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终端设备和充电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26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终端设备和充电器,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线路模块,线路模块包括正极连接线路和负极连接线路;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设置于线路模块的连接线路上,用于正极连接线路、负极连接线路以及正极连接线路与负极连接线路之间的接通或断开;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开关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开关模块的开关动作,以形成交变电源模块、第一正极耳、第一集流体和第二正极耳的加热回路,和/或,形成交变电源模块、第一负极耳、第二集流体和第二负极耳的加热回路。采用该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低温下电池无法充放电的问题。电的问题。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终端设备和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系统、终端设备和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信息交流量的增大,消费者对移动终端的持续工作时间要求越来越长。但是,因移动终端的移动特性限制了其体积,移动终端所能容纳的电池能量有限,而在电池使用完后快速补电成为使用者的有效解决方法,因此,对电池快充速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0003]然而,因电池充电速度受自身物理化学特性影响,导致其充电速度有限,尤其在低温情况下,锂电池动力学变得很差。若低温下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则会造成电池循环寿命断崖式的下跌;而低温下对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也会造成电池锂离子在负极堆积形成枝晶,导致无法充电,因此,在低温下实现充电乃至于快速充电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相关技术中,对于低温下对电池充电,通常在电池低温时进行小电流充电,而在电池材料活化后再进行大电流充电,但是该方法充电时间较长;或者在电池表面增加发热片,但是该方法存在热效率低、占用电池宝贵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电池加热,所述电池包括卷绕电芯,所述卷绕电芯包括第一集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两端的第一正极耳和第二正极耳,以及第二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两端的第一负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线路模块,所述线路模块包括正极连接线路和负极连接线路,所述正极连接线路的第一充电连接端适于与交变电源模块的第一极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线路的第一电池连接端适于与所述第一正极耳连接,所述正极连接线路的第二电池连接端适于与所述第二正极耳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线路的第二充电连接端适于与交变电源模块的第二极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线路的第三电池连接端适于与所述第一负极耳连接,所述负极连接线路的第四电池连接端适于与所述第二负极耳连接;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设置于所述线路模块的连接线路上,用于所述正极连接线路、所述负极连接线路以及所述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负极连接线路之间的接通或断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动作,以形成所述交变电源模块、所述第一正极耳、所述第一集流体和所述第二正极耳的加热回路,和/或,形成所述交变电源模块、所述第一负极耳、所述第二集流体和所述第二负极耳的加热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变电源模块包括:供电信号转换单元,所述供电信号转换单元的供电端适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供电信号转换单元的第一极与所述正极连接线路的第一充电连接端连接,所述供电信号转换单元的第二极与所述负极连接线路的第二充电连接端连接,用于将电源电压转换为所述卷绕电芯所需加热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端连接;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池连接端、所述第四电池连接端连接;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连接端、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耳与所述第二负极耳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端、所述第三电池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池连接端连接;第五开关,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连接端连接;第六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端、所述第二电池连接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耳与所述第二正极耳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
第七开关,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端连接;第八开关,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池连接端连接;第九开关,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池连接端连接;第十开关,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一开关,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充电连接端连接;第十二开关,所述第十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端连接;第十三开关,所述第十三开关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继浩李康泉蔡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