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及其结合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72140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以提高导热效率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及其结合结构,所述结合结构主要包括散热体及热管,其中在该散热体的中央位置上设有穿槽,用以容纳该热管,在该穿槽的周缘向外延长多个对应的穿缝,又在该穿缝的另一端连接穿孔,以将治具置入该穿缝内部,将该穿缝撑开,连带将该穿槽的周缘撑开,使该穿槽的内缘直径大于该热管,使该热管穿设在该穿槽,最后移除该治具,使穿槽的内壁面紧密贴合在热管的外周面,以达到热管与散热体间的最佳传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热管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技术与新型材料的推动下,目前所生产的电子产品除了功能 越来越实现多元化外,其体积也走向轻型化的阶段,也因此电子产品 在追求轻型化及所赋予高性能的同时,电子产品所伴随产生的热量也 同样惊人,由于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热量会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的运作 及使用寿命,使得散热管理成为目前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而具有热管的散热装置即为目前一种常见的散热手段,该结构主 要包括热管及散热体,其散热的原理是将热管的 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电 子组件接触,利用热管内部所设置的工作流体及毛细組织,以吸收电 子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再传导至散热体上进行散热作用.此种散热手 段具有重量轻的优势,可降低在散热装置所衍生的噪音、重量、成本 及系统复杂性的问题,可大量传递热量且无需消耗电力,成为在散热 管理上相当器重的一种散热方式.虽然此种散热方式具有上述的优势存在,但由于过去现有技术中 热管与散热体在组装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间隙,使热管与散热体的传导 作用大受影响,而直接影响到整体散热装置的散热作用,因此为了解 决前述所产生的间隙问题,后来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在热管的外表面 上涂布上具有导热性质的导热介质,如导热胶,以填补热管与散热体 间组装时所产生的间隙,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传导作用。然而,此举以导热介质填补间隙的作用仍旧有些缺陷存在,由于 导热介质在涂布于热管上时呈液态状,很容易在热管与散热体接合时 被刮除,反而无法达到其填补效果,甚至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更是虚 耗成本。因此,如何利用更有效的组装方式以提高热管与散热体的热传导作用,成为目前熟悉此技术人士想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体与热管 的结合方法及其结合结构,通过在容纳热管的穿槽周缘开设穿缝,以 利用治具将穿缝撑开,同时带动该穿槽扩张其内缘直径,再将热管穿 设在其中,最后除去治具后,使该热管与散热体产生紧密结合的结构, 不但提高热管与散热体的紧密度,以提高两者间的热传导效能,更能 兼具环保性及节省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 方法及其结合结构,该结构主要包括散热体及热管,其中,该散热体 的中央位置上设有穿槽,用以容纳该热管,在该穿槽的周缘向外延长 多个对应的穿缝,又在该穿缝的另一端连接穿孔,再以治具置入该穿 缝内部,将该穿缝撑开,连带将该穿槽的周缘撑开,使该穿槽的内缘 直径大于该热管,使该热管穿设在该穿槽后,最后移除该治具,使穿 槽的内壁面紧密贴合在热管的外周面,以达到热管与散热体间的最佳 传导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流程图(一);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流程图(二);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流程图(三); 图5为本发朋的制作流程图(四);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流程图(五);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完成图。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散热体1 散热片11间隙12 穿槽13穿缝14 穿孔15热管2 治具2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散热结构主要 包括散热体1及热管2,其中,该散热体1上具有多个散热片11,该 多个散热片ll呈放射状,且各散热片11间形成间隙12,以作为散热 片11的散热流道,另外,在该散热体1的中央位置设有穿槽13,俯 视时的该穿槽13呈圆形,该穿槽13贯穿该散热体l,用以容纳热管2, 在该穿槽13的周缘设有自周缘向外延伸多个对应的穿缝14,该多个 穿缝14呈直线,且在该穿缝14的另一端连接穿孔15,同时该穿缝14 与穿槽13及穿孔15相互连通。而该热管2的外观呈圓柱形,容纳在 散热体1的穿槽13内,且该热管2的外周缘恰与该穿槽13的内缘等 同大小,使该热管2设在该穿槽13内,该热管2的外周面与穿槽13 的内壁紧密贴附,该热管2内并设有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用以传导 热量(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言)。根据图2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流程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首 先,提供散热体1及治具20,在本实施例中的治具20为多个,其中 该治具20的外观为扁平状,且其一端呈尖端,利用该治具20的尖端 位置插入该散热体1上的穿缝14,并利用加工技术将该治具20逐渐 深入该穿缝14内部,以将该穿缝14向外撑开,且在将穿缝14撑开的 同时,连带将该穿槽13内缘圓周向外撑开,如图3箭头所示,使该穿 槽13内缘圆周实质大于该热管2外周缘.之后将热管2的一端穿设在 该散热体1的穿槽13内部,如图4所示。最后,如图5所示,在热管 2的一端完全设置在该穿槽13内部后,再'自穿缝14中将该治具20取 出,使该撑开的穿缝14及穿槽13恢复原来状况,如图6所示,同时 使该穿槽13内缘壁面紧密贴附在热管2的外周面上,以完成该散热体 l与热管2的结合结构,如图7的组合完成图所示。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为较佳的实施实例,本专利技术实施范围并不限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要求保护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或 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所述方法对具有穿槽及与所述穿槽连通的多个穿缝的散热体与热管进行结合,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提供散热体及治具,利用加工技术将治具植入所述散热体的所述穿缝内部,将所述穿缝及与其连通的穿槽同时向外撑开;b)提供热管,将所述热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穿槽内;c)移除设在所述穿缝内部的所述治具,完成所述散热体与所述热管的结合结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穿缝从所述穿槽周缘向外对应延伸.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穿缝排列呈直线。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缝的另一端连接穿孔。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a步骤中所述治具呈扁平状,且其一端呈尖端。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体具有多个散热片。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槽设在所述散热体的中央位置。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槽贯穿所述散热体。9.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成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结构,包括散热体,其上具有穿槽,在所述穿槽的周缘设有多个从周缘向外 延伸且对应的穿缝,所述穿缝与所述穿槽相连通,所述穿缝的另一端 连接穿孔,且与所述穿孔相连通;以及热管,其上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穿槽内部,且所述热管的外周面紧 密贴附在所述穿槽内壁面。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体具有多个散热片.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呈放射状.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散热片之间具有间隙.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槽设在所述散热体的中央位置.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槽贯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体与热管的结合方法,所述方法对具有穿槽及与所述穿槽连通的多个穿缝的散热体与热管进行结合,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提供散热体及治具,利用加工技术将治具植入所述散热体的所述穿缝内部,将所述穿缝及与其连通的穿槽同时向外撑开;b)提供热管,将所述热管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穿槽内;c)移除设在所述穿缝内部的所述治具,完成所述散热体与所述热管的结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仁许建财郑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