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04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取栓装置,包括:尖端部,内部穿设有导丝;第一球囊,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在扩张充盈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球囊的远端连接于尖端部,第一球囊的近端连接于外部,根据要求实现充盈;取栓支架及导管;当取栓支架被释放时,取栓支架处于膨胀状态,取栓支架位于第一球囊和导管之间,当第一球囊处于扩张充盈状态时,第一球囊的直径大于所述取栓支架的最大外径。取栓支架包括碎栓部和捕栓部,碎栓部位于远离第一球囊的一端,并用于通过切割血栓实现碎栓,捕栓部位于靠近第一球囊的一端,并用于抓捕已碎血栓,取栓支架既能碎栓也能捕栓。该血管取栓装置能够实现封堵远端、切割碎栓、捕栓和导管取栓的效果,能够实现可靠取栓。可靠取栓。可靠取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取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为高发外周血管疾病,多为下肢血液异常凝结,使得血液回流阻塞所致,肺栓塞(PE)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0003]目前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多为介入溶栓和机械取栓治疗,效果各有优劣,2015年,N Engl J Med连续发表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R CLEAN、ESCAPE研究、SWIFT PRIME研究、EXTEND

IA研究、REVASCAT研究,均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小时内行溶栓治疗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而VTE取栓由于PE发病急、致死率高,近几年才得到重视,DVT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难以发现,由于我国诊断意识提高,VTE住院率由2007年的3.2/10万增加至2016年17.5/10万,其治疗刻不容缓。
[0004]目前机械取栓的结构多样,包括导管、取栓支架、网篮等,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41725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颅内血管取栓导管。不同的结构往往具有不同的优势及特点,如抽吸导管可以将血栓进行快速的抽吸,恢复灌注,但对较硬的复合血栓难以;取栓支架对复核血栓的效果较好,但在取栓过程中容易出现血栓碎块,造成非预期的远端栓塞;故临床取栓中,远端往往使用球囊或者保护伞,对非预期的碎块进行抓捕;而对不同的血栓,往往采用导管抽栓和支架取栓的组合方式。
[0005]以上的治疗手段根据临床术者判断可取得不同的效果,但由于往往是不同器械组合使用,对术者的要求较高,术中潜在的非预期不良事件较多,且不同器械的使用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负担。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较好的取栓效果,需要多种不同的器械进行组合,一方面,对术者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患者的负担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较好的取栓效果,需要多种不同的器械进行组合,既对术者的要求较高,也会使得患者的负担较大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血管取栓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一种血管取栓装置,其包括:
[0009]尖端部,内部穿设有导丝;
[0010]第一球囊,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在扩张充盈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球囊的远端连接于所述尖端部,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连接于外部,以实现充盈或泄压;
[0011]取栓支架及导管;
[0012]其中,当所述取栓支架被释放时,所述取栓支架处于膨胀状态,所述取栓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导管之间,当所述第一球囊处于所述扩张充盈状态时,所述第一球囊
的直径大于所述取栓支架的最大外径;
[0013]所述取栓支架包括碎栓部和捕栓部,所述碎栓部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球囊的一端,并用于通过切割血栓实现碎栓,所述捕栓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球囊的一端,并用于抓捕已碎血栓;
[0014]所述导管为多腔导管,远端与所述取栓支架相连接,近端连接与外部,以进行负压抽吸或配件输送。
[0015]在本方案中,尖端部的设置便于实现血管取栓装置到达病变区,第一球囊处于扩张充盈状态时能够封堵远端,能够防止血栓到达远端,例如脑部。防止在取栓时远端异常栓塞。取栓支架的碎栓部能够实现碎栓,捕栓部能够抓捕已碎血栓,通过向导管施加负压,能够将已碎血栓抽出,进而实现取栓。在该血管取栓装置能够实现封堵远端、切割碎栓、捕栓和导管取栓的效果,能够实现可靠取栓,且无需多种器械配合使用,既能够降低对术者的要求,又能够减轻患者的负担。
[0016]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为网状结构,且所述碎栓部为疏散结构、所述捕栓部为致密结构,以使所述捕栓部的网丝密集程度高于所述碎栓部的网丝的密集程度;
[0017]或,所述取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抓捕膜,所述支架本体为网状结构并包括所述碎栓部和所述捕栓部,所述碎栓部和所述捕栓部均为疏散结构,所述抓捕膜套设在所述捕栓部的外部,所述抓捕膜上设置有用于过滤血液和抓捕已碎血栓的多个抓捕孔。
[0018]在本方案中,碎栓部设置为疏散结构、捕栓部设置为致密结构时,碎栓部设置得较为疏散,更加方便切割血栓,进而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碎栓,捕栓部较密,方便抓捕血栓。碎栓部和捕栓部均设置为疏散结构时,通过抓捕膜也能够较为可靠地实现捕栓。
[0019]优选地,所述抓捕膜上涂覆有第一药物涂层,所述第一药物涂层由用于使血栓溶解的药物构成。
[0020]在本方案中,第一药物涂层能够溶解部分血栓,能够更加有助于实现可靠取栓。
[0021]优选地,所述碎栓部与所述导管焊接连接或粘接连接。
[0022]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为自膨式支架;
[0023]或,所述取栓支架为球扩式支架,所述取栓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在所述取栓支架被释放时使所述取栓支架膨胀的第二球囊。
[0024]在本方案中,取栓支架设置为自膨式支架时,待取栓支架被释放时,取栓支架能够自动膨胀,结构简单。取栓支架设置为球扩式支架时,通过使第二球囊扩张或充盈,如连接外部,便能够实现取栓支架的膨胀。
[0025]优选地,所述第二球囊为半顺应性球囊或非顺应性球囊。
[0026]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囊为顺应性球囊;
[0027]和/或,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与所述尖端部粘接连接。
[0028]在本方案中,将第一球囊设置为顺应性球囊,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球囊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扩展或充盈到不同的程度,灵活性更好。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囊上涂覆有润滑涂层;
[0030]或,所述第一球囊上涂覆有第二药物涂层,所述第二药物涂层由有助于内皮化的药物制成。
[0031]在本方案中,润滑涂层方便第一球囊进出病变区,方便取栓。第二药物涂层有利于
内皮细胞生长。
[0032]优选地,所述润滑涂层由聚四氟乙烯、吡咯烷酮或透明质酸钠制成;
[0033]所述第二药物涂层由辛伐他汀、白藜芦醇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制成。
[0034]优选地,所述导管为单层均一结构或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内层结构、中间层结构和外层结构,所述内层结构为氟塑料或弹性体,所述中间层结构为编织结构,绕簧或海波管切割结构,所述外层结构的材质为聚氨酯或尼龙。
[0035]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36]在该血管取栓装置中,尖端部的设置便于实现血管取栓装置到达病变区,第一球囊处于扩张充盈状态时能够封堵远端,能够防止血栓到达远端,例如脑部。防止在取栓时远端异常栓塞。取栓支架的碎栓部能够实现碎栓,捕栓部能够抓捕已碎血栓,通过向导管施加负压,能够将已碎血栓抽出,进而实现取栓。在该血管取栓装置能够实现封堵远端、切割碎栓、捕栓和导管取栓的效果,能够实现可靠取栓,且无需多种器械配合使用,既能够降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尖端部,内部穿设有导丝;第一球囊,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在扩张充盈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球囊的远端连接于所述尖端部,所述第一球囊的近端连接于外部,以实现充盈或泄压;取栓支架及导管;其中,当所述取栓支架被释放时,所述取栓支架处于膨胀状态,所述取栓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导管之间,当所述第一球囊处于所述扩张充盈状态时,所述第一球囊的直径大于所述取栓支架的最大外径;所述取栓支架包括碎栓部和捕栓部,所述碎栓部位于远离所述第一球囊的一端,并用于通过切割血栓实现碎栓,所述捕栓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球囊的一端,并用于抓捕已碎血栓;所述导管为多腔导管,远端与所述取栓支架相连接,近端连接于外部,以进行负压抽吸或配件输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为网状结构,且所述碎栓部为疏散结构、所述捕栓部为致密结构,以使所述捕栓部的网丝密集程度高于所述碎栓部的网丝的密集程度;或,所述取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抓捕膜,所述支架本体为网状结构并包括所述碎栓部和所述捕栓部,所述碎栓部和所述捕栓部均为疏散结构,所述抓捕膜套设在所述捕栓部的外部,所述抓捕膜上设置有用于过滤血液和抓捕已碎血栓的多个抓捕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捕膜上涂覆有第一药物涂层,所述第一药物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成周硕黄裕杰张妮李露刘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