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14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可实现对发火电阻的有效测试;包括阻值测量模块、瞬态电流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阻值测量模块,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控制模块之间,用于将采集的所述发火电阻端电压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实现对所述发火电阻的阻值测量;所述瞬态电流测量模块,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控制模块之间,用于将采集的所述发火电阻端电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实现对所述发火电阻的瞬态电流测量;所述瞬态电流测量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两端,所述整形电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整形电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整形电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雷管检测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雷管在现场使用前需要对所有功能进行自检,其中雷管的发火电阻的自检是尤其重要,因为发火电阻如果断裂或因为氧化等阻值变大会导致无法正常点燃药头,从而导致爆破现场会存留没有起爆的雷管和炸药。事后在清除的时候容易引起机械设备损伤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必须对雷管发火电阻进行检测,提前将电阻异常的雷管排除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可实现对发火电阻的有效测试。
[0004]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包括阻值测量模块、瞬态电流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其中,
[0005]所述阻值测量模块,连接于发火电阻、控制模块之间,用于将采集的所述发火电阻端电压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实现对所述发火电阻的阻值测量;
[0006]所述瞬态电流测量模块,连接于发火电阻、控制模块之间,用于将采集的所述发火电阻端电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实现对所述发火电阻的瞬态电流测量;
[0007]所述瞬态电流测量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两端,所述整形电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0008]可选地,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U1、电容C1、C2,所述电流传感器U1采用型号ACS712ELCTR

20A
‑<br/>T芯片;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1、2、3、4脚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8脚连接后接电源5V,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6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5脚连接后接地;
[0009]可选地,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U2、电容C3~C6、电阻R1、R2、二极管D1;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7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放大器U2的3脚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放大器U2的1脚相连后接电源12V,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5的一端与所述放大器U2的4脚相连后接电源

12V,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一端与所述放大器U2的7脚相连后接地,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2的6脚,所述放大器U2的5脚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3.3V;
[0010]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U4,所述控制器U4采用型号STM32F103C8T6的控制芯片;所述整形电路包括比较器U3、电容C7、C8、电阻R3~R5;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
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电容C7的一端、比较器U3的1脚均相连接,所述电阻R4、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2脚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5脚接所述电源5V;所述电阻R5、电容C8的一端相连接,且该连接点连接于所述控制器U4;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3.3V,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
[0011]可选地,所述阻值测量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基准源、恒流源、放大器,所述电压基准源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两端,所述放大器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发火电阻端设置阻值测量模块、瞬态电流测量模块,可实现对发火电阻的阻值测量和瞬态电流测量,从而实现对发火电阻的精确测量,可滤除掉不合格的发火电阻,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中采样电路与放大电路的连接电路原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中整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中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包括阻值测量模块2、瞬态电流测量模块3、控制模块4;其中,
[0018]阻值测量模块2,连接于发火电阻1、控制模块4之间,用于将采集的发火电阻1端电压发送给控制模块4,以实现对发火电阻1的阻值测量;
[0019]瞬态电流测量模块3,连接于发火电阻1、控制模块4之间,用于将采集的发火电阻1端电流发送给控制模块4,以实现对发火电阻1的瞬态电流测量;
[0020]阻值测量模块2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基准源、恒流源、放大器,电压基准源的输入端连接于发火电阻1两端,放大器连接于控制模块4;
[0021]瞬态电流测量模块3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发火电阻1两端,整形电路连接于控制模块4。
[0022]另外,电压基准源、恒流源、放大器均采用的是现有电路结构或仪器设备,以构成阻值测量模块,只需能够采集发火电阻端电压即可。
[0023]采样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U1、电容C1、C2,电流传感器U1采用型号ACS712ELCTR

20A

T芯片;电流传感器U1的1、2、3、4脚连接于发火电阻1,电容C1的一端与电流传感器U1的8脚连接后接电源5V,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一端与电流传感器U1的6脚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流传感器U1的5脚连接后接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U2、电容C3~C6、电阻R1、R2、二极管D1;电流传感器U1的7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放大器U2的3脚均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与放大器U2的1脚相连后接电源12V,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一端与放大器U2的4脚相连后接电源

12V,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6的一端与放大器U2的7脚相连后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2的6脚,放大器U2的5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3.3V;控制模块4包括控制器U4,控制器U4采用型号STM32F103C8T6
的控制芯片;整形电路包括比较器U3、电容C7、C8、电阻R3~R5;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电容C7的一端、比较器U3的1脚均相连接,电阻R4、电容C7的另一端相连后接地,比较器U3的2脚接地,比较器U3的5脚接电源5V;电阻R5、电容C8的一端相连接,且该连接点连接于控制器U4;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3.3V,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
[0024]本技术中,在对发火电阻1进行测试时,发火电阻1两端的电压依次通过电电压基准源、恒流源、放大器后,采样数值传至控制器U4后可获得发火电阻1阻值;同时,发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值测量模块、瞬态电流测量模块、控制模块;其中,所述阻值测量模块,连接于发火电阻、控制模块之间,用于将采集的所述发火电阻端电压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实现对所述发火电阻的阻值测量;所述瞬态电流测量模块,连接于发火电阻、控制模块之间,用于将采集的所述发火电阻端电流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以实现对所述发火电阻的瞬态电流测量;所述瞬态电流测量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样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两端,所述整形电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U1、电容C1、C2,所述电流传感器U1采用型号ACS712ELCTR

20A

T芯片;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1、2、3、4脚连接于所述发火电阻,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8脚连接后接电源5V,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6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5脚连接后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发火电阻用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U2、电容C3~C6、电阻R1、R2、二极管D1;所述电流传感器U1的7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放大器U2的3脚均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奎钦天力张宁俞周超王加庆潘之炜赵先锋张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