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柱结构及施工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18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柱结构及施工建筑,涉及于施工建筑技术领域。钢柱结构包括有钢身组件和连接组件;柱体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上端板设置有多个且一一设置于柱体顶端,下端板设置有多个且一一设置于柱体底端;相邻柱体的上端板的上端面与下端板的下端面抵接,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相互抵接的上端板和下端板;下端板的每一侧端均设置有沿远离柱体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承托块;梁端板设置于H型梁的端部,并与柱体的侧端抵接,H型梁的底端面与下端板的顶端面和承托块的顶端面抵接,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承托块和H型梁。该钢柱结构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拆卸后的H型梁能够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柱结构及施工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于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钢柱结构及施工建筑。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建筑结构,钢结构具备施工速度快、安全性更强、便于实现工业化和标准化、质量易控制、可塑性强和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具备巨大的发展前景。
[0003]钢结构常通过梁柱节点连接来实现装配化,传统的钢框架中梁柱刚性连接节点采用的形式有栓焊混合连接、全焊接、全栓接,这三种连接形式也属于广义的装配式连接节点形式;在将梁柱焊接在两个钢柱之前,需要先将梁柱吊起,然而吊在空中的梁柱容易因风吹或操作失误等其他因素,使得梁柱在焊接前或焊接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难以控制梁柱焊接在钢柱的预定位置,焊接难度较大,并且现场焊接会增加施工环境污染,焊接完成后还需要对施工场所进行清理,使得梁柱的焊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柱结构,其施工效率较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钢柱结构的施工建筑。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钢柱结构,包括:钢身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件、柱体、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柱体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上端板设置有多个且一一设置于所述柱体顶端,所述下端板设置有多个且一一设置于所述柱体底端;相邻所述柱体的所述上端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下端板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相互抵接的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所述下端板的每一侧端均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柱体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承托块;连接组件,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侧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H型梁和梁端板;所述梁端板设置于所述H型梁的端部,并与所述柱体的侧端抵接,所述H型梁的底端面与所述下端板的顶端面和所述承托块的顶端面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承托块和所述H型梁,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梁端板和所述柱体。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钢柱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柱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板和下端板,相较于传统安装方法中钢柱端部抵接后进行焊接作业,相邻所述柱体的所述上端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下端板的下端面抵接,使得相邻柱体通过端板和下端板所能够接触的面积较大,减少柱体之间碰撞而受到的损害,并且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安装方法中钢柱端部抵接后进行焊接作业,相邻的柱体的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能够避免进行现场焊接施工,以减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并且安装和拆卸相邻柱体的难度较低,拆卸后的柱体能够重复使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柱体为方体,多个H型梁分别设置在柱体的每一侧部,H型梁通过梁
端板与柱体的侧端面抵接,而在所述下端板的每一侧端均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柱体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承托块,H型梁的底端面与下端板的顶端面和承托块的顶端面抵接,通过设置下端板和承托块能够承托H型梁的一端,通过H型梁与下端板和承托块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增加H型梁在下端板和承托块的稳定性,以能够控制H型梁相对于柱体之间的位置,并且承托块和H型梁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而梁端板和柱体通过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能够避免进行现场焊接施工,以减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并且能够降低在柱体和下端板上进行H型梁的安装和拆卸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拆卸后的H型梁能够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设置于所述H型梁的侧端并与所述梁端板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劲板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抗震板,所述抗震板设置于所述H型梁的顶端并与所述梁端板连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柱体包括有侧板和隔板,所述侧板设置有四个且依次首尾相连接,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四个隔板之间。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H型梁包括有依次连接的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所述下翼缘与所述下端板的顶端面和所述承托块的顶端面抵接,所述隔板所位于的高度与所述上翼缘所位于的高度为同一高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均为连接螺栓,所述柱体、上端板、下端板、H型梁和梁端板上均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相互抵接的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承托块和所述H型梁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设于所述梁端板和所述柱体上的螺纹孔。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位于所述下端板相对两侧的所述承托块对称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施工建筑,包括有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钢柱结构。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施工建筑,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钢柱结构,将柱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端板和下端板,相较于传统安装方法中钢柱端部抵接后进行焊接作业,相邻所述柱体的所述上端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下端板的下端面抵接,使得相邻柱体通过端板和下端板所能够接触的面积较大,减少柱体之间碰撞而受到的损害,并且而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安装方法中钢柱端部抵接后进行焊接作业,相邻的柱体的上端板和下端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能够避免进行现场焊接施工,以减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并且安装和拆卸相邻柱体的难度较低,拆卸后的柱体能够重复使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柱体为方体,多个H型梁分别设置在柱体的每一侧部,H型梁通过梁端板与柱体的侧端面抵接,而在所述下端板的每一侧端均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柱体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承托块,H型梁的底端面与下端板的顶端面和承托块的顶端面抵接,通过设置下端板和承托块能够承托H型梁的一端,通过H型梁与下端板和承托块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增加H型梁在下端板和承托块的稳定性,以能够控制H型梁相对于柱体之间的位置,并且承托块和H型梁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而梁端板和柱
体通过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能够避免进行现场焊接施工,以减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并且能够降低在柱体和下端板上进行H型梁的安装和拆卸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拆卸后的H型梁能够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身组件设置有且间隔排列设置,多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钢身组件之间。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身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件、柱体、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柱体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上端板设置有多个且一一设置于所述柱体顶端,所述下端板设置有多个且一一设置于所述柱体底端;相邻所述柱体的所述上端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下端板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相互抵接的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所述下端板的每一侧端均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柱体的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承托块;连接组件,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柱体的侧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H型梁和梁端板;所述梁端板设置于所述H型梁的端部,并与所述柱体的侧端抵接,所述H型梁的底端面与所述下端板的顶端面和所述承托块的顶端面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承托块和所述H型梁,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梁端板和所述柱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设置于所述H型梁的侧端并与所述梁端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设置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抗震板,所述抗震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周军红张银国王海亮邵庆博卞岳翔缪宇轩陈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