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拌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50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拌种机,包括搅拌组件、进出料组件、支撑组件、喷雾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可在添加马铃薯前对所添加的量进行称重,进而确保每次运输精准重量的马铃薯到搅拌滚筒内进行拌种,设置有活动底板和支撑底座,并在两者之间设置三角支撑件和气动伸缩杆,可通过调节两侧气动伸缩杆的长度,实现由活动底板带动搅拌滚筒呈左侧倾斜或右侧倾斜状,便于将未拌种的马铃薯投放到搅拌滚筒内,并将拌种后的马铃薯从搅拌滚筒内输送出去,通过在储液管内添加定量的蛋白液,在搅拌滚筒带动储液管进行转动时,内部的蛋白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喷嘴处喷出,实现在马铃薯翻动的同时喷洒蛋白液,确保拌种的均匀性。拌种的均匀性。拌种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拌种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拌种机,具体为一种马铃薯拌种机,属于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种薯在播种前通常要用药剂包衣,也就是所谓的马铃薯拌种,通过拌种能封闭切口,阻止病虫害的侵入和传染,,另外,一些好的种衣剂还可以释放一些有效成分,促进种薯的萌芽生根和植株的生长发育,最终使马铃薯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而现阶段马铃薯多为人工进行拌种,技术粗放且不利于大规模的使用,因此现有的方式是采用专门的拌种机对马铃薯进行拌种操作。
[0003]对于现有的马铃薯拌种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205726968U所公开的一种马铃薯拌种机,其是依次对马铃薯种块进行药液混合、干粉混合、烘干以及输送等工序,实现自动化控制,而在实际拌种过程中,针对药液的拌种,无法做到精准的拌种,现有拌种技术多为利用滑石粉或草木灰对切口进行简单封闭,或采用广谱杀菌剂等化学药剂拌种增加病害预防功能,无需精确拌种。本专利技术所添加的蛋白液为植物免疫蛋白的工程菌发酵产品,有促进种薯出苗快、齐、壮和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功效,通过2017

2022年多年多点试验,可使马铃薯出苗期提前3

7d,产量提高6%

27%,但使用量非常精确(当蛋白浓度1ppm表现为抑制,3

5ppm为促进,7ppm抑制和促进均有)为30ml蛋白液/kg种薯,若马铃薯投放的过多或过少,均达不到最好的拌种效果,另外因在药液拌种过程中,往往是采用滚筒进行搅拌,但滚筒是水平状设置的,虽然放料的时候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拌种完成的马铃薯,则不便于将马铃薯取出,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马铃薯拌种机。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马铃薯拌种机,包括
[0006]搅拌组件,其构成该拌种机的主体结构,且其包括呈圆筒状的搅拌滚筒,搅拌滚筒的内壁焊接有呈弧形倾斜状的搅拌挡板,搅拌滚筒的筒外壁中间部位固定套设有环形状设置的齿条,搅拌滚筒的筒外壁两端固定套设有环形状的滚动凹槽;
[0007]进出料组件,其用于将未拌种的马铃薯投放到搅拌滚筒内,并将拌种后的马铃薯从搅拌滚筒内输送出去,且其包括转动连接在搅拌滚筒一端的进料口以及转动连接在搅拌滚筒另一端的出料口,且进料口与出料口均分别焊接在支撑套环上,进料口处安置有进料传送带,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出料传送带,进料传送带的进料上方安装有带重量传感器的进料斗;
[0008]支撑组件,其设置在搅拌组件以及进出料组件的下方,且其包括设置在搅拌滚筒下方的活动底板以及连接在活动底板下方的支撑底座,进料口与出料口所焊接的支撑套环通过撑杆固定连接在活动底板的两端,活动底板上焊接有位于滚动凹槽正下方的滚轮座,
且滚轮座上的转动滚轮卡放在滚动凹槽内,活动底板上还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转动轴所安装的转动齿轮齿合连接在齿条上,活动底板与支撑底座的中间部位通过三角支撑件进行连接,且活动底板与支撑底座之间还连接有气动伸缩杆;
[0009]喷雾组件,其用于对搅拌滚筒内的马铃薯喷洒蛋白液,且其包括位于搅拌滚筒中心处的储液管,储液管的两端通过十字状撑杆与搅拌滚筒内壁固定连接,储液管上连通有导液管,且导液管的另一端伸出在搅拌滚筒的侧壁上,并旋拧有密封盖,储液管上连接有若干个喷嘴。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进料斗的底端四角处分别通过安装有重量传感器与进料传送带的进料部位进行连接,重量传感器与外设显示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进料斗的底端开口处转动连接有通过电磁锁控制开闭的闭合挡板。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三角支撑件的上端通过连接座与活动底板呈转动连接,且气动伸缩杆呈对称状位于三角支撑件的两侧。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密封盖的下方通过连杆连接有橡胶塞,且橡胶塞在密封盖旋拧紧固的状态下卡放在储液管与导液管的连接处。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喷嘴为雾化喷嘴,喷嘴在储液管上呈十字状设置有四组,且每组喷嘴均呈均匀分布。
[001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出料传送带沿着传送方向呈向下倾斜状设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可在添加马铃薯前对所添加的量进行称重,进而确保每次运输精准重量的马铃薯到搅拌滚筒内进行拌种,设置有活动底板和支撑底座,并在两者之间设置三角支撑件和气动伸缩杆,可通过调节两侧气动伸缩杆的长度,进而实现由活动底板带动搅拌滚筒呈左侧倾斜或右侧倾斜状,进而便于将未拌种的马铃薯投放到搅拌滚筒内,并将拌种后的马铃薯从搅拌滚筒内输送出去,通过在储液管内添加定量的蛋白液,在搅拌滚筒带动储液管进行转动时,内部的蛋白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从喷嘴处喷出,进而实现在马铃薯翻动的同时喷洒蛋白液,确保拌种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搅拌滚筒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进料斗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出料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密封盖与橡胶塞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喷嘴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搅拌滚筒,2、进料口,3、出料口,4、支撑套环,5、活动底板,6、转动电机,7、滚轮座,8、齿条,9、滚动凹槽,10、支撑底座,11、三角支撑件,12、气动伸缩杆,13、进料传送带,14、进料斗,15、重量传感器,16、闭合挡板,17、出料传送带,18、储液管,19、导液管,20、密封盖,21、连杆,22、橡胶塞,23、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马铃薯拌种机,包括
[0027]搅拌组件,其构成该拌种机的主体结构,且其包括呈圆筒状的搅拌滚筒1,搅拌滚筒1的内壁焊接有呈弧形倾斜状的搅拌挡板,搅拌滚筒1的筒外壁中间部位固定套设有环形状设置的齿条8,搅拌滚筒1的筒外壁两端固定套设有环形状的滚动凹槽9;
[0028]进出料组件,其用于将未拌种的马铃薯投放到搅拌滚筒1内,并将拌种后的马铃薯从搅拌滚筒1内输送出去,且其包括转动连接在搅拌滚筒1一端的进料口2以及转动连接在搅拌滚筒1另一端的出料口3,且进料口2与出料口3均分别焊接在支撑套环4上,进料口2处安置有进料传送带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拌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组件,其构成该拌种机的主体结构,且其包括呈圆筒状的搅拌滚筒(1),所述搅拌滚筒(1)的内壁焊接有呈弧形倾斜状的搅拌挡板,所述搅拌滚筒(1)的筒外壁中间部位固定套设有环形状设置的齿条(8),所述搅拌滚筒(1)的筒外壁两端固定套设有环形状的滚动凹槽(9);进出料组件,其用于将未拌种的马铃薯投放到搅拌滚筒(1)内,并将拌种后的马铃薯从搅拌滚筒(1)内输送出去,且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搅拌滚筒(1)一端的进料口(2)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搅拌滚筒(1)另一端的出料口(3),且所述进料口(2)与出料口(3)均分别焊接在支撑套环(4)上,所述进料口(2)处安置有进料传送带(13),所述出料口(3)的下方设置有出料传送带(17),所述进料传送带(13)的进料上方安装有带重量传感器(15)的进料斗(14);支撑组件,其设置在搅拌组件以及进出料组件的下方,且其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滚筒(1)下方的活动底板(5)以及连接在所述活动底板(5)下方的支撑底座(10),所述进料口(2)与出料口(3)所焊接的支撑套环(4)通过撑杆固定连接在活动底板(5)的两端,所述活动底板(5)上焊接有位于滚动凹槽(9)正下方的滚轮座(7),且所述滚轮座(7)上的转动滚轮卡放在滚动凹槽(9)内,所述活动底板(5)上还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6),所述转动电机(6)转动轴所安装的转动齿轮齿合连接在齿条(8)上,所述活动底板(5)与支撑底座(10)的中间部位通过三角支撑件(11)进行连接,且所述活动底板(5)与支撑底座(10)之间还连接有气动伸缩杆(12);喷雾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淳俊冯焱李立芹桑有顺黄雪丽陈涛张庆沛汤云川李倩郑跃翔代学勇杨洪张林刘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