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装置以及茶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099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收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收纳装置以及茶具。收纳装置包括:收纳壳体。收纳壳体设有容纳腔,还设有可弹性形变的收纳部。收纳部设有收纳开口,收纳部发生弹性形变而改变收纳开口的形状,以允许第一待收纳件自收纳开口放置于容纳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合理规划收纳方式,有利于待收纳物品可靠收纳于收纳装置。可靠收纳于收纳装置。可靠收纳于收纳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纳装置以及茶具


[0001]本技术涉及收纳
,特别涉及一种收纳装置以及茶具。

技术介绍

[0002]茶艺是一种极富韵味的文化。茶艺在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0003]饮茶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风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携带茶具外出,以便于能够在不同场景内实现饮茶的需求。然而,现有的茶具在便携度、体积、易收纳程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遗憾。
[0004]举例而言,市场上现有的陶瓷茶具便携套装,出于对防撞性能的考量,大多采用厚度较高陶瓷,影响了茶具的便携性,进而导致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不佳。亦或是,陶瓷茶具内采用若干硅胶配件防止茶具相碰,但配件零碎收纳繁琐,增加消费者的使用负担,且配件容易遗失,一旦配件遗失则可能无法良好实现防撞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纳装置以及茶具,能够合理规划收纳方式,有利于待收纳物品可靠收纳于收纳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包括收纳壳体。收纳壳体设有容纳腔;还设有可弹性形变的收纳部,收纳部设有收纳开口,收纳部发生弹性形变而改变收纳开口的形状,以允许第一待收纳件自收纳开口放置于容纳腔。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容纳腔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以允许容纳至少两个第一待收纳件;收纳部包括第一收纳子部以及第二收纳子部,分别设有第一收纳开口以及第二收纳开口;第一收纳开口与第一子腔连通,第二收纳开口与第二子腔连通。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收纳壳体包括第一收纳壳体、第二收纳壳体、连接壳体以及隔层部,第一收纳壳体通过连接壳体连接第二收纳壳体,隔层部设于第一收纳壳体与第二收纳壳体之间;第一收纳壳体围绕形成第一子腔,第二收纳壳体围绕形成第二子腔;第一子腔的容量与第二子腔的容量相匹配。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壳体可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第一收纳壳体与第二收纳壳体的相对位置,且隔层部的形态随之改变。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收纳开口与第二收纳开口的相对方向与第一子腔与第二子腔的相对方向平行。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收纳壳体包括设于容纳腔的隔层部;隔层部设有隔层腔,用于容纳第二待收纳件。
[00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收纳壳体包括第一收纳壳体、第二收纳壳体以及连接壳体;隔层部包括第一隔层壳体、第一限位壳体、第二隔层壳体以及第二限位壳体;容纳腔包括第一子腔、第二子腔以及隔层腔;第一隔层壳体设于第一收纳壳体朝向第二收纳壳体的一侧,二者包围形成第一子腔;第二隔层壳体设于第二收纳壳体朝向第一收纳壳体的一侧,二者包围形成第二子腔;第一限位壳体设于第一隔层壳体远离第一收纳壳体的一侧,第二限位壳体设于第二隔层壳体远离第二收纳壳体的一侧,第一隔层壳体、第二隔层壳体、第一限位壳体、第二限位壳体以及连接壳体围绕形成隔层腔;隔层腔的容量小于第一子腔的容量,且小于第二子腔的容量。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隔层壳体和/或第二隔层壳体设有可弹性形变的连通子部,连通子部设有连通开口,隔层腔经连通开口连通容纳腔;连通子部发生弹性形变而改变连通开口的形状;以当第二待收纳件具有凸部时,允许第二待收纳件的凸部经连通开口伸入容纳腔。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隔层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隔层部依次层叠设置。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收纳壳体选用硅胶材质,收纳壳体利用液态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001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茶具。茶具包括饮茶组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收纳装置。饮茶组件包括茶杯,茶杯作为第一待收纳件。
[00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饮茶组件还包括盖碗、碗盖、公道杯;碗盖作为第二待收纳件;收纳装置还包括设于容纳腔的隔层部,隔层部设有隔层腔,用于容纳碗盖;盖碗和/或公道杯套设于收纳壳体。
[001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茶杯的数量为两个;收纳壳体包括第一收纳壳体、第二收纳壳体以及连接壳体,第一收纳壳体通过连接壳体连接第二收纳壳体;第一收纳壳体围绕形成第一子腔,第二收纳壳体围绕形成第二子腔;第一子腔与第二子腔分别用于容纳茶杯;连接壳体可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第一收纳壳体与第二收纳壳体的相对位置,允许第一子腔的延伸方向、隔层腔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子腔的延伸方向平行。
[001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茶具还包括包装件,用于容纳利用收纳装置收纳饮茶组件后的收纳装置以及饮茶组件。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收纳壳体设有可弹性形变的收纳部,以当收纳部发生弹性形变时,能够适应性地设于收纳部的收纳开口的形状,以允许不同第一待收纳件能够自收纳开口放置于容纳腔。这意味着,在收纳部未发生弹性形变时第一待收纳件无法自收纳开口放入容纳腔。并且,当第一待收纳件容置于容纳腔后,收纳部的弹性回复力能够驱使收纳开口恢复原本的形状,减少第一待收纳件掉出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本技术能够合理规划收纳方式,使得第一待收纳件能够可靠收纳于容纳腔,降低第一待收纳件自容纳腔掉落的风险,提高收纳装置的可靠性。并且,收纳壳体经过巧妙设计具有良好的结构紧凑性,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收纳装置的收纳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可收纳一套完整的饮茶组件,且制造工艺简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茶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茶具沿A

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收纳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所示收纳装置沿B

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3所示收纳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盖碗与公道杯收纳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茶杯收纳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0030]10

饮茶组件;11

茶杯;12

盖碗;13

碗盖;13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收纳壳体设有可弹性形变的收纳部,所述收纳部设有收纳开口,所述收纳部发生弹性形变而改变所述收纳开口的形状,以允许第一待收纳件自所述收纳开口放置于所述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以允许容纳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待收纳件;所述收纳部包括第一收纳子部以及第二收纳子部,分别设有第一收纳开口以及第二收纳开口;所述第一收纳开口与所述第一子腔连通,所述第二收纳开口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壳体包括第一收纳壳体、第二收纳壳体、连接壳体以及隔层部,所述第一收纳壳体通过所述连接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收纳壳体,所述隔层部设于所述第一收纳壳体与所述第二收纳壳体之间;所述第一收纳壳体围绕形成所述第一子腔,所述第二收纳壳体围绕形成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的容量与所述第二子腔的容量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可发生弹性形变,以改变所述第一收纳壳体与所述第二收纳壳体的相对位置,且所述隔层部的形态随之改变。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开口与所述第二收纳开口的相对方向与所述第一子腔与所述第二子腔的相对方向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壳体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的隔层部;所述隔层部设有隔层腔,用于容纳第二待收纳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壳体包括第一收纳壳体、第二收纳壳体以及连接壳体;所述隔层部包括第一隔层壳体、第一限位壳体、第二隔层壳体以及第二限位壳体;所述容纳腔包括第一子腔、第二子腔以及隔层腔;所述第一隔层壳体设于所述第一收纳壳体朝向所述第二收纳壳体的一侧,二者包围形成所述第一子腔;所述第二隔层壳体设于所述第二收纳壳体朝向所述第一收纳壳体的一侧,二者包围形成所述第二子腔;所述第一限位壳体设于所述第一隔层壳体远离所述第一收纳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壳体设于所述第二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皖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南小书房文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