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热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43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每块第一液冷板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二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第三流道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二流道相连通;多块第一液冷板并排布置,且第二液冷板设置于多块第一液冷板的一侧;相邻两块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第一流道通过连接管路连通,相邻两块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第二流道通过连接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空间上并联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配合相对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通过水冷板之间的管路实现流道串联的效果,保证每块水冷板的流量稳定,利于缩小不同模组之间的电芯温差。芯温差。芯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热管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液冷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适宜工作温度范围为20℃

40℃,而在高温下工作的锂电池的寿命不仅会明显缩短,严重时还会造成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风险。
[0003]目前市面上针对电池热管理主要采用液冷,即在电池包内设置液冷板对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而冷却或加热过程中因电池包内各电芯所处空间位置不同,会造成电池换热的不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池换热的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
[0006]至少一块第一液冷板,每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以及
[0007]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内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
[0008]多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并排布置,且所述第二液冷板设置于多块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侧;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通,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液冷板内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流道通过所述连接管路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板上设置有第一通液口和第二通液口,所述第一通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连通;
[0010]所述第二液冷板上设置有第三通液口和第四通液口,所述第三通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通液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通液口相连通。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2]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与远离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所述第一液冷板上的所述第一通液口连接;以及
[0013]出液管路,所述出液管路与远离所述第二液冷板的所述第一液冷板上的所述第二通液口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同侧,所述第三流道的所述第三通液口与所述第四通液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同侧。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出液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两侧,所述第三流道的所述第三通液口与所述第四通液口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两侧。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呈L型;所述出液管路呈L型。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冷板包括:
[0018]第一下冷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下冷板上;以及
[0019]第一上冷板,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冷板上方;所述第一通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冷板两端,且所述第一通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冷板两端,且所述第二通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两端连通;
[0020]所述第二液冷板包括:
[0021]第二下冷板,所述第三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下冷板上;以及
[0022]第二上冷板,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冷板上方;所述第三通液口和所述第四通液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上冷板上,且所述第三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通液口相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通液口相连通。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路呈U型。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在所述第一液冷板上对称布置。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子流道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子流道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
[0026]本专利技术中空间上并联的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配合第一液冷板设置的相对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通过水冷板之间的管路实现流道串联的效果,保证每块水冷板的流量稳定,利于缩小不同模组之间的电芯温差。
附图说明
[0027]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图1中第一下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示出了图1中第一上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示出了图1中第二下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示出了图1中第二上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示出了图1中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示出了图1中出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示出了图1中进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1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1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号:
[0043]1000

第一液冷板;
[0044]1100

第一下冷板;
[0045]1110

第一流道;
[0046]1111

第一子流道;
[0047]1120

第二流道;
[0048]1121

第二子流道;
[0049]1200

第一上冷板;
[0050]1210

第一通液口;
[0051]1220

第二通液口;
[0052]2000

第二液冷板;
[0053]2100

第二下冷板;
[0054]2110

第三流道;
[0055]2200

第二上冷板;
[0056]2210

第三通液口;
[0057]2220

第四通液口;
[0058]3000

连接管路;
[0059]4000

进液管路;
[0060]5000

出液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块第一液冷板(1000),每块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1110)和第二流道(1120);以及第二液冷板(2000),所述第二液冷板(2000)内设置有第三流道(2110);所述第三流道(2110)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路(3000)与所述第一流道(1110)相连通,所述第三流道(21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管路(3000)与所述第二流道(1120)相连通;多块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并排布置,且所述第二液冷板(2000)设置于多块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的一侧;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内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流道(1110)通过所述连接管路(3000)连通,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内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流道(1120)通过所述连接管路(300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上设置有第一通液口(1210)和第二通液口(1220),所述第一通液口(1210)与所述第一流道(1110)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液口(1220)与所述第二流道(1120)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二液冷板(2000)上设置有第三通液口(2210)和第四通液口(2220),所述第三通液口(2210)与所述第三流道(2110)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2220)与所述第三流道(2110)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通液口(2210)通过连接管路(3000)与所述第一通液口(1210)相连通,所述第四通液口(2220)通过连接管路(3000)与所述第二通液口(1220)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液管路(4000),所述进液管路(4000)与远离所述第二液冷板(2000)的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上的所述第一通液口(1210)连接;以及出液管路(5000),所述出液管路(5000)与远离所述第二液冷板(2000)的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上的所述第二通液口(122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4000)和所述出液管路(5000)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1000)的同侧,所述第三流道(2110)的所述第三通液口(2210)与所述第四通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芳李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