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94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包括外筒和内杆,所述内杆穿设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外筒顶端设置有支撑该外筒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内杆底端向下穿出所述外筒且该内杆底端转动配合有触底盘;所述外筒中部纵向贯通有竖向延伸的约束槽,所述内杆顶端固定有纵向延伸的约束杆,所述约束杆前后两端分别穿入所述外筒前后侧的两组约束槽内。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内杆底端转动设置作为接触物料容器内底部的触底盘,从而利用触底盘抵紧容器底部支撑内杆带动搅拌架旋转实现混凝土混合,改善现有搅拌器伸入物料容器内位置需要人工控制的弊端,避免旋转状态的搅拌架接触容器底部造成打翻的问题,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搅拌是将水泥,石灰,水等材料混合后搅拌均匀的一种操作方法,混凝土搅拌分为两种:人工搅拌和机械搅拌,而机械搅拌分为全自动混凝土搅拌器和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将物料置于桶类储存容器中,通过握持搅拌器将搅拌叶伸入容器中实现搅拌混合,而现有的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伸入搅拌容器内部的位置完全依靠人工手动控制,在伸入距离过度而造成搅拌架接触容器内底部时,容易因高速旋转的搅拌架将容器震翻甚至损坏,且现有搅拌器的搅拌叶位置固定,需要人工弯腰将搅拌叶伸入物料容器中,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利用触底盘抵紧容器底部支撑内杆带动搅拌架旋转实现混凝土混合,使用更加方便,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包括外筒和内杆,所述内杆穿设于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外筒顶端设置有支撑该外筒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内杆底端向下穿出所述外筒且该内杆底端转动配合有触底盘;
[0006]所述外筒中部纵向贯通有竖向延伸的约束槽,所述内杆顶端固定有纵向延伸的约束杆,所述约束杆前后两端分别穿入所述外筒前后侧的两组约束槽内,该约束杆与所述约束槽竖向滑动配合,所述触底盘上方的所述内杆上设置有搅拌架。
[0007]采用上述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需要对物料容器内的混凝土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时,握持驱动组件的握把以支撑搅拌器整体,并在外筒对内杆的支撑下带动搅拌架伸入物料容器中,通过两侧两组保持架的两组传动框分别抵紧到物料容器内两侧,通过弹簧确保传动框与物料容器内壁保持抵紧,此时通过电动机带动外筒转动,进而通过外筒的约束槽支撑约束杆带动内杆和搅拌架旋转,在搅拌架对物料旋转混合过程中,通过两组保持架始终保持搅拌架处于物料容器中心,并通过约束槽与约束杆的滑动配合作用,确保内杆和搅拌架可在外筒支撑下产生竖向滑移,当搅拌架旋转下移到物料容器内底部位置时,内杆底端的触底盘抵紧接触到物料容器内底部,以利用触底盘支撑内杆旋转,避免高速旋转的搅拌架接触物料容器内底部造成倾倒甚至损坏。
[000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矩形方框状电机架,所述电机架顶部固定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伸入所述电机架中部,所述电机架底部固定有支撑外筒旋转的导向环,所述外筒顶端贯穿所述导向环并伸入所述电机架中部,所述外筒顶端与所述电动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电机架外两侧设置有两组握把,且两组握把为开口相对的C形弯杆结构,所述外筒与所述导向环相接处通过止推轴承转动配合。
[0010]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架包括竖向排列的顶板和底板,所述内杆竖向贯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与所述内杆通过焊接固定。
[0011]作为优选,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两组交错分布的螺旋片,所述螺旋片沿所述内杆外圆周侧螺旋延伸,该螺旋片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对侧。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杆底端向下穿出所述底板,所述触底盘为圆盘状结构,该触底盘顶部固定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套设于所述内杆底端外侧并与该内杆通过密封轴承转动配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外筒底端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保持架,该保持架包括横向固定于所述外筒底端外部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间隙配合有横向延伸的撑杆,所述撑杆外端部固定有纵向延伸的传动框,所述安装筒端部的所述撑杆外侧套设有向外顶推传动框的弹簧。
[0014]作为优选,所述保持架上方的所述外筒上设置有同步架,所述同步架包括套设于所述外筒外侧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所述外筒间隙配合,所述连接圈外侧连接有两组分别向前后侧延伸的连杆,所述连杆外端部向下弯折并穿入所述传动框内,该连杆端部与所述传动框间隙配合,所述连杆底端固定有防止该连杆从传动框内上移脱出的挡块。
[0015]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内杆底端转动设置作为接触物料容器内底部的触底盘,从而利用触底盘抵紧容器底部支撑内杆带动搅拌架旋转实现混凝土混合,改善现有搅拌器伸入物料容器内位置需要人工控制的弊端,避免旋转状态的搅拌架接触容器底部造成打翻的问题;
[0016]同时内杆与外筒组成的传动部长度可变,在人工握持驱动组件支撑传动部旋转时无需根据不同容器的高度进行弯腰调整搅拌架位置,降低人工劳动量,使用更加方便;
[0017]并设置两组保持架在同步架的作用下抵紧到物料容器内两侧,进而在伸入不同粗细尺寸的物料容器内部时均可保持搅拌架处于容器中心位置,以避免搅拌架接触到容器侧壁造成损坏,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外筒;101、约束槽;2、驱动组件;201、电机架;202、电动机;203、握把;204、导向环;3、内杆;301、约束杆;4、搅拌架;401、螺旋片;402、顶板;403、底板;404、防护圈;5、同步
架;501、连接圈;502、连杆;503、挡块;6、保持架;601、安装筒;602、撑杆;603、传动框;604、弹簧;7、触底盘;701、转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6]参见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包括外筒1和内杆3,内杆3穿设于外筒1内部,外筒1顶端设置有支撑该外筒1旋转的驱动组件2,内杆3底端向下穿出外筒1且该内杆3底端转动配合有触底盘7,触底盘7用以接触到混凝土物料储存容器内底部,从而通过触底盘7支撑内杆3和搅拌架4转动,避免搅拌架4伸入混凝土物料储存容器内之后接触到容器内底部造成倾翻或者损坏;
[0027]外筒1中部纵向贯通有竖向延伸的约束槽101,内杆3顶端固定有纵向延伸的约束杆301,约束杆301前后两端分别穿入外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杆(3),所述内杆(3)穿设于所述外筒(1)内部,所述外筒(1)顶端设置有支撑该外筒(1)旋转的驱动组件(2),所述内杆(3)底端向下穿出所述外筒(1)且该内杆(3)底端转动配合有触底盘(7);所述外筒(1)中部纵向贯通有竖向延伸的约束槽(101),所述内杆(3)顶端固定有纵向延伸的约束杆(301),所述约束杆(301)前后两端分别穿入所述外筒(1)前后侧的两组约束槽(101)内,该约束杆(301)与所述约束槽(101)竖向滑动配合,所述触底盘(7)上方的所述内杆(3)上设置有搅拌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矩形方框状电机架(201),所述电机架(201)顶部固定有电动机(202),所述电动机(202)输出端伸入所述电机架(201)中部,所述电机架(201)底部固定有支撑外筒(1)旋转的导向环(204),所述外筒(1)顶端贯穿所述导向环(204)并伸入所述电机架(201)中部,所述外筒(1)顶端与所述电动机(20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架(201)外两侧设置有两组握把(203),且两组握把(203)为开口相对的C形弯杆结构,所述外筒(1)与所述导向环(204)相接处通过止推轴承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持式混凝土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架(4)包括竖向排列的顶板(402)和底板(403),所述内杆(3)竖向贯穿所述顶板(402)和所述底板(403),且所述顶板(402)和所述底板(403)均与所述内杆(3)通过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珍李玉飞张慧刘晨阳丁文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