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后扭力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182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后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而成的横梁和位于横梁两端的两个纵臂,所述横梁两端为U形,中部为V形;所述横梁的下边沿为弧形;在纵臂上方设置有连接臂,在连接臂的上方设置有套管;在纵臂的端部设置有车轮支架;在纵臂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托,在弹簧托上还设置有减震器支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的端部设置有V形开口;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纵臂下方的开口处,弯折部位于横梁的端部下方开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纵臂与横梁一体的后扭力梁结构,替代传统后扭力梁副车架的纵臂与横梁焊接的结构方式,增加了整体的强度和可靠性,减小了现有技术中因焊缝缺陷等带来的风险。了现有技术中因焊缝缺陷等带来的风险。了现有技术中因焊缝缺陷等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后扭力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底盘结构
,涉及一种新型后扭力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品牌众多,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安全性,操纵性、舒适性等综合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对整车厂家而言,如何打造一款高性价比、低成本的汽车,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市场A级轿车,中小型SUV车型是家庭用车的首选,后扭力梁副车架结构应用广泛,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占用空间小,被A级轿车及中小型SUV所厚爱,而扭力梁结构的半独立悬架结构同样是A级车的首选。如何通过改变后扭力梁结构,来实现底盘性能、成本、空间的提升,是整车设计的关键因素。
[0003]如图5所示,现有的后扭力梁总成副车架,目前均采用“H”型结构,由左右两个纵臂2及横梁1焊接而成,而横梁大多数由低碳钢板冲压而成,焊接面积小,焊接部分承担着较大的重量负载,焊接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性,一量焊接出现问题,会给整车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隐患。此外,传统扭力梁由左右纵臂与横梁焊接而成,对冲压、焊接工艺的要求较高,当路面颠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后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而成的横梁和位于横梁两端的两个纵臂,所述横梁,两端的截面为U形,中部的截面为V形;所述横梁的下边沿为弧形;在纵臂上方设置有连接臂,在连接臂的上方设置有套管;在纵臂的端部设置有车轮支架;在纵臂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托,在弹簧托上还设置有减震器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飞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