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艺茶分,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上沿具有杯口和缺口;所述杯口和所述缺口在所述杯体上沿对向设置;所述杯体内壁上具有指示水位的水位线,所述水位线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缺口的最低点。通过缺口和水位线的指示可以实现两道热防护,并有利于热气散发,防止使用茶分时因杯体传热烫伤使用者,从而使使用者稳固抓握以进行流畅的茶艺表演;由于防烫的结构设计和缺口、水位线本身的美观,也提升了茶艺表演者使用茶分表演的观赏性。也提升了茶艺表演者使用茶分表演的观赏性。也提升了茶艺表演者使用茶分表演的观赏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艺茶分
[0001]本技术涉及茶艺用具相关
,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茶艺茶分。
技术介绍
[0002]茶分是一种用于在分茶前临时盛放茶汤的茶具,俗称公道杯,使用茶分能够保证不同客人喝到的茶的滋味一致。使用茶分进行分茶是茶表演中的一项重要步骤。分茶过程中,使用者操作茶分将其中的茶汤均匀倒入各个茶杯中。一般茶艺表演中有两步需要使用茶分,第一次是将茶壶中的初泡茶汤导入茶分中,再将茶分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供客人闻香品味;第二次是将泡好的茶倒入茶分中均匀,再将茶分中的茶汤快速巡回且均匀的分到品茗杯中,且讲究只倒七分满,方便客人拿起茶杯而不会烫手,茶量也正好适合小口慢品。茶艺表演中,使用者需要精准掌控倒茶的分寸,因此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相应的,在设计茶分时需要针对茶艺表演的要求,尽可能助力使用者,需要综合考虑茶分操作的稳固度、舒适度及茶分自身的美观度。
[0003]使用普通的茶分时,由于茶汤温度很高,使用者在向茶分中倒茶时需要十分注意水位,如果水位过高,会导致分茶过程中使用者受到高温茶汤影响,难以维持独特的抓握姿势,还可能出现脱手等问题,不方便操作,倒茶时可能会烫伤使用者。此外,出于茶分自身的美观度要求,不适合在茶分中标注明显的水位线。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目前的解决方案包括增加茶分高度、增加茶分壁厚或采用双层隔热结构等。其中,增加茶分的高度后可以增加茶分的容量,同时会增加倒茶时翻转茶分的力矩,降低了倒茶操作的舒适度,并且增加容量后使用者仍有可能将茶汤倒满,起不到操作时防烫的作用;增加茶分壁厚可以减缓传热速度,但是会增加其重量和美观度,同时降低倒茶操作的舒适度;采用双层中空结构可以有效减缓传热速度,但会增加重量和壁厚,降低了倒茶操作的舒适度,同时双层中空结构的杯体烧制难度较大,容易变形,良品率较低,总体制造成本较高。
[0005]综上,现有的茶分防烫方案存在各种不同的缺陷,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操作稳固度、舒适度要求,同时自身也美观的防烫的茶分,以确保茶艺表演的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艺茶分,其杯体上沿具有缺口,茶分内壁具有水位线,向茶分中倒茶时通过水位线暗示可以控制水位并形成第一道防护,缺口可以强制控制水位形成第二道防护,防止使用茶分时因杯体传热影响使用者,用茶分倒茶时,使用者能够稳固且姿势优美地操作茶分。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茶艺茶分,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上沿具有杯口和缺口;所述杯口和所述缺口在所述杯体上沿对向设置;所述杯体内壁上具有指示水位的水位线,所述水位线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缺口的最低点。
[0008]优选地,所述杯体的外壁上设有供手指配合的握持筋。
[0009]优选地,所述握持筋的数量为2~4条,沿杯体外壁水平分布、平行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缺口的形状为下弯的弧形。
[0011]优选地,所述缺口沿所述杯体上沿的宽度为15
‑
35mm,沿所述杯体纵深深度为4
‑
8mm。
[0012]优选地,所述水位线为通过所述杯体内壁的色差而形成的分界线。
[0013]优选地,所述水位线高度占所述杯体总高度的比例在50%~75%。
[0014]优选地,所述杯体高度为38
‑
65mm,所述水位线高度为25
‑
35mm。
[0015]优选地,所述水位线围成轮廓的最大直径为60
‑
70mm。
[0016]优选地,所述茶分的材质为高温陶瓷。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艺茶分的优点在于:所述茶分通过上沿的缺口设计,能够有效强行控制杯体中的水位,使水位保持与上沿的距离;茶分内部通过色差形成水位线,可以在不明示水位线的情况下暗示最适宜的水位,从而在不影响茶分美观度的前提下辅助使用者控制水位,确保表演的美感;色差水位线和缺口形成双重防烫保护,缺口和杯口对向设置形成热气通道利于热气散发,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手受到杯体传热的影响,减少表演过程中手部的不适感,助力使用者优美流畅的完成茶艺表演动作,由于缺口和水位线本身的美观,也提升了茶艺表演者使用茶分表演的观赏性;所述茶分能够在不增加高度、壁厚或改变杯体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提高防烫效果和操作舒适度;所述茶分通过在外壁设置握持筋,提高了使用者握持的稳固度,进一步提高了操作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艺茶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艺茶分的后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艺茶分的正截面示意图。
[0022]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艺茶分的部分剖视图。
[0023]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艺茶分的顶视图。
[0024]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艺茶分的右视图。
[0025]附图标记:1
‑
杯体,10
‑
上沿,11
‑
内壁,12
‑
外壁;
[0026]2‑
杯口,3
‑
缺口,4
‑
水位线,5
‑
握持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一种茶艺茶分,所述茶分的材质优选为高温陶瓷,包括杯
体1,杯体1具有上沿10、内壁11和外壁12,上沿10上具有杯口2和缺口3,且杯口2和缺口3在上沿10上沿对向设置。所述杯体1内壁上具有指示水位的水位线4,所述水位线4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缺口3的最低点。使用所述茶分时,使用者的手指抓握外壁12,向茶分中倒茶时通过水位线4暗示可以控制水位,当水位达到略高于缺口3的下边缘时即会流出,水位与上沿10保持距离,采用所述茶分倒茶时不会烫到使用者的手指,缺口3形成第二道防护,防止使用茶分时因杯体传热影响使用者,用茶分倒茶时,使用者能够稳固且姿势优美地操作茶分。
[0029]茶艺表演对抓握茶具的姿势及表演动作有独特的美感要求,对于茶艺表演者使用的茶具也有能够优美进行抓握的基本要求,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流畅的表演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艺茶分,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上沿具有杯口和缺口;所述杯口和所述缺口在所述杯体上沿对向设置;所述杯体内壁上具有指示水位的水位线,所述水位线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缺口的最低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艺茶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外壁上设有供手指配合的握持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艺茶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筋的数量为2~4条,沿杯体外壁水平分布、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艺茶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为下弯的弧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艺茶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沿所述杯体上沿的宽度为15
‑
35mm,沿所述杯体纵深深度为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皖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南小书房文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