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弯折人工血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抗弯折人工血管。
技术介绍
[0002]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患者约1.3亿,其中终末期肾病人数约300万。临床上,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建立合理的血管通路对末期肾病患者顺利接受透析治疗意义重大。
[0003]但随着国内生活水平及医疗技术的提高,血透患者生命周期延长,自体血管随着透析龄增长发生不可逆损伤,受限于自体血管的质量和数量,人工血管动静脉造瘘是维持高质量透析的理想治疗手段。但是,人工血管在植入人体后会随着患者肢体运动发生弯折或扭结,如果缺乏良好的力学支撑可能会导致人工血管发生凝血堵塞血管的风险,形成血栓,被迫进行取栓或二次手术,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透析和生活质量。
[0004]目前国内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人工血管如Bard,Nicast,Gore等公司产品,其中Bard通过在膨体聚四氟乙烯管外缠绕全环硬质结构丝线实现抗弯折及扭结性能,但由于硬质高密度全环丝线会使整根人工血管力学明显增强,造成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力学匹配性大幅降低,从而引发吻合口自体血管被人工血管撕裂牵拉,出现漏血现象。Nicast人工血管产品400mm长度中仅中间80mm有抗弯折环,因此仅有80mm血管具备抗弯折功能,其他没有环的部分则无法实现良好抗弯折性能,同时由于抗弯折部分较短,限制其临床应用取材长度。Gore公司采用硅胶致密层加厚人工血管管体提升力学性能实现抗弯折,但因硅胶弹性体力学强度较低,不能实现180r/>°
任意弯曲,同时硅胶层厚度较厚不便于临床缝合。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2472361B中,武汉杨森公司采用300℃以上高温挤出工艺制备抗弯折环,高温不利于静电纺丝材料接收,会严重影响纳米纤维状态,造成纳米纤维内层因高温断裂、形变,因此增加第一致密层和第二致密层工序,造成制备工艺复杂,不利于实现产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人工血管可以全环进行180
°
任意弯曲而不会出现扁塌、扭结现象,保证整根人工血管都具备良好的抗弯折性能,可有效提高人工血管的抗弯折性能,同时有效提高人工血管顺应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抗弯折人工血管管,其包括人工血管内层1、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和人工血管外层;
[0007]所述人工血管内层1为合成高分子管体;
[0008]所述人工血管外层为合成高分子纤维膜;
[0009]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外形为非等距螺旋结构;
[0010]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缠绕在人工血管内层1外壁,介于人工血管内层1和人工血管外层之间,由人工血管内层1和人工血管外层包覆固定。
[0011]较佳的,由人工血管中间部位沿人工血管的中心线向人工血管两端,所述合成高
分子抗弯折环2的环间距逐渐增大。
[0012]较佳的,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长度与人工血管中心线长度一致;
[0013]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长度为400mm~600mm。
[0014]较佳的,所述人工血管内层1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
[0015]所述人工血管外层采用合成高分子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而成。
[0016]较佳的,所述人工血管内层1的内径为3mm~6mm,管壁厚度为0.3~1mm。
[0017]较佳的,所述人工血管外层的厚度为0.1mm~0.5mm。
[0018]较佳的,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氨酯、硅氧烷封端聚碳酸酯、尼龙、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聚己内酯。
[0019]较佳的,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氨酯、硅氧烷封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0020]较佳的,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为实心丝线卷绕而成,丝线直径为0.2mm~0.4mm;
[0021]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环间距为1mm~8mm。
[0022]本技术的抗弯折人工血管,抗弯折环采用非等距螺旋结构,使人工血管可以全环进行180
°
任意弯曲而不会出现扁塌、扭结现象,保证整根人工血管都具备良好的抗弯折性能,可有效提高人工血管的抗弯折性能,同时有效提高人工血管顺应性,可有效缓解因高密度全环设计带来的自体血管被牵拉撕裂、漏血的情况,医生可在任意环间进行截取,便于满足临床多样性长度需求,能有效防止人工血管植入人体后发生弯折或扭结。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抗弯折人工血管一实施例无人工血管外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26]1为人工血管内层;2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所示,抗弯折人工血管包括人工血管内层1、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和人工血管外层;
[0030]所述人工血管内层1为合成高分子管体;
[0031]所述人工血管外层为合成高分子纤维膜;
[0032]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外形为非等距螺旋结构;
[0033]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缠绕在人工血管内层1外壁,介于人工血管内层1和人工血管外层之间,由人工血管内层1和人工血管外层包覆固定。
[0034]实施例一的人工血管,为三层结构,内层为合成高分子管体,外层为合成高分子纤维膜,内层和外层之间为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抗弯折环通过上述内外层结构包覆固定,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外形为非等距螺旋结构。
[0035]实施例一的人工血管,抗弯折环采用非等距螺旋结构,使人工血管可以全环进行180
°
任意弯曲而不会出现扁塌、扭结现象,保证整根人工血管都具备良好的抗弯折性能,可有效提高人工血管的抗弯折性能,同时有效提高人工血管顺应性,可有效缓解因高密度全环设计带来的自体血管被牵拉撕裂、漏血的情况,医生可在任意环间进行截取,便于满足临床多样性长度需求,能有效防止人工血管植入人体后发生弯折或扭结。
[0036]实施例二
[0037]基于实施例一的人工血管,由人工血管中间部位沿人工血管的中心线向人工血管两端,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环间距逐渐增大。
[0038]较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弯折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人工血管内层(1)、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和人工血管外层;所述人工血管内层(1)为合成高分子管体;所述人工血管外层为合成高分子纤维膜;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外形为非等距螺旋结构;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缠绕在人工血管内层(1)外壁,介于人工血管内层(1)和人工血管外层之间,由人工血管内层(1)和人工血管外层包覆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折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由人工血管中间部位沿人工血管的中心线向人工血管两端,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的环间距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折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高分子抗弯折环(2)长度与人工血管中心线长度一致;所述合成高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祝翊倩,陆亚明,孙彬彬,邢美毅,段晓博,王春蕾,
申请(专利权)人:生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