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裹于缆芯外部的超导碳素纤维层、编织屏蔽层、外护套和防护层,所述缆芯由四根绝缘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导体和包裹于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所述导体分两种材质,一种导体由多股无氧铜线绞合而成,另一种导体由铜镍0.6合金丝绞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电缆自身结构进行改善,使电缆具有使用抗电磁干扰、耐高温、耐磨抗撕裂的性能,适用于的热电偶所在工况。适用于的热电偶所在工况。适用于的热电偶所在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便于测量仪表的监控与操作,测量仪表都会放在温度基本恒定的操控台上,离实际的测温点都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中,电缆线经过的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比如会经过动力源、受到电磁干扰等等,并且可能经常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因此一般测量仪表使用的热电偶补偿线就可能造成测量的误差,在使用过程中易于损坏,需经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仪表使用的热电偶补偿线经过复杂环境可能产生测量误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裹于缆芯外部的超导碳素纤维层、编织屏蔽层、外护套和防护层。
[0006]具体的,所述缆芯由两个第一绝缘线芯和两个第二绝缘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绝缘线芯包括第一导体和包裹于第一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部包裹绝缘屏蔽层;所述第二绝缘线芯包括第二导体和包裹于第二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部包裹绝缘屏蔽层。
[0007]第一绝缘线芯和两个第二绝缘线芯内部的导体不同。所述第一导体由多股无氧铜线绞合而成,所述第二导体由铜镍合金丝绞合而成。第一导体作为正极导体,为第5类软铜绞线48/0.2结构;第二导体负极导体,为SNC48/0.2(铜镍0.6),正规束绞,绞合方向为左向,节距比不大于25。其中铜镍合金丝符合GB/T4990的相关要求。本电缆选用两种电阻率差异大的导体,形成高热电动势差,实现高测量精度,采用小直径单丝补偿导线可提高线路的挠性。
[0008]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耐高温硅橡胶XJ
‑
80A。四个绝缘线芯的绝缘层标称厚度1.0mm,分色白(
‑
)、黑(
‑
)、灰(+)、红色(+)。绝缘层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减去0.1mm。在绝缘层外绕包一层半导电尼龙带,包带重叠率10%
‑
15%,形成绝缘屏蔽层,使得绝缘线芯具备优异耐高温性能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其中耐温等级可达180℃。
[0009]优选的,所述缆芯采用0+4结构,的成缆节距比12
‑
14,成缆方向为右向,小节距成缆提高电缆整体的柔软度。
[0010]优选的,超导碳素纤维层采用超导碳素纤维材料包覆而成,超导碳素纤维材料的单纤维数为23K以下。再在超导碳素纤维层外部采用24锭4根0.15mm铜丝编织形成编织屏蔽层,节距为25mm
‑
30mm,编织密度保持在80%以上。编织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13的半导电带包层组合,形成分屏蔽+总屏蔽的形式,实现总体屏蔽系数在0.6以下。
[0011]优选的,外护套的材料为高抗撕硅橡胶,颜色为红色,平均厚度不小于1.5mm,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减去0.1mm。外护套具备优异的耐高低温及抗撕裂性能,抗撕强度不低于30kN/m。
[0012]优选的,防护层由24锭六根0.2mm镀锡铜丝编织而成,节距为30mm
‑
35mm,编织密度80%。机械性能优异的编织防护层能够抵抗外界的冲击及摩擦,使电缆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0013]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对电缆自身结构进行改善,使电缆具有使用抗电磁干扰、耐高温、耐磨抗撕裂的性能,适用于的热电偶所在工况。
[0015]2、本电缆选用两种电阻率差异大的导体,形成高热电动势差,实现高测量精度,采用小直径单丝补偿导线可提高线路的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绝缘线芯;2、第二绝缘线芯;3、超导碳素纤维层;4、编织屏蔽层;5、外护套;6、防护层;11、第一导体;12、绝缘层;13、绝缘屏蔽层;21、第二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裹于缆芯外部的超导碳素纤维层3、编织屏蔽层4、外护套5和防护层6。
[0020]具体的,所述缆芯由两个第一绝缘线芯1和两个第二绝缘线芯2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包括第一导体11和包裹于第一导体11外部的绝缘层12,所述绝缘层12的外部包裹绝缘屏蔽层13;所述第二绝缘线芯2包括第二导体21和包裹于第二导体21外部的绝缘层12,所述绝缘层12的外部包裹绝缘屏蔽层13。
[0021]第一绝缘线芯1和两个第二绝缘线芯2内部的导体不同。所述第一导体11由多股无氧铜线绞合而成,所述第二导体21由铜镍合金丝绞合而成。第一导体11作为正极导体,为第5类软铜绞线48/0.2结构;第二导体21负极导体,为SNC48/0.2(铜镍0.6),正规束绞,绞合方向为左向,节距比不大于25。其中铜镍合金丝符合GB/T4990的相关要求。本电缆选用两种电阻率差异大的导体,形成高热电动势差,实现高测量精度,采用小直径单丝补偿导线可提高线路的挠性。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12的材料为耐高温硅橡胶XJ
‑
80A。四个绝缘线芯的绝缘层12标称厚度1.0mm,分色白(
‑
)、黑(
‑
)、灰(+)、红色(+)。绝缘层12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减去0.1mm。在绝缘层12外绕包一层半导电尼龙带,包带重叠率10%
‑
15%,形成绝缘屏蔽层13,使得绝缘线芯具备优异耐高温性能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其中耐温等级可达180℃。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缆芯采用0+4结构,的成缆节距比12
‑
14,成缆方向为右向,小节
距成缆提高电缆整体的柔软度。
[0024]本实施例中,超导碳素纤维层3采用超导碳素纤维材料包覆而成,超导碳素纤维材料的单纤维数为23K以下。再在超导碳素纤维层3外部采用24锭4根0.15mm铜丝编织形成编织屏蔽层4,节距为25mm
‑
30mm,编织密度保持在80%以上。编织屏蔽层4和绝缘屏蔽层13的半导电带包层组合,形成分屏蔽+总屏蔽的形式,实现总体屏蔽系数在0.6以下。
[0025]本实施例中,外护套5的材料为高抗撕硅橡胶,颜色为红色,平均厚度不小于1.5mm,其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85%减去0.1mm。外护套5具备优异的耐高低温及抗撕裂性能,抗撕强度不低于30kN/m。
[0026]本实施例中,防护层6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和依次包裹于缆芯外部的超导碳素纤维层(3)、编织屏蔽层(4)、外护套(5)和防护层(6),所述缆芯由两个第一绝缘线芯(1)和两个第二绝缘线芯(2)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绝缘线芯(1)包括第一导体(11)和包裹于第一导体(11)外部的绝缘层(12),所述绝缘层(12)的外部包裹绝缘屏蔽层(13):所述第二绝缘线芯(2)包括第二导体(21)和包裹于第二导体(21)外部的绝缘层(12),所述绝缘层(12)的外部包裹绝缘屏蔽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型热电偶用补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11)由若干股无氧铜线绞合而成;所述第二导体(21)由铜镍合金丝绞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平,尹文文,任智颖,余雄,迟学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