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78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可以包括:根据气藏区不同类型储渗体的储量丰度,确定气藏区的储层厚度、连通体面积与连通体储量之间的函数方程,然后将解析模型和/或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函数方程中,构建效益评估模型。该效益评估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储层厚度和储层连通程度两种因素,结合投资确定的单井效益开发累积产气量下限值,可以准确的筛选出效益开发区,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快速进行大面积包含大数据体的效益开发建产区筛选,提高了筛选精度和效率。高了筛选精度和效率。高了筛选精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气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技术人基于对现有技术的了解,经过长期科技期刊文献和专利文件调研,认为现有的气藏开发建产区的筛选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法以储层发育特征研究为主,例如谢琪通过综合地质研究,明确沉积相、构造裂缝、成岩作用是本区飞仙关组储层三大受控因素,结合最新三维地震成果,预测有利相带面积和鲕滩储层有利发育区面积。第二种方法以建产富集区优选为主,例如张明禄等通过地质

地震

气藏工程综合研究,归纳总结出长庆气田靖边下古生界气藏高产富集分布规律,支撑了富集区的筛选;谢丹针对新场气田须四气藏特征,分析了须四储层裂缝发育特点,结合构造、储层发育区及裂缝综合评价结果,综合预测了须四砂岩富集区;陆佳春等结合地震、地质、测井及试气资料,应用储层地震AVO含气性检测、储层精细描述,开展有效储层展布、气水分布规律以及富集区筛选研究;焦小妮结合研究区构造及地层展布规律,开展了地震储层预测及沉积微相特征研究,明确了苏54区块有效砂体发育特征,认识了研究区气水分布规律,开展储能系数研究,分析了平面分布规律,据此筛选出建产富集区;程立华等建立了基于修正储量丰度的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富集区确定方法。第三个方法考虑气井产能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建立气井初期测试产量的开发建产区筛选标准,进行开发建产区筛选。例如刘传喜等针对低渗透岩性气藏特征,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和测试等资料,通过多信息约束的地质建模、产能与静态参数关系研究和技术经济界限研究,建立了岩性气藏三维地质模型、无阻流量预测模型、开发经济界限和选区评价标准,形成了一套动静态结合的低渗岩性气藏定量选区评价方法;王建国将有机碳含量、压裂指数、地层系数、优质页岩厚度的成绩定义为试气指数,然后利用试气指数筛选工区储层的开发效果,筛选出页岩气气藏建产有利区;钟兵等结合气藏动静态特征和效益评价参数,选择有效储层厚度、储量丰度、有效地层系数等参数,建立了储层分级分类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气藏开发有利。这三种方法分三个层次,第一种方法为第一层次,综合各种资料,表征储层发育特征,进行有利区预测,指出哪些地方是储层发育有利区,哪些地方是储层发育不利区。第二种方法是富集区筛选,相对于第一种方法,更进一个层次,在储层发育有利区内,指出哪些地方是相对富集,在富集区内优质储层发育厚度更厚。第三种方法的要点是在富集区筛选过程中考虑了经济效益,用经济指标对富集区进行评价,对开发建产区进行分类,在实际的气藏开发建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强非均质性气藏气井开发效果的好坏早期主要是通过气井产能评价来实现,而复杂介质的产能评价均是在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主要是围绕缝洞型或者孔洞型储层在试井资料基础上,采用多重介质模型进行气井产能评价等新的认
知,于2019年10月15日提出了公开号为CN112668136A,专利技术名称为《气井开发效果分析方法及装置》。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发现,虽然上述气井开发效果分析方法能够为复杂介质强非均质性气井开发效果的早期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以及能够较好地预测气井开发效果及同类型井开发情况。但是,不能针对该类型气藏实现效益开发的开发建产区进行精确筛选,即不能够确定具体的有经济效益的区块范围,尤其是对于强非均质性气藏特别是处于边际效益的气藏来说已经不适应,现有的方法考虑因素单一,表征结果误差较大,应用效果不好。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包括:
[0006]根据气藏区不同类型储渗体的储量丰度,确定气藏区的储层厚度、连通体面积与连通体储量之间的函数方程;
[0007]将解析模型和/或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所述函数方程中,构建效益评估模型。
[0008]可选的,所述将解析模型和/或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所述函数方程中,构建效益评估模型,可以包括:
[0009]将所述解析模型和/或所述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所述函数方程中,得到离散型的效益评估数据;
[0010]对所述离散型的效益评估数据,进行拟合曲线构建效益评估模型。
[0011]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基于所述解析模型得到的效益评估模型和基于所述机理模型得到的效益评估模型,进行融合得到气藏区效益评估综合模型。
[0012]可选的,所述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包括:储渗体的连通体储量、缝洞型储渗体与孔洞型储渗体的储层厚度比值、缝洞型储渗体的与孔洞型储渗体的储层总厚度、缝洞型储渗体的与孔洞型储渗体的储层单井控制半径之比、气井的初期产量。
[0013]可选的,所述连通体面积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
[0014]基于地震解释数据和/或测井数据中的动静态数据确定所述连通体的储渗体裂隙发育密度边界值;
[0015]根据所述储渗体裂隙发育密度边界值确定所述连通体面积。
[0016]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0017]根据预先建立的等效折算模型,将预先划分不同类型的储渗体的厚度折算成缝洞型储渗体的有效厚度;
[0018]根据所述缝洞型储渗体的有效厚度确定气藏区的等效折算后的储量丰度。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井开发选区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的效益评估模型,以及预设的单井累产阈值,选取所述气井开发的效益开发区的范围。
[0020]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装置,可以包括:
[0021]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气藏区不同类型储渗体的储量丰度,构建气藏区的储层厚度、连通体面积与连通体储量之间的函数方程;
[0022]构建模块,将解析模型和/或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所述函数方程中,
构建效益评估模型。
[0023]可选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融合模块;
[0024]所述融合模块,用于将基于所述解析模型得到的效益评估模型和基于所述机理模型得到的效益评估模型,进行融合得到气藏区效益评估综合模型。
[0025]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井开发选区装置,可以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装置和选取模块;
[0026]所述选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装置构建的效益评估模型,以及预设的单井累产阈值,选取所述气井开发的效益开发区的范围。
[0027]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气井开发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藏区效益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气藏区不同类型储渗体的储量丰度,确定气藏区的储层厚度、连通体面积与连通体储量之间的函数方程;将解析模型和/或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所述函数方程中,构建效益评估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解析模型和/或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所述函数方程中,构建效益评估模型,包括:将所述解析模型和/或所述机理模型中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带入所述函数方程中,得到离散型的效益评估数据;对所述离散型的效益评估数据,进行拟合曲线构建效益评估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基于所述解析模型得到的效益评估模型和基于所述机理模型得到的效益评估模型,进行融合得到气藏区效益评估综合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离散型数据包括:储渗体的连通体储量、缝洞型储渗体与孔洞型储渗体的储层厚度比值、缝洞型储渗体的与孔洞型储渗体的储层总厚度、缝洞型储渗体的与孔洞型储渗体的储层单井控制半径之比、气井的初期产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体面积的确定方法包括:基于地震解释数据和/或测井数据中的动静态数据确定所述连通体的储渗体裂隙发育密度边界值;根据所述储渗体裂隙发育密度边界值确定所述连通体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预先建立的等效折算模型,将预先划分不同类型的储渗体的厚度折算成缝洞型储渗体的有效厚度;根据所述缝洞型储渗体的有效厚度确定气藏区的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海军何东博位云生李新豫俞霁晨夏钦禹郭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