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盒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18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硬盘盒固定机构,其应用于固定硬盘盒到电子装置中、且具有支撑架以供容纳该硬盘盒的机箱中,该硬盘盒固定机构包括设于该机箱侧面的第一结合部、相对该第一结合部设于该支撑架的第二结合部、以及对应结合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具有供压住该硬盘盒的压制部,以供固定该硬盘盒于该支撑架中,从而自该机箱侧面安装该硬盘盒,以增加该机箱中所设置的硬盘盒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技术,尤指一种应用固定硬盘盒至电子装置 机箱的硬盘盒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10 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电子产品业已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电子工艺制作改进方面,业者所追求的目的是产 品能够实现方便、安全、灵活、高效,以让用户在使用时感到满意。 因此,在电子产品中,任何一项技术的改进,只要有助于简化结构、 便于组装、运用灵活、实现高效等本质的功效增进,均为具有产业利用价值的创作,亦符合专利法对于鼓励、保护与利用创作的精神。以诸如网络服务器或工业用服务器主机的电子装置为例,通常会 从这些电子装置的机箱的前面板方向装设支撑架以供容纳硬盘,山此 提高数据容量及扩充性。举例来说,在现行的塔式与机箱式服务器中常用的硬盘容量配置是六个3. 5英吋硬盘或八个2. 5英吋硬盘;而且,是将硬盘放在硬盘盒的后再插入机箱的支撑架中。再者,随着对于数据容量及扩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希望能 增加机箱中所设置的硬盘盒数量,而加上对于避震系统的需求亦不断 增加,设计有避震系统的硬盘盒的整体体积亦随的增大,而使硬盘盒 占用机箱中更多的空间。然而,对于前述电子装置的机箱而言,机箱的前面板的大小基本上是不会改变的,且基于对前面板强度以及加工技术的考虑,会限制 供安装硬盘盒的开孔的大小。如此',势必难以于机箱内部的有限空间 屮安装更多或整体体积增大的硬盘盒。因此,应用此种现有技术时会 限制电子装置的数据容量及扩充性。同吋,以往大多釆用例如螺钉的锁固组件来安装固定硬盘盒,此种方式不仅于装卸程序上比较繁琐,而且需要准备较多的零件以及辅助工贝.。而且,使用锁固组件本身便会占用不少空间,更会增加机箱 的成本。因此,此种现有技术在使用上并不方便,且会增加使用成本。此外,采用锁固组件对硬盘盒而言仅有点接触的支撑作用,对安 装的强度与稳定性而言实为不足者。如此一来,使用此种现有技术时, 便容易因震动或受冲击而导致硬盘盒中的硬盘无法正常运作。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于有线的空间内提供 可提高数据容量及扩充性的固定技术,并进而提供易于装卸、且安装 强度与稳定性佳的效果,实己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可提高数据容量及扩充性的硬盘盒固定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为提供一种免工具而易于装卸的硬盘盒固定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再一 目的为提供一种安装强度与稳定性佳的硬盘盒固定机构。为达上述目的以及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盘盒固定机构, 其应用于固定硬盘盒到电子装置中且具有支撑架以供容纳该硬盘盒的 机箱中,该硬盘盒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结合部,设于该机箱侧面;第二结合部,设于该支撑架相对于该第一结合部的一侧端面;以及固定 刊:,设于该机箱侧面,且具有用于对应结合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三结合 部、用于对应结合该第二结合部的第四结合部、以及设于该第三结合 部与该第四结合部间的压制部,通过该压制部压住该硬盘盒以供固定 该硬盘盒于该支撑架中,从而供自该机箱侧面安装该硬盘盒。在前述的硬盘盒固定机构中,该第一结合部为连接于该机箱的折边。该第二结合部为连接于该支撑架的折边。该第三结合部为折边。 该第四结合部呈弧形弯折的倒钩结构。该压制部介于该第三结合部与 该第四结合部间的凹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硬盘盒固定机构还可选择包括分别设于该支撑架两侧侧面的第一、第二定位部。较佳地,该固定件还包括设于 该第三结合部的第.-.缺口、对应该第一定位部而设于该第一缺口的第三定位部、设于该第四结合部的第二缺口、以及对应该第二定位部而 设于该第二缺口的第四定位部。该第一、第二定位部分别是自该支撑 架两侧侧面凸设的凸部。该第三定位部为自该第一缺口向下翻折的扣 片,而该第四定位部则为自该第二缺口向下翻折的扣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是可从侧面安装硬盘盒的硬盘盒固定机构,提供远大于现有技术的安装空间,不仅可在尺寸相同的机 箱中增加所能容纳的硬盘数量,且可在基于简化装卸程序的基础目的 之下,无须工具地进行固定。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硬盘盒固定机构的设计 为面接触固定,由此可改善现有技术中点接触设计的受力状况,进而强化安装强度与稳定性。故,本专利技术已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硬盘盒固定机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显 示固定件尚未插入机箱与支撑架之间; 15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硬盘盒固定机构中固定件的示意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硬盘盒固定机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其 中显示该固定件已插入该机箱与该支撑架之间;图3B是图3A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其中显示第 一结合部与第三结 合部的关系;图3C是图3A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其中显示第二结合部与第四结合部的关系;图4A是图3A的组装示意图,其中显示该固定件已固定硬盘盒; 图4B是图4A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其中显示该第一结合部已对应 卡合该第三结合部; 25 图4C是图4A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其中显示该第二结合部已对应卡合该第四结合部;以及图4D是图4A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其中显不第一 (第二)定位部 已对应卡合第三(第四)定位部。组件符号的简单说明1 硬盘盒21 第一结合部3 支撑架31 第二结合部33 第一、第二定位部4 避震系统 41 弹片5 固定件51 第三结合部52 第一缺口53 第四结合部54 第三定位部55 压制部56 第二缺口 58 第四定位部 D 厚度H 高度具休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问时,于后述的实施例中是以容纳2.5英吋硬盘的硬盘盒为例说 明,亦即,所述硬盘盒固定机构是以应用于现有硬盘容量配置为八个2.5英吋硬盘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然而举凡需在机箱中装设硬盘盒 的电子装置均属本专利技术的应用范围,绝非仅以实施例中所述的用途与规格为限,在此说明。如图1所示的硬盘盒固定机构应用于固定硬盘盒1到电子装置的 机箱2中,该机箱2具有供容纳该硬盘盒1的支撑架3。该机箱2的顶 部端面与该支撑架3的顶部端面间具冇缝隙,此缝隙的高度H,且于该 硬盘盒1与该机箱2的间还设有避震系统4,而该避震系统4则包括多个弹片41。该硬盘盒间定机构则包括第一结合部21、相对于该第--结合部21的第二结合部31、以及对应结合该第-一结合部21及该第二结合 部31的固定件5。该第一结合部21设于该机箱2侧面(例如,机箱的侧面板)。于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21为连接于该机箱2的折边。于实际实施5 时,该第-i吉合部21可例如为制造该机箱2时板金末端的折边,具有 防止使用者遭该机箱2边缘割伤的效果;当然,亦可以其它技术形成 该第一结合部21,且该第一结合部21的结构并非以此为限,例如该第 一结合部21亦可呈阶状或其它等效形状。该第二结合部31设于该支撑架3,相对于该第一结合部21的一侧io端面。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结合部31为连接于该支撑架3的折边。 同样地,该第二结合部31亦可例如为制造该支撑架3吋板金末端的折 边,且该第二结合部31的结构及制造技术亦非局限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 该固定件5设于该机箱2侧面。于本实施例屮,该固定件5具有 用于对应结合该第一结合部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盘盒固定机构,应用于固定硬盘盒到电子装置中、且具有支撑架以供容纳该硬盘盒的机箱中,该硬盘盒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结合部,设于该机箱侧面;第二结合部,设于该支撑架相对于该第一结合部之一侧端面;以及固定件,设于该机箱侧 面,且具有用于对应结合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三结合部、用于对应结合该第二结合部的第四结合部、以及设于该第三结合部与该第四结合部间的压制部,通过该压制部压住该硬盘盒以供固定该硬盘盒于该支撑架中,从而供自该机箱侧面安装该硬盘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军郑再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