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包括暖风机压力室板、横梁和连接板,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下侧,所述连接板的后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上侧,所述连接板的前部伸出至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前侧,所述连接板的前部设置有车架号打刻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连接板来满足车架号的打刻需求,能够保证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完整性,保证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性能,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弯扭性能,具有易于实现和车架号打刻方便的特点。架号打刻方便的特点。架号打刻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架号是机动车在市场上通用的唯一标识码,一般是由汽车制造商打刻在车身某块金属板上。根据法规要求,车架号打刻位置要满足不可拆卸和便于拓印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车架号可以打刻在副驾驶座椅横梁上或者是机舱的暖风机压力室板上。
[0003]对于车架号打刻在暖风机压力室板上的方案,由于车架号打刻区域的精度要求很高,不允许出现凸点、划痕等缺陷,一般情况下打刻区域采用单层钣金。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在暖风机压力室板101的前部的法兰边上设置用于打刻车架号的打刻部104,这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暖风机压力室板101与暖风机压力室板下横梁102之间形成有主要用于提升整车的弯扭性能的腔体结构103,而打刻部104需要设置成单层钣金结构,因此暖风机压力室板下横梁102在打刻部104处需要进行避让,进而导致打刻部104处的腔体结构103的截面积急剧减小约60%,严重影响整车的弯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和车辆,以减轻或消除至少一个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包括暖风机压力室板、横梁和连接板,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下侧,所述连接板的后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上侧,所述连接板的前部伸出至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前侧,所述连接板的前部设置有车架号打刻部。
[0006]可选的,所述横梁和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之间围成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
[0007]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后部和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之间围成第二腔体。
[0008]可选的,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前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横梁的前部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连接板的后部设置有第一搭接板部,所述第一搭接板部、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搭接成三层搭接结构。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后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搭接板部后侧的第二搭接板部,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翻边后侧的搭接部,所述第二搭接板部和所述搭接部搭接成双层搭接结构。
[0010]可选的,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上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边向下凹的沉台,所述沉台位于所述第一翻边的后侧,所述搭接部位于所述沉台上。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后部设置有多条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多条所述加强筋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条所述加强筋的前端均与所述车架号打刻部相连;所述
连接板的后部设置有涂装排气孔。
[0012]可选的,所述车架号打刻部为向上凸的凸台结构。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前部设置有向上凸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上设置有用于与前罩装饰件连接的安装孔。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连接板来满足车架号的打刻需求,能够保证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完整性,保证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性能,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弯扭性能,具有易于实现和车架号打刻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板的搭接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车架号打刻过程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与前罩装饰件的连接示意图。
[0017]其中,1
‑
暖风机压力室板;2
‑
横梁;3
‑
连接板;4
‑
第一腔体;5
‑
第二腔体;6
‑
第一焊点;7
‑
第二焊点;8
‑
前轮鼓包;9
‑
前罩装饰件;10
‑
螺钉;11
‑
暖风机压力室板本体;12
‑
第一翻边;13
‑
沉台;31
‑
车架号打刻部;32
‑
第一搭接板部;33
‑
第二搭接板部;34
‑
弯折部;35
‑
加强筋;36
‑
涂装排气孔;37
‑
三角结构筋;38
‑
安装凸台;39
‑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0]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包括暖风机压力室板1、横梁2和连接板3,横梁2固定连接在暖风机压力室板1的下侧,连接板3的后部固定连接在暖风机压力室板1的上侧,连接板3的前部向前伸出至暖风机压力室板1的前侧,连接板3的前部设置有车架号打刻部31,车架号打刻部31的上表面为车架号打刻面。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连接板3的前部向前伸出于暖风机压力室板1形成悬臂结构,车架号打刻部31为单层钣金结构,能够满足车架号的打刻需求,增设连接板3对暖风机压力室板1和横梁2的结构影响较小,能够
保证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完整性,保证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性能,连接板3与暖风机压力室板1连接能够提升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的强度和刚性,有利于提升整车的弯扭性能,上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具有车架号打刻方便和车架号拓印方便的特点。上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还具有易于实现和适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尤其是对生产线工艺调整导致车架号拓印面位置调整的情况,可以直接调整连接板3的结构和固定位置,暖风机压力室板1和横梁2的结构可以不作变动,避免模具结构调整对暖风机压力室板1和横梁2的零件精度产生的影响,连接板3作为尺寸较小的单独零件,在零件材料和料厚尺寸的选择上比暖风机压力室板1更加灵活,调整的成本更低。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横梁2和暖风机压力室板1之间围成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4。在具体实施时,横梁2为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U型梁,形成第一腔体4能够提升整车的弯扭性能,而通过设置下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暖风机压力室板、横梁和连接板,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下侧,所述连接板的后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上侧,所述连接板的前部伸出至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前侧,所述连接板的前部设置有车架号打刻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之间围成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后部和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之间围成第二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机压力室板的前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横梁的前部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连接板的后部设置有第一搭接板部,所述第一搭接板部、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搭接成三层搭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风机压力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后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搭接板部后侧的第二搭接板部,所述暖风机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