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20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及车辆,涉及增压空气冷却系统技术领域,该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包括:分配器;中冷系统,其包括空空中冷器与水空中冷器,所述空空中冷器、水空中冷器的进气端均与所述分配器的出气端连接;电控阀,位于所述分配器与所述水空中冷器之间,或位于所述分配器与所述空空中冷器之间;混合器,其进气端与所述空空中冷器、水空中冷器的出气端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控阀调节进入所述空空中冷器、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增压空气比例。本申请提供的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及车辆,能根据发动机的情况对增压空气进行选择性冷却,在保障增压空气冷却效果的同时,使中冷阻力最低。使中冷阻力最低。使中冷阻力最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增压空气冷却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涡轮增压器的压比越高,空气密度越大,但是被压缩后的空气温度也越高,对增压后的空气实施冷却,可以显著提高进气密度。目前增压柴油机均设计有增压空气冷却系统(中冷系统),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冷却。
[0003]柴油机中冷系统,主要有空空中冷和水空中冷两种中冷系统。其中,空空中冷器由于其结构简单以及性价比高,在车用柴油机领域被广泛使用。而水空中冷器相比空空中冷器而言,换热效率更高、阻力更低,主要应用在高端乘用车以及特殊车型上。
[0004]然而随着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增压度的不断增加,就要求中冷系统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和更低的中冷阻力,但是车辆的布置空间是有限的,并不允许中冷器进一步加大,这就导致空空中冷器难以满足增压空气冷却的要求。而水空中冷器的使用成本又较高,且单独采用水空冷却器时,需要附加较大的冷却水箱,整体结构复杂,结构设计难度较大,也不适于大范围使用。这使得寻找合适的冷却效率和中冷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用于对增压器增压后的增压空气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配器,其进气端与所述增压器的出气端连接;中冷系统,其包括空空中冷器与水空中冷器,所述空空中冷器、水空中冷器的进气端均与所述分配器的出气端连接,以对离开所述分配器的增压空气进行冷却;电控阀,位于所述分配器与所述水空中冷器之间,或位于所述分配器与所述空空中冷器之间;混合器,其进气端与所述空空中冷器、水空中冷器的出气端连接,以将冷却后的增压空气进行混合并送入发动机;控制器,用于获取增压空气进入所述中冷系统前的冷却前温度、冷却前压力及冷却前流量,并根据所述冷却前温度、所述冷却前压力及所述冷却前流量,控制所述电控阀调节进入所述空空中冷器、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增压空气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包括沿增压气体流动方向设置的检测段与分配段,所述检测段的截面尺寸沿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分配段包括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出气端与所述水空中冷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出气端与所述空空中冷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检测段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检测段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增压气体的初始温度及初始压力;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所述冷却前温度及所述冷却前压力;根据所述初始压力、所述冷却前压力,利用文丘里管效应得到所述冷却前流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水空中冷器之间,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电控阀的开启程度来调节进入所述水空中冷器内的增压空气流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增压空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空中冷器的冷却液进口处设置有节温器,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获取外界环境温度;若所述外界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的环境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节温器关闭,并控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怀强刘吉庆秦善斌李鹤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