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12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6
一种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包括:壳体,其上设有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一封堵件,设于所述壳体上、并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其特征在于:第一腔室,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进口连通;第二腔室,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相互独立、并相邻设置,而使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具有第一共有壁,该第一共有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一网孔,从而能够对进入其中的昆虫进行筛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前述茶园昆虫越冬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园昆虫繁育,具体是一种茶园昆虫越冬装置,还涉及一种前述茶园昆虫越冬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园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蝽类、盲蜯、马蜂等大型蜂类、大型金龟子等,这些害虫会取食茶树叶茎等幼嫩组织或汁液,造成茶树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茶叶品质变劣,严重时导致茶树死亡。
[0003]目前茶园防治害虫主要是在茶树生长期,并且采用化学手段,虽然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但化学农药存在污染环境和农产品、杀伤天敌、诱发害虫抗药性等严重负面问题,而对昆虫休眠期的防治和保护未见报道。
[0004]在自然界中,前述茶园的这些害虫存在大量的天敌,如蜘蛛、草铃、瓢虫、寄蝇、食蚜蝇、猎蝽、黄蜂、广大腿小蜂等,对茶害虫的卵、幼/若虫、成虫均有抑杀作用,能够持续控制茶害虫种群防治暴发成灾。与传统使用的化学农药防治相比,这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式能够维持生态平衡、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把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而实现较好的害虫防治效果。
[0005]由于这些天敌昆虫的耐寒性较差,导致天敌昆虫越冬的死亡率较高,从而影响翌年天敌昆虫的繁衍,继而影响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
[0006]现有技术中,已出现人造的昆虫越冬装置。如专利号为ZL202122442837.X(授权公告号为CN21591299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瓢虫越冬装置,包括箱体和箱盖,在箱体的底部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中交替有瓢虫越冬室,瓢虫越冬室通过直线、折线或曲线沟槽与箱体上的瓢虫进出孔相连通,以便瓢虫从瓢虫进出孔进入箱体后顺利进入越冬室中。所述的保温层为泡沫制品。箱体和箱盖通过铰连相连。
[0007]上述瓢虫越冬装置通过在箱体底部设置泡沫材质的保温层,使瓢虫从箱体上的瓢虫进出孔进入保温层内部的瓢虫越冬室,从而能够提高瓢虫的冬眠环境温度,以提高瓢虫的越冬成活率。然而,该瓢虫越冬装置是通过气味吸引剂或少量人工捕捉的瓢虫来吸引瓢虫进入其中,除了瓢虫以外,不可避免地会有其他类型的昆虫进入其中,如茶园害虫,由于该瓢虫越冬装置无法对进入其中的昆虫进行筛选,导致该瓢虫越冬装置为所有类型的昆虫进行无差异化的越冬防护,也促进了茶园害虫的繁殖,使茶园害虫的生物防治效果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对进入其中的昆虫进行筛分的茶园昆虫越冬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上述茶园昆虫越冬装置的使用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园昆虫越冬装置,
包括:
[0011]壳体,其上设有进口和第一出口;
[0012]第一封堵件,设于所述壳体上、并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
[0013]其特征在于:
[0014]第一腔室,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进口连通;
[0015]第二腔室,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相互独立、并相邻设置,而使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具有第一共有壁,该第一共有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一网孔。
[0016]由于瓢虫、食蚜蝇、黄蜂的体积大于广大腿小蜂等小型蜂类的体积,且同体积类型的昆虫喜欢群居在一起,等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第三腔室,该第三腔室与第二腔室相互独立、并相邻设置,而使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具有第二共有壁,该第二共有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二网孔,该第二网孔的面积小于第一网孔的面积;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第三腔室连通的第二出口,且所述第一封堵件还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从而能够将瓢虫、食蚜蝇、黄蜂等中型昆虫与广大腿小蜂等小型蜂类筛分出来,既满足昆虫的习性,以为昆虫提供更适宜的越冬繁育环境,还利于对中型昆虫、小型昆虫的研究。
[0017]为了便于加工茶园昆虫越冬装置,所述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前方,所述第三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后方。
[0018]为了便于对进入越冬装置内部的昆虫进行第一次筛分,所述第一腔室的前侧壁上在对应于所述进口的位置设有区域,该区域中设有第三网孔,该第三网孔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孔的面积、且小于进口的面积。
[0019]由于昆虫喜欢攀爬,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下腔室和至少局部位于第一下腔室上方的第一上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包括第二下腔室和至少局部位于第二下腔室上方的第二上腔室,所述第一共有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网孔包括开设于第一部分上的网孔A和开设于第二部分上的网孔B,且第一上腔室和第二上腔室通过所述网孔A连通,第一下腔室和第二下腔室通过所述网孔B连通;
[0020]所述第一下腔室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上腔室连通的第三网孔,该第三网孔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孔的面积,且所述第一上腔室内部设有弯折延伸的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的入口端与开设于第一下腔室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的第三网孔对应连通,该第一通道的出口端至少局部位于入口端的上方;
[0021]所述第二下腔室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二上腔室连通的第一网孔,且所述第二上腔室内部设有弯折延伸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的入口端与开设于第二下腔室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的第一网孔对应连通,该第二通道的出口端至少局部位于入口端的上方;
[0022]所述第三腔室包括第三下腔室和至少局部位于第三下腔室上方的第三上腔室,所述第二共有壁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二网孔包括开设于第三部分上的网孔a和开设于第四部分上的网孔b,且第三下腔室和第二下腔室通过所述网孔b连通,第三上腔室和第二上腔室通过所述网孔a连通;
[0023]所述第三下腔室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三上腔室连通的开口,且所述第三上腔室内部设有弯折延伸的第三通道,该第三通道的入口端与开设于第三下腔室的左
侧壁和/或右侧壁上的开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通道的出口端至少局部位于入口端的上方,从而能够为昆虫提供更加适宜的越冬繁育环境。
[0024]为了便于吸引昆虫进入越冬装置,所述第三下腔室的内部设有其后侧敞开的安装腔室,该安装腔室中设有灯具,所述安装腔室的前侧壁、安装腔室的左侧壁、安装腔室的右侧壁、所述第一共有壁的第一部分、第一下腔室的顶壁、第二下腔室的顶壁均为透光板,且所述安装腔室的前侧壁为第二共有壁的局部;
[0025]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至少局部覆盖有保温层,所述第二下腔室内部下侧设有碳纤维加热垫,所述第二下腔室内部上侧设有温控器,该温控器用于检测第二下腔室内部的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碳纤维加热垫运行与否;
[0026]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口的第二封堵件,该第二封堵件上设有气孔。碳纤维加热垫和第二封堵件的设计还能够提升该越冬装置的保暖效果。
[0027]为了便于为昆虫提供适宜的湿度,所述壳体包括其后侧具有敞口的箱体、以及用来打开或关闭敞口的门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其口部向后的插槽,该插槽中插设有水盒,且该水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包括:壳体(1),其上设有进口(118)和第一出口(1124);第一封堵件(115),设于所述壳体(1)上、并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口(1124);其特征在于:第一腔室(111),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与所述进口(118)连通;第二腔室(112),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出口(1124)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12)与第一腔室(111)相互独立、并相邻设置,而使所述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具有第一共有壁(3),该第一共有壁(3)上分布有多个第一网孔(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还设有第三腔室(113),该第三腔室(113)与第二腔室(112)相互独立、并相邻设置,而使所述第二腔室(112)与第三腔室(113)之间具有第二共有壁(4),该第二共有壁(4)上分布有多个第二网孔(102),该第二网孔(102)的面积小于第一网孔(101)的面积;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与第三腔室(113)连通的第二出口(1125),且所述第一封堵件(115)还用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口(11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1)位于第二腔室(112)的前方,所述第三腔室(113)位于第二腔室(112)的后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1)的前侧壁上在对应于所述进口(118)的位置设有区域(X),该区域(X)中设有第三网孔(103),该第三网孔(103)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孔(101)的面积、且小于进口(118)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园昆虫越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11)包括第一下腔室(1112)和至少局部位于第一下腔室(1112)上方的第一上腔室(1111),所述第二腔室(112)包括第二下腔室(1122)和至少局部位于第二下腔室(1122)上方的第二上腔室(1121),所述第一共有壁(3)包括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所述第一网孔(101)包括开设于第一部分(31)上的网孔A和开设于第二部分(32)上的网孔B,且第一上腔室(1111)和第二上腔室(1121)通过所述网孔A连通,第一下腔室(1112)和第二下腔室(1122)通过所述网孔B连通;所述第一下腔室(1112)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上腔室(1111)连通的第三网孔(103),该第三网孔(103)的面积大于第一网孔(101)的面积,且所述第一上腔室(1111)内部设有弯折延伸的第一通道(1113),该第一通道(1113)的入口端与开设于第一下腔室(1112)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的第三网孔(103)对应连通,该第一通道(1113)的出口端至少局部位于入口端的上方;所述第二下腔室(1122)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设有与第二上腔室(1121)连通的第一网孔(101),且所述第二上腔室(1121)内部设有弯折延伸的第二通道(1123),该第二通道(1123)的入口端与开设于第二下腔室(1122)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的第一网孔(101)对应连通,该第二通道(1123)的出口端至少局部位于入口端的上方;所述第三腔室(113)包括第三下腔室(1132)和至少局部位于第三下腔室(1132)上方的第三上腔室(1131),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杰萧灵亚王开荣蔡晓明叶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