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080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通过使纱线连续通过若干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并利用数码控制上色系统精准控制到达纱线表面的墨水的温度和墨水量,同时,结合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内的柔性匀色片对的蠕动,使墨水均匀分布于纱线表面的同时渗透入纱线内部,确保墨水均匀分布在纱线的表面和内部;通过对墨水的温度进行控制,不仅有利于墨水渗透到纱线内部,起到促进染色过程进行作用,还加快了墨水在纱线上的干燥速度,因而在后续多染色后的纱线的干燥过程中,纱线的颜色稳定性更好。通过上述方式,制得颜色稳定性好、且内外部颜色均匀的段染色纱。染色纱。染色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水纱线染色的方法是直接将墨水喷涂于纱线上,以克服传统纱线染色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易造成环境污染,且生产过程能耗高的缺陷。但是,由于现有的无水纱线染色的方法均是通过将墨水喷涂于纱线上后利用,纱线对墨水的吸附能力,使墨水分布于纱线上,但是,由于该技术中使用的墨水浓度较大,难以渗透到纱线内部,致使纱线表面墨水分布不均匀,且纱线内外部颜色深浅不一致。
[000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10044231.6,公开日期为2017年6月13日,名称为“一种颜色可控的无水数码染色纱及其生产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数码喷墨设备对纱线环形喷染,也可通过喷嘴速度调控喷染颜色的深浅,但采用喷染的方式使墨水附着于纱线上,一方面,喷染过程中染液的雾化,易对生产车间产生严重的染液雾的污染,工作条件恶劣,染色纱的速度慢;另一方面,喷染过程中雾化染液的微粒只能落在纱线的表面,对纱线表面的纤维进行染色,而无法渗透到纱线内部,该问题在多股纱线中更为严重。另外,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10043792.4,公开日期为2017年6月30日,名称为“一种螺旋式单纱压电喷染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一种螺旋式单纱压电喷染装置,也存在只能对纱线表面的纤维进行染色,对多股纱线的内部不能染透的问题。同样的,申请号为201010606718.7,公开日期为2011年5月25日,名称为“一种段染纱线的生产方法”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段染纱线的生产方法,上述方法中通过配置不同颜色染液的多组扎车来实现段染,对加在纱线上的染色墨水量和温度不能精确控制,因而无法有效快速地控制段染颜色,段染能耗地能量增高,另外,在进行多种段染时,没有干燥的染色纱线进入下一道扎染上色合成新的颜色时将对其染液形成颜色污染,使后续段染颜色不稳定。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所述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通过使纱线连续通过若干数码控制上色系统进行,并通过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控制到达纱线表面的墨水的温度和墨水量,利用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内的柔性匀色片对的蠕动,确保所述墨水均匀分布在所述纱线的表面和内部;最后,使段染后的纱线经过高温干燥固色系统,在所述高温干燥固色系统的干燥作用下对墨水进行固色,即制得段染色纱。
[0007]优选的,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包括数码控制箱体、设置于所述数码控制箱体内部的数码控制器及与所述数码控制器的一侧连接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用于储存段染所需的墨水。
[0008]优选的,所述数码控制器上设有出液管,通过所述出液管上的出液口能够使来自
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墨水滴落至所述纱线上。
[0009]优选的,所述数码控制箱体上靠近所述出液口的相对壁面上各设有一个孔洞,所述孔洞用于供纱线进出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
[0010]优选的,所述柔性匀色片对设置于所述纱线的运动方向上,且所述柔性匀色片对在所述数码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实现开合或发生相对运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S1、先根据设计的段染颜色纱线各段颜色的长度,确定纱线运动的速度,并调试好各个数码控制上色系统中出液口的出液时间长短、出液口的墨水出液量及柔性匀色片对的开合状态和运动速度,依次循环:
[0013]S2、开启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对墨水的出液量和墨水的温度进行控制,使墨水通过出液管的出口滴落至运动中的纱线上,当纱线运动至柔性匀色片对中间的区域时,通过数码控制器控制柔性匀色片对相互靠近并发生蠕动,利用纱线和柔性匀色片对之间的接触,使墨水均匀分布在纱线表面的同时渗透至纱线内部,即实现在纱线的内部和外部均匀染色。
[0014]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墨水的出液量为0

10mL/min。
[0015]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柔性匀色片对的蠕动速度为0

100Hz。
[0016]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在步骤S2中,染色墨水的温度为20

90℃。
[0017]优选的,在步骤S2中,所述高温干燥固色系统的温度为80

260℃。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通过使纱线连续通过若干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并利用数码控制上色系统精准控制到达纱线表面的墨水的温度和墨水量,同时,结合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内的柔性匀色片对的蠕动,使墨水均匀分布于纱线表面的同时渗透入纱线内部,确保墨水均匀分布在纱线的表面和内部;通过对墨水的温度进行控制,不仅有利于墨水渗透到纱线内部,起到促进染色过程进行作用,还加快了墨水在纱线上的干燥速度,因而在后续对染色后的纱线的干燥过程中,纱线的颜色稳定性更好;其次,根据需要段染的纱线的颜色设计,采用多个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对纱线进行段染,有效提高了段染过程的工作效率,同时,使用一个数码控制上色系统控制纱线的单个颜色的染色过程,可避免段染过程不同颜色墨水的干扰,确保段染过程精准控制纱线的颜色。通过上述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染色过程无法对纱线内部进行染色、染色过程墨水的消耗量和能耗高的问题。
[0020]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通过利用数码控制上色系统精准控制到达纱线上的墨水量,有效避免了染色过程中墨水浪费现象的出现,不仅确保了工作环境的舒适度,还利于减少段染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对柔性匀色片对的蠕动速度和纱线的运动速度进行控制,可在确保墨水能够均匀滴落到纱线上的同时,使柔性匀色片对与纱线充分接触,同时,上述过程中柔性匀色片对会吸附纱线上的部分墨水,并在蠕动过程中将吸附的墨水再次转移至纱线上,在柔性匀色片对吸附墨水和转移墨水的过程中,其上的墨水量达到平衡,使纱线表面染色均匀的同时,确保了纱线内部充分被染色,避免出现墨水堆积在纱线上导致纱线局部颜色过深的情况。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染色效率高、控制精度高、操作方便且实用性强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中使用到的数码控制上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得的段染色纱的光学照片;
[0023]附图标记如下:
[0024]10、数码控制箱体;20、数码控制器;21、储液箱;22、出液管;30、柔性匀色片;40、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通过使纱线连续通过若干数码控制上色系统进行,并通过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控制到达纱线表面的墨水的温度和墨水量,利用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内的柔性匀色片对的蠕动,确保所述墨水均匀分布在所述纱线的表面和内部;最后,使段染后的纱线经过高温干燥固色系统,在所述高温干燥固色系统的干燥作用下对墨水进行固色,即制得段染色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包括数码控制箱体、设置于所述数码控制箱体内部的数码控制器及与所述数码控制器的一侧连接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用于储存段染所需的墨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控制器上设有出液管,通过所述出液管上的出液口能够使来自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墨水滴落至所述纱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控制箱体上靠近所述出液口的相对壁面上各设有一个孔洞,所述孔洞用于供纱线进出所述数码控制上色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匀色片对设置于所述纱线的运动方向上,且所述柔性匀色片对在所述数码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实现开合或发生相对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段染色纱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建军柏自奎陈祖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智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