅动装置,其用于实现储物腔内吸附剂的搅动,使得吸附剂能够更全面、更充分的与混合气相接触,进而进一步提高氢气提纯效率。
[0022]具体的,搅动装置包括搅动叶片和驱动杆和驱动件,搅动叶片对应设置于每个储物腔,用于实现吸附剂的搅动,驱动杆纵向设置且贯穿转动连接于框架,且与搅动叶片可拆卸连接,驱动件设于预定基体且与驱动杆驱动连接。
[0023]驱动件可为马达,驱动杆则为传动装置,其与驱动件之间为驱动连接,例如采用锥齿轮啮合的形式进行传动,驱动件设于腔体的外侧壁上,驱动件可采用低速电机。
[0024]锥齿轮啮合部分外部要设置护套,用以避免其被吸附剂污染。
[0025]驱动杆纵向设置,其贯穿转动连接在框架上,可以采用其与框架之间间隙配合的设置形式,例如,框架可拆卸的设于工作腔,并且在工作腔上设置定位件以避免框架相对于腔体发生运转,同时,使得驱动杆贯穿框架的中部,并且可使得框架与驱动杆的轴线重合。
[0026]驱动杆相对于框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其相对于框架的轴线限位可通过可拆卸的法兰盘以及轴肩来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框架与腔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并且为了提高框架处于工作腔内时的稳定性,使之更好的与搅动装置相匹配,可以通过螺栓将框架固定在腔体上。
[0028]具体的,搅动叶片与驱动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采用间隙配合的设置形式,并且通过花键或者平键的设置形式来传递转矩。
[0029]驱动杆在驱动件的带动下运转,进而带动搅动叶片运转,可实现储物腔内吸附剂的搅动,进而避免吸附剂因重力沉积导致混合气无法充分的自吸附剂的间隙通过,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混合气与吸附剂的接触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氢气的提纯效率。
[0030]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每个储物腔内至少设置有两组搅动叶片,两组搅动叶片纵向设置。
[0031]在该技术方案中,储物腔内至少对应设置有两组搅动叶片,如此一来,在搅动叶片转动时,便可实现吸附剂的分层搅动,如此便可以使得吸附剂之间更充分的被打散,进而使之可以更充分的与混合气相接触,提高氢气提纯效率。
[0032]具体的,每组搅动叶片中,可设置一个搅动叶片,搅动叶片之间可平行设置。
[0033]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内形成工作腔;多个托盘单元,多个所述托盘单元沿纵向设置,且堆叠于所述工作腔;所述托盘单元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形成储物腔,所述储物腔内设有颗粒状吸附剂,相邻所述托盘单元的所述框架纵向设置,且相互插接;混合气进入网板,所述混合气进入网板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用于满足混合气通过;所述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还包括混合气输出装置,所述混合气输出装置设于所述腔体,用于输出混合气,并使所述混合气自所述混合气进入网板进入所述储物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还包括:搅动装置,所述搅动装置设于所述储物腔,用于实现储物腔内吸附剂的搅动,所述搅动装置包括:多个搅动叶片,所述搅动叶片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托盘单元的所述储物腔,用于实现吸附剂的搅动;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纵向设置且贯穿转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且与所述多个搅动叶片可拆卸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预定基体且与所述驱动杆驱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气提纯流程的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程,吴丹,安东亮,刘进波,刘兴泰,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德瑞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