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回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包括锅炉和主汽轮机,锅炉与主汽轮机连接并将蒸汽送入主汽轮机;主汽轮机的高压缸连接高压加热系统同时通过一条输出结构将蒸汽送往中压缸,中压缸通过一路输出结构将蒸汽送往低压缸,低压缸连接发电系统和冷却系统;阶梯利用汽轮机,接通主汽轮机的中压缸并从中压缸中获取蒸汽,所述的阶梯利用汽轮机连接有低压回热系统,同时阶梯利用汽轮机还连接驱动给水泵和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降低了主汽轮机低压缸的冷却蒸汽温度,保障了低压缸的安全,还提高低压回热系统和低压缸冷却用汽的能量利用,增加了回热系统和低压缸冷却用蒸汽的热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损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回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供热机组抽汽量大或电负荷低供热时,常规回热系统的供热抽汽点后压力降低,低压回热系统无法正常投入工作;加之工业供热补水温度也低,大量高品质蒸汽将集中在一个换热器(如除氧器)内加热凝结水,蒸汽失去做功发电作用,系统无法获得更多的发电量;同时进入主汽轮机低压缸蒸汽需经过压力调节装置大压差节流减压,压力损失大,失去大部分做功能力;整个回热系统蒸汽利用效率差,导致了较多的功耗损失。
[0003]可见现在有的汽轮机回热系统整体的效率不高,应当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回热系统和低压冷却蒸汽的能量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损耗。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至少为克服其中一种上述内容提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改进了低压回热系统及结构,通过阶梯利用汽轮机对主汽轮机的低压回热系统和低压缸冷却系统用蒸汽进行利用,实现低压回热系统和低压缸用汽的梯级利用,同时满足加热凝结水、驱动给水泵、主汽轮机低压缸冷却用汽和做功发电四个功能,提升低压回热系统和低压缸用蒸汽的利用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回热系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包括:
[0007]锅炉和主汽轮机,锅炉与主汽轮机连接并将蒸汽送入主汽轮机;主汽轮机的高压缸连接高压加热系统同时通过一条输出结构将蒸汽送往中压缸,中压缸通过一路输出结构将蒸汽送往低压缸,低压缸连接发电系统和冷却系统;
[0008]阶梯利用汽轮机,接通主汽轮机的中压缸并从中压缸中获取蒸汽,所述的阶梯利用汽轮机连接有低压回热系统,同时阶梯利用汽轮机还连接驱动给水泵和电机;在低负荷工况下,电机作为电动机使用并辅助阶梯利用汽轮机驱动给水泵;在高负荷工况下,电机作为发电机使用并被阶梯利用汽轮机驱动发电。
[0009]上述公开的回热系统,将主汽轮机的中压缸部分蒸汽送往阶梯利用汽轮机用于进行驱动给水泵工作;并且针对低负荷工况和高负荷工况灵活调整电机的工作状态,在满足给水泵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阶梯利用汽轮机和电机相互配合,电机补足阶梯利用汽轮机的动力,或阶梯利用汽轮机将多余的动力用作发电使用,提高了蒸汽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0010]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中,低压回热系统能够对低压蒸汽进行热交换以利用蒸汽中的热量,低压回热系统的布置方式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低压回热系统包括若干级分别与阶梯利用汽轮机连接的低压加热器,同时相
邻两级低压加热器依次连通且最末级的低压加热器连接至除氧装置。采用如此方案时,低压回热系统与阶梯利用汽轮机组成了新的回热结构,满足了主汽轮机低压回热抽汽,在最末一级低压加热器处设置有用于回收疏水的疏水泵。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保障主汽轮机低压缸的对外做功,例如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阶梯利用汽轮机至少通过一路输出结构将蒸汽输送至主汽轮机的低压缸。采用如此方案时,所述的阶梯利用汽轮机按主汽轮机低压缸进汽量确定压力、设置合适抽口,调节进入低压缸流量,确保主汽轮机低压缸安全,可替代常规系统中用于节流的供热调节装置向低压缸通汽。
[0012]再进一步,为了及时的调节阶梯利用汽轮机与主汽轮机的低压缸之间的输送流量,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阶梯利用汽轮机与低压缸之间的输出结构设置有冷却蒸汽流量调节装置。采用如此方案时,冷却蒸汽流量调节装置可采用流量调节阀。
[0013]进一步的,为了保障主汽轮机低压缸的安全,也保障阶梯利用汽轮机能够顺利排汽减压,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阶梯利用汽轮机至少通过一路输出结构将蒸汽输送至低压回热系统。采用如此方案时,输送至低压回热系统的蒸汽可用于进行热量回收处理。
[0014]再进一步,低压回热系统对进入的蒸汽进行热量的收取,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凝汽装置、凝结装置和轴封加热装置。采用如此方案时,凝汽装置包括凝汽器,凝结装置包括凝结水泵,轴封加热装置包括轴封加热器。
[0015]再进一步,高压加热系统用于对主汽轮机的高压缸蒸汽进行能量利用,高压加热系统的具体组成并不被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高压加热系统包括若干级相互连通的高压换热器,至少最后一级高压换热器连通至中压缸并从中压缸获取蒸汽,其余高压换热器连通至高压缸并从高压缸获取蒸汽。采用如此方案时,高压缸对前面几级高压换热器提供蒸汽动力,在最后一级高压换热器的蒸汽动力可能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通过中压缸提供一定的蒸汽进行动力补充,如此也能分担中压缸的蒸汽压力,保障中压缸的压力安全。
[0016]再进一步,对高压加热系统的蒸汽去向进行处理,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最后一级高压换热器通过一路输出结构连通除氧装置,除氧装置连通给水泵并通过给水泵向高压换热器供水。采用如此方案时,两路输出结构可同时进行蒸汽的分流输送,可保障高压加热系统的压力安全,也增加了蒸汽的使用去向。
[0017]进一步的,为了保障高压加热系统的蒸汽来源,同时保障锅炉的压力安全,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第一级高压换热器还连通锅炉并从锅炉中获取蒸汽。采用如此方案时,可调节设定从锅炉进入第一级高压换热器内的蒸汽流量。
[0018]进一步的,中压缸将部分的蒸汽输送至低压缸用以低压缸的对外做功,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中压缸与低压缸之间的输出结构设置有供热调节装置。采用如此方案时,供热调节装置包括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从中压缸进入到低压缸的蒸汽流量。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技术方案的部分有益效果包括: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阶梯利用汽轮机,对锅炉和主汽轮机的蒸汽进行充分利用,不仅降低了主汽轮机中低压缸的蒸汽温度,保障了低压缸的安全,还提高了对蒸汽的能量利用,增加了低压回热系统和低压冷却用蒸汽的热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回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上述附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
[0024]1、锅炉;2、高压缸;3、中压缸;4、供热调节装置;5、低压缸;6、主发电机;7、凝汽装置;8、凝结装置;9、轴封加热装置;10、疏水装置;11、第四低压加热器;12、第三低压加热器;13、第二低压加热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和主汽轮机,锅炉(1)与主汽轮机连接并将蒸汽送入主汽轮机;主汽轮机的高压缸(2)连接高压加热系统同时通过一条输出结构将蒸汽送往中压缸(3),中压缸(3)通过一路输出结构将蒸汽送往低压缸(5),低压缸(5)连接发电系统和冷却系统;阶梯利用汽轮机,接通主汽轮机的中压缸(3)并从中压缸(3)中获取蒸汽,所述的阶梯利用汽轮机连接有低压回热系统,同时阶梯利用汽轮机还连接驱动给水泵(19)和电机(22);在低负荷工况下,电机(22)作为电动机使用并促进阶梯利用汽轮机驱动给水泵(19);在高负荷工况下,电机(22)作为发电机(22)使用并被阶梯利用汽轮机驱动发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回热系统包括若干级分别与阶梯利用汽轮机连接的低压加热器,同时相邻两级低压加热器依次连通且最末级的低压加热器连接至除氧装置(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阶梯利用汽轮机至少通过一路输出结构将冷却蒸汽输送至主汽轮机的低压缸(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供热汽轮机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阶梯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宣平,刘金芳,邱超全,何磊,房媛,喻敏,黄彪,井芳波,袁超,彭雲雯,李煜,聂子嘉,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