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508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基座、支架和发光模组,基座设有支撑平台;支架设置于基座的外侧,支架包括立杆和连接杆,立杆与支撑平台之间设有用于倾斜放置显示终端的目标照明区域,显示终端具有显示平面;发光模组,设置于连接杆的端部,发光模组斜向下发出的出射光线与显示平面的法线具有第一夹角α;出射光线在经由显示平面并进行照明后,反射至支撑平台下方。显示终端倾斜放置在基座与支架之间的照明区域上,而且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斜向下进入显示终端,通过散射件处理的漫散射光对显示终端进行照明,可避免了显示终端的镜面反射光进入人眼造成眩光,从而提升照明舒适度,满足在黑暗环境下使用显示终端的照明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照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LED照明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为显示器终端提供照明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室内照明中,照明装置发出的光线不仅是照明的必备条件,也是空间表达、环境气氛营造的基本元素。消费者在居家照明中,通常需要根据自主需求选择整体照明、局部照明或重点照明。
[0003]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终端的电子产品进行学习、办公和娱乐。而在一些情况下,比如在夜晚时为了不影响周围的人睡眠,在关闭室内的整体照明后,通过调整手机、平板电脑屏幕的亮度,或者打开台灯、夜灯进行显示显示屏幕的局部照明。但是由于显示屏幕与周围背景环境形成较大的亮度对比,而且显示屏幕也会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人的视野由于这种不适宜的亮度分布,从而产生视觉不舒适以及物件可见度降低的眩光问题。
[0004]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照明灯具包括:多个光源板、光学反射器和出光保护罩,其中,所述出光保护罩用于固定所述光学反射器与多个所述光源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出光保护罩设置有出光口;光学反射器为带曲面的光学反射器,用于将至少部分入射光反射至出光口;多个光源板中的每个光源板朝向光学反射器的反射面,且多个光源板中包括非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光源板,以通过光学反射器向出光口反射出至少两个不同配光曲线的非对称光。其通过设置多个光源板出射非对称光,优化照明效果。但该照明灯具主要适用于电脑屏幕或其他竖直放置的显示屏幕,并无全面考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照度情况。
[0005]为此,有必要针对手机、平板电脑类的显示终端电子产品,开发出相应的照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显示终端倾斜放置在基座与支架之间的照明区域上,而且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斜向下进入显示终端,通过散射件处理的漫散射光对显示终端进行照明,可避免了显示终端的镜面反射光进入人眼造成眩光,从而提升照明舒适度,满足在黑暗环境下使用显示终端的照明需求。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基座、支架和发光模组,其中:
[0009]基座,设有支撑平台;
[0010]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外侧,所述支架包括立杆和连接杆,所述立杆与所述支撑平台之间设有用于倾斜放置显示终端的目标照明区域,所述显示终端具有显示平面;
[0011]发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所述发光模组斜向下发出的出射光线与显示平面的法线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出射光线在经由所述显示平面并进行照明后,反射至所
述支撑平台下方。
[0012]在该照明装置中,基座的支撑平台与支架的立杆之间形成了目标照明区域,用于倾斜放置显示终端,而设置在连接杆端部的发光模组斜向下发出光线,即出射光线与显示平面的法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并以此进入显示平面,并反射至支撑平台下方,从而不会对人眼造成眩光,在为显示终端提供照明时也提升照明舒适性。
[0013]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壳体、发光单元和光学组件,所述发光单元和光学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反射件和散射件,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反射件的侧面,所述散射件设置于所述反射件的下方。
[0014]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先经过反射件进行反射处理,以及散射件的散射处理,使最终出射的光线为漫散射光线,且光线柔和、均匀。
[0015]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反射件设有弧形的反射面,所述发光单元垂直于所述散射件的散射平面,且面向反射面设置。
[001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和所述散射平面,斜向下出射至所述显示平面。
[001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立杆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位和第二支撑位,所述显示终端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位和所述第二支撑位。
[001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立杆从所述基座外侧向上延伸后、朝所述基座方向折弯,所述立杆与支撑平台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
[001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设有限位部,所述散射件平铺于所述限位部上,并设有远离所述显示终端的散射远端,以及靠近所述显示终端的散射近端。
[002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在所述照明装置截面上,以所述散射远端为原点O,以平行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线为x轴,以垂直于所述支撑平台的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0021]所述显示终端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位的端部坐标为(m,n),具有以下第一关系式:
[0022][0023]以及第二关系式:
[0024][0025]所述θ为所述第二夹角β在支撑平台的补角;
[0026]所述L1为所述第一支撑位与所述原点O的水平距离;
[0027]所述L2为所述立杆底端与所述原点O的水平距离;
[0028]所述S为所述显示终端的宽度;
[0029]所述H为所述立杆底端与所述原点O的垂直距离。
[003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从所述散射远端进入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位的显示终端上端的出射光线,经过显示终端上端后,反射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γ,根据所述显示终端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位的端部坐标(m,n)的关系式,可得出以下第三关系
式:
[0031][0032]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式、第二关系式和第三关系式,
[0033]所述立杆底端与所述原点O的垂直距离H的取值范围为350

500mm;
[0034]所述显示终端上端的反射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γ的取值范围大于15
°

[0035]所述显示终端的宽度S的取值范围为150

180mm。
[0036]经过优选,按照以上的H、γ和S的取值范围,可确定倾斜放置的显示终端落入目标照明范围内,使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为显示终端提供照明,且反射光线落入支撑平台下方、防止眩光,从而优化照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0037]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38]本技术提供的照明装置,包括基座、支架和发光模组,其中,基座的支撑平台与支架的立杆形成目标照明区域,用于倾斜放置显示终端;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和漫散射处理后,倾斜入射至显示平面进行照明,最终反射至支撑平台下方,避免反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提升了照明舒适度,满足用户在黑暗环境下使用显示终端的照明需求。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技术的发光模组的剖视图。
[0041]图3为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部分光路示意图。
[0042]图4为本技术的照明装置的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有支撑平台;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外侧,所述支架包括立杆和连接杆,所述立杆与所述支撑平台之间设有用于倾斜放置显示终端的目标照明区域,所述显示终端具有显示平面;发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所述发光模组斜向下发出的出射光线与显示平面的法线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出射光线在经由所述显示平面并进行照明后,反射至所述支撑平台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包括壳体、发光单元和光学组件,所述发光单元和光学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反射件和散射件,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反射件的侧面,所述散射件设置于所述反射件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设有弧形的反射面,所述发光单元垂直于所述散射件的散射平面,且面向反射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和所述散射平面,斜向下出射至所述显示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立杆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位和第二支撑位,所述显示终端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位和所述第二支撑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从所述基座外侧向上延伸后、朝所述基座方向折弯,所述立杆与支撑平台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清华吴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