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34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属于电子雷管检测技术领域,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第一放置槽的一端与第二放置槽的一端连通,接线块安装在底座上,接线块位于第二放置槽远离第一放置槽的一侧,接线块与脚线电连接,两个支撑板安装在第一放置槽的两侧,顶板安装在两个支撑板远离底座的一端,电子雷管检测仪安装在顶板上,电子雷管检测仪与接线块电连接,升降组件安装在顶板上,测量组件安装在升降组件远离顶板的一端,测量组件抵接在金属管上,测量组件与电子雷管检测仪电连接,限位板安装在第一放置槽的两侧,该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通过第一放置槽和限位板的限位作用,使得测量组件和金属管定位稳定,降低漏检的风险。降低漏检的风险。降低漏检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雷管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雷管主要由管壳、引爆药、点火药、电子控制模块、自动卡口以及脚线组成,其中脚线在装配到管壳上时,由于脚线和管壳之间的绝缘材料存在安装误差,容易使得脚线与管壳之间连通,造成电子控制模块短路,影响产品质量。
[0003]为了保证电子雷管合格,通常在出厂前需要使用检测工装对其进行质检,而漏电检测变时电子雷管质检的一环,电子雷管的漏电质检主要是检测雷管管壳和脚线是否短路,目前,我们使用的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为申请号CN201721818889.X提供的电子雷管自动装配管壳漏电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测试探针抵接在管壳上测试管壳和脚线是否短路,从而淘汰短路产品。然而,我们发现该检测装置在使用时,有时会存在漏检的技术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上述检测装置有时不能稳定地定位待检测的电子雷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子雷管漏电检测装置存在定位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包括:
[0006]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雷管的金属管,所述第二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雷管的脚线;
[0007]接线块,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接线块位于所述第二放置槽远离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一侧,所述接线块与脚线电连接;
[0008]两个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两侧;
[0009]顶板,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
[0010]电子雷管检测仪,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电子雷管检测仪与所述接线块电连接;
[0011]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
[0012]测量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所述测量组件抵接在金属管上,所述测量组件与所述电子雷管检测仪电连接;
[0013]限位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两侧,所述测量组件向下运动时,所述测量组件的侧壁滑动抵接在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
[0014]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0015]顶升气缸,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顶升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顶升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所述通孔向下延伸;
[0016]安装板,安装在所述顶升气缸的伸缩端,所述测量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底壁上。
[0017]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测量组件包括:
[0018]固定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底壁上,所述固定块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槽,固定块抵接在所述底座上时,金属管的外壁抵接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卡槽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块的侧壁滑动抵接在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
[0019]探针,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与所述卡槽连通,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探针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探针位于所述卡槽内的一端抵接在金属管上,所述探针与所述电子雷管检测仪电连接。
[0020]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
[0021]卡环,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位于所述安装板内,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固定块内,所述第二区段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口径,所述卡环安装在所述探针的侧壁上,所述卡环位于所述第二区段内;
[0022]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区段内,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安装板的底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卡环上。
[0023]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
[0024]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压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上方,所述压板用于固定脚线。
[0025]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
[0026]支撑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压板和所述第一放置槽之间;
[0027]标记管,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标记管位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上方,所述标记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标记管通断的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电子雷管检测仪电连接,所述标记管用于向短路的电子雷管喷上标记液体。
[0028]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位于所述标记管的下方,所述导液槽用于导出多余所述标记液体。
[0029]可选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接线块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用于放置多余的脚线。
[0030]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包括底座、接线块、支撑板、顶板、电子雷管检测仪、升降组件、测量组件以及限位板,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第一放置槽的一端与第二放置槽的一端连通,第一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雷管的金属管,第二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雷管的脚线,接线块安装在底座上,接线块位于第二放置槽远离第一放置槽的一侧,接线块与脚线电连接,两个支撑板安装在第一放置槽的两侧,顶板安装在两个支撑板远离底座的一端,电子雷管检测仪安装在顶板上,电子雷管检测仪与接线块电连接,升降组件安装在顶板上,测量组件安装在升降组件远离顶板的一端,测量组件抵接在金属管上,测量组件与电子雷管检测仪电连接,限位板安装在第一放置槽的两侧,测量组件向下运动时,测量组件的侧壁滑动抵接在限位板的侧壁上。这样,金属管放置至第一放置槽内,脚线放置在第二放置槽内,升降组件控制测量组件向下运动,以接触金属管测量电子雷管是否漏电,限位板的侧壁与测量组件的侧壁滑动抵接,以限定测量组件准确的抵接在金属管上。
[0032]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解决了现有的电子雷管
漏电检测装置存在定位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具体地,电子雷管的金属管放置在第一放置槽内,由第一放置槽的内壁稳定金属管的位置,测量组件在升降组件的控制下向下移动,限位板限定测量组件下行路线上,以使得测量组件抵接在第一放置槽中的金属管上,以实现测量,脚线远离金属管的一端与接线块电连接,接线块和测量组件分别与 电子雷管检测仪电连接,以实现电子雷管的漏电检测,故,该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通过第一放置槽和限位板的限位作用,使得测量组件和金属管定位稳定,降低漏检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放置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雷管的金属管,所述第二放置槽用于放置电子雷管的脚线;接线块,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接线块位于所述第二放置槽远离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一侧,所述接线块与脚线电连接;两个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两侧;顶板,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电子雷管检测仪,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电子雷管检测仪与所述接线块电连接;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测量组件,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所述测量组件抵接在金属管上,所述测量组件与所述电子雷管检测仪电连接;限位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两侧,所述测量组件向下运动时,所述测量组件的侧壁滑动抵接在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顶升气缸,包括固定端和伸缩端,所述顶升气缸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顶升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所述通孔向下延伸;安装板,安装在所述顶升气缸的伸缩端,所述测量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底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漏电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固定块,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底壁上,所述固定块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槽,固定块抵接在所述底座上时,金属管的外壁抵接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卡槽的内壁上,所述固定块的侧壁滑动抵接在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探针,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琼江宗尚伍富全包冀郑国黄苏李树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宜宾威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