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源模块,所述电流源模块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微电流源以及与所述微电流源相连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指令编码生成调节信号至所述微电流源,以调整所述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电源的设置数量,有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轻薄化。轻薄化。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电流源及其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流源,特别是可调电流源及其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科技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在近十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在1G时代,移动通信终端仅仅能提供单纯的语音通话功能,2G移动通信终端除了语音通话功能,还附加了一些基本的数据通信功能,从3G开始移动通信终端便开始能够提供宽带无线数据通讯功能。伴随着4G、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终端的宽带无线数据通讯功能越来越强大,数据通信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应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0003]为了满足当前移动终端各种功能,移动终端中被设置了越来越多的模组,在这些模组中具有不同功能的芯片、电子器件等被集成到一起,以完成某一特定功能。这些模组例如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模组、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模组、WiFi模组、蓝牙模组、摄像模组、指纹模组等等。在这些模组的作用下,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例如定位、拍照等等,这些模组的工作电流相差非常大,例如指纹模组、GPS模组等需要相对较小的工作电流,一般为几十微安,而摄像模组、WiFi模组需要的电路通常为几百微安,由于不同模组间所需电流相差较大,因此这些不同的模组通常由不同的等级的电流源模组来供电,以提供其稳定的工作电流。
[0004]相较于以往,移动终端的功能不仅越来越丰富,而且体积也越来越轻薄,这种由不同的电流源模组来供电的方案一方面需要设置多个不同等级的电流源模组,这增加了移动终端的成本;另一发面,为了设置多个不同等级的电流源模组需要在移动终端中植入多种不同等级的电流源芯片,这不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轻薄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电流源及其调节方法。
[0006]一种电流源模块,所述电流源模块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微电流源以及与所述微电流源相连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指令编码生成调节信号至所述微电流源,以调整所述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
[0007]可选的,所述控制信号由数字核产生;所述多个并联连接的微电流源包括第一微电流源与第二微电流源;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当前任务得出当前步骤所要启动的耗电模组,根据要启动的耗电模组计算出所需的总耗电电流,根据所述总耗电电流生成所述指令编码;所述微电流源包括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均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串联后与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微电流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具有相反的开关状态;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和第二驱动元件的输出电流,从而调整所述微电流源的输出电流;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一驱动元件和第二驱动元件为PMOS晶体管;所述微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与
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宽长比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宽长比相关;所述微电流源还包括第一使能信号端与第二使能信号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端用于输出第一使能信号,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端用于输出第二使能信号;
[0008]其中,当所述第一使能信号为高电位时,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低电位,所述微电流源处于开启状态,产生与所述指令编码匹配的输出电流;所述微电流源包括常开微电流源。
[0009]一种供电模块,包括处理器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流源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任务生成对应的的指令编码。
[0010]一种电流源模块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并联连接的微电流源与所述微电流源的控制信号相连;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指令编码生成调节信号至所述微电流源,以调整所述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号由数字核产生;所述多个并联连接的微电流源包括第一微电流源与第二微电流源;根据当前任务得出当前步骤所要启动的耗电模组,根据要启动的耗电模组计算出所需的总耗电电流,根据所述总耗电电流生成所述指令编码。
[0012]一种可调电流源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任务生成对应的指令编码;接收所述指令编码,生成与所述指令编码相对应的输出电流。
[0013]可选的,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输出电流输出至多个耗电模组,其中所述耗电模组的耗电电流与所述输出电流相等。所述步骤S200包括将多个微电流源并联连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指令编码输出调节信号至所述微电流源,以调整所述可调电流源的输出电流。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不同的模组由同一电流源模组来供电,减少了电源的设置数量,有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轻薄化;多个微电流源并联连接,微电流源包括第一微电流源与第二微电流源。这样使得电流源获得了大跨度的输出,适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移动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移动通信终端内功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指令编码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流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可调电流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微电流源的外部封装图;
[0022]图8是微电流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数字核的电路图;
[0024]图10是3.5V电源仿真图;
[0025]图11是5V电源仿真图;
[0026]图12是电流源调节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8]在下文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限于书面含义,而是仅由专利技术人使用从而能够清楚并一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出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0029]应当理解,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因此,例如,涉及“模组”包括涉及一个或多个这样的模组。通过参考下文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公开将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0030]实施例1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模块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所述微电流源以及与所述微电流源相连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指令编码生成调节信号至所述微电流源,以调整所述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由数字核产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当前任务得出当前步骤所要启动的耗电模组,根据要启动的耗电模组计算出所需的总耗电电流,根据所述总耗电电流生成所述指令编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流源包括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均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串联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微电流源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具有相反的开关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通过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和第二驱动元件的输出电流,从而调整所述微电流源的输出电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第一驱动元件和第二驱动元件为PMOS晶体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宽长比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宽长比相关。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流源还包括第一使能信号端与第二使能信号端,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端和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端相连,所述第一使能信号端用于输出第一使能信号,所述第二使能信号端用于输出第二使能信号;其中,当所述第一使能信号为高电位时,所述第二使能信号为低电位,所述微电流源处于开启状态,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志国,杨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