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d9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64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d9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S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d9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d9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COVID

19已经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也在继续传播。SARS

CoV

2是具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分别为突刺(S)、包膜(E)、膜(M)和核衣壳(N),以及8种辅助蛋白。SARS

CoV

2病毒在氨基酸水平上与SARS

CoV很相似,但是存在一些显著差异。与其他人畜共患病冠状病毒一样,SARS

CoV

2表面存在大量突刺蛋白(Spike,S),由S1和S2亚基组成,形成一个同源三聚体病毒刺突,它们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受体相互作用。在与细胞受体结合后,S蛋白被宿主细胞的蛋白酶切割,激活病毒和细胞膜的融合。这种相互作用由S1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介导,RBD与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2(hACE2)的肽酶域(PD)结合。S1中包含直接与ACE2结合的受体结合域(RBD)和N端结构域(NTD)。结构学研究显示S蛋白有着不同的构象。在预融合阶段,RBD在封闭构象和开放构象之间切换,用于hACE2相互作用。这两种状态被称为“向下”构象和“向上”构象,其中向下对应于受体不可结合状态,向上对应于受体可结合状态,后者被认为不太稳定。在融合后阶段,受体结合使融合前三聚体失配,导致S1亚基脱落,S2亚基发生构象变化,从而触发宿主膜融合。
[0003]中和抗体是宿主免疫应答病毒病原体的关键成分,用于治疗COVID

19的抗体疗法正在开发。SARS

CoV

2的S蛋白为中和抗体的主要靶点,一些单克隆抗体的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已经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用于COVID

19治疗,更多的疗法正在开发中。虽然,目前已经研发了多种有针对性的抗体,但是新冠病毒还在不断传播,新的基因突变随时可能产生,并且会改变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目前已经报道了以SARS

CoV

2的几种代表性突变株:Alpha、Beta、Gamma、Delta和Omicron等,已经有研究显示一些突变发生在病毒与中和抗体结合的关键位置,从而导致了病毒对某些单克隆抗体产生逃逸。在突变方面,这种病毒正朝着一个最终可能导致逃避目前针对病毒S蛋白的治疗和预防干预的方向发展。如果病毒继续肆虐传播,更多的关键突变就会不断的累积。因此,发展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仍是必要的,具有更强中和活性和更高覆盖度的新冠抗体的研发仍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及其应用。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抗SARS

CoV

2的抗体。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抗SARS

CoV

2的抗体,命名为d9,其重链可变区中H

CDR1、H

CDR2和H

CDR3的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所示;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中L

CDR1、L

CDR2和L

CDR3的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所示。
[0007]其中,H

CDR1、H

CDR2和H

CDR3为重链可变区中的三个互补决定区,L

CDR1、L

CDR2和L

HCDR3为轻链可变区中的三个互补决定区。
[0008]进一步地,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自N端起第1

120位,或者与SEQ ID No.7自N端起第1

120位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不一致处可在骨架区(FR))。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自N端起第1

110位,或者与SEQ ID No.8自N端起第1

110位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不一致处可在骨架区(FR))。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抗体的重链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或者与SEQ ID No.7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不一致处可在骨架区(FR))。所述抗体的轻链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或者与SEQ ID No.8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不一致处可在骨架区(FR))。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源自于前文第一方面所述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
[0011]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Fab

、F(ab

)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人抗体、嵌合抗体、双特异抗体或多特异抗体。
[0012]dAb由VH或VL结构域组成,是一些最小功能性抗体片段,保留完整的抗原结合特异性。dAb约为正常抗体分子量的十分之

。尽管dAb仅包含来自亲和抗体的六个互补決定区中的三个,但它们确实表现出抗原结合特异性和亲和力。dAb在苛刻的温度压力和化学变性条件下可以保持显著的稳定性。
[0013]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简称双抗)是指能同时特异性结合两个抗原或抗原表位的人工抗体。
[00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核酸分子。
[0015]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核酸分子编码前文第一方面所述的抗体或前文第二方面所述的抗原结合片段。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核酸分子中,编码所述重链可变区中H

CDR1、H

CDR2和H

CDR3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9自5

端起第79

105位、第148

177位、第292

324位所示。在所述核酸分子中,编码所述轻链可变区中L

CDR1、L

CDR2和L

HCDR3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0自5

端起第67

99位、第157

186位、第2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SARS

CoV

2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的重链可变区中H

CDR1、H

CDR2和H

CDR3的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所示;所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中L

CDR1、L

CDR2和L

CDR3的氨基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4、SEQ ID No.5、SEQ ID No.6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自N端起第1

120位,或者与SEQ ID No.7自N端起第1

120位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和/或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自N端起第1

110位,或者与SEQ ID No.8自N端起第1

110位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的重链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7,或者与SEQ ID No.7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和/或所述抗体的轻链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8或者与SEQ ID No.8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4.源自于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所述抗体的抗原结合片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原结合片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Fab、Fab

、F(ab

)2、Fd、Fv、dAb、互补决定区片段、单链抗体、人抗体、嵌合抗体、双特异抗体或多特异抗体。6.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编码权利要求1

3中任一所述的抗体或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抗原结合片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酸分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核酸分子中,编码所述重链可变区中H

CDR1、H

CDR2和H

CDR3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9自5

端起第79

105位、第148

177位、第292

324位所示;和/或在所述核酸分子中,编码所述轻链可变区中L

CDR1、L

CDR2和L

HCDR3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0自5

端起第67

99位、第157

186位、第271

300位;和/或在所述核酸分子中,编码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9自5

端起第1

360位或者与SEQ ID No.9自5

端起第1

360位具有至少90%的一致性;编码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建忠杨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