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44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包括底座、动力机构、绕线机构和理线机构;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方一侧,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与绕线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绕线机构单向转动;绕线机构包括转动盘和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沿转动盘周向均匀设置,每个可拆卸式转动臂上均滑动设置有位置可调的线缆夹,线缆夹上侧开口设置;理线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理线机构包括压线盘和理线盘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高效稳定的完成钢绞线的缠绕和绑扎工作,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线缆领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线缆领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 随着我国电网架设范围的日益扩大,如何保证供电稳定成为供电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稳定,快速抢修及定期维护成为检修人员的日常工作。在快速抢修及定期维护工作中,以及日常线缆架设工作中,不同直径的施工线缆,如钢绞线、钢芯铝绞线等带钢芯线缆是检修人员经常使用到的耗材。
[0003]日常工作中,电力物资部门采购的钢绞线大多通过大型线缆盘卷绕而成,根据检修人员使用需求,需要从大型线缆盘中取出并进行二次缠绕,缠绕到预设长度后进行截断捆绑,最后由检修人员带走使用。由于钢绞线硬度较大,现有的钢绞线缠绕工作大多由2到4名物资管理人员手工完成,即便缠绕时每一卷都由几名物资管理人员共同按压,但依然经常因钢绞线弹起造成的物资管理人员被划伤,安全隐患较大。且由人工缠绕的钢绞线缠绕效果不佳,极易崩开出现散股变形,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线缆领取装置,能够高效稳定的完成钢绞线的缠绕和绑扎工作,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包括底座、动力机构、绕线机构和理线机构;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方一侧,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与绕线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绕线机构单向转动;绕线机构包括转动盘和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沿转动盘周向均匀设置,每个转动臂上均滑动设置有位置可调的线缆夹,线缆夹上侧开口设置;理线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理线机构包括压线盘和理线盘组。
[0006]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机和减速机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入端,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转动轴。
[0007]所述的可拆卸式转动臂包括转动盘连接部与线缆夹连接部;转动盘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转动盘连接;线缆夹连接部后侧表面设置有突出于可拆卸式转动臂后侧表面的导向条;线缆夹通过滑套与线缆夹连接部滑动连接,滑套上还设置有位置锁定机构。
[0008]所述的位置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套上的棘爪和设置在导向条表面的棘齿;滑套采用与可拆卸式转动臂形状相适配的矩形滑套,滑套后侧表面中部设置有滑动限位槽,滑动限位槽的宽度与导向条的宽度相适配;滑动限位槽一侧表面设置有棘爪安装部,棘爪安装部上通过转动轴与棘爪转动连接,棘爪安装部上还设置有棘爪复位扭簧,棘爪限制滑套仅能沿导向条向远离转动盘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0009]所述的滑套前侧表面中部设置有线缆夹安装槽,线缆夹安装槽开口处设置有限位装置;线缆夹通过线缆夹安装槽与滑套可拆卸连接。
[0010]所述的线缆夹为U型结构,线缆夹后侧表面设置有与线缆夹安装槽相适配的线缆夹安装部,线缆夹通过线缆夹安装部和线缆夹安装槽与滑套可拆卸连接;线缆夹的上部一侧铰接设置有翻板,且铰接处设置有扭簧,线缆夹的上部另一侧对应位置处插设有挡板,翻板的活动端被扭簧驱动向上运动,挡板的前端对翻板的活动端进行限位。
[0011]所述的线缆夹下方两侧开口处均设置有可拆卸的自锁式捆扎带。
[0012]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压线盘支架,压线盘支架上端竖向设置有移动槽,移动槽内上下滑动设置有移动块,压线盘与移动块铰接设置,移动槽内还设置有驱动移动块向下运动的弹性装置,压线盘的圆周面设置有线缆限位槽。
[0013]所述的理线盘组包括上理线盘和下理线盘,上理线盘和下理线盘的圆周面均设置有线缆限位槽,上理线盘和下理线盘均通过高度可调的理线盘支架与底座连接,线缆经上理线盘下部的线缆限位槽和上理线盘上部的线缆限位槽进入压线盘下部的压线盘内。
[0014]所述的压线盘支架高度可调,且压线盘支架在底座上的左右位置可调。
[0015]本专利技术中,绕线机构采用沿转动盘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可有效降低绕线机构重量,从而延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分布式的多点支撑,相对于普通的绕线辊,极大地增加了缠绕后线缆夹直径的调节范围,以适用于硬度较高、弹性较大的大线径线缆弯曲缠绕工作。可拆卸式转动臂能够根据实际损耗进行灵活更换,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针对不同线径的线缆,由于其弹性不一,使用时可根据线缆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可拆卸式转动臂的组合形式,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
[0016]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位置可调的线缆夹配合位置锁定机构,可实现缠绕后线缆圈直径大小的调节,既便于检修人员携带,也能确保本专利技术在缠绕线缆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可拆卸式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线缆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包括底座1、动力机构、绕线机构和理线机构;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方一侧,动力机构的输出轴2与绕线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绕线机构单向转动;绕线机构包括转动盘3和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4,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4沿转动盘3周向均匀设置,每个可拆卸式转动臂4上均滑动设置有位置可调的线缆夹5,线缆夹5上侧开口设置;理线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理线机构包括压线盘6和理线盘组。将待领取的线缆依次经理线盘组、压线盘6后固定在线缆夹5内,再由动力机构驱动绕线机构转动,线缆经理线盘组初步整理捋直后进入压线盘6,由压线盘6向下施压拉紧,再依次进入匀速旋转的若干个线缆夹5内,完成缠绕工作。
[0019]本专利技术中,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机和减速机构,箱体设置在底座1上,电机的输出轴2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入端,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转动轴。电机可
采用手控式或踏板式控制开关,由物资管理人员控制电机转动。
[0020]本专利技术中,绕线机构采用沿转动盘3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4,可有效降低绕线机构重量,从而延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考虑到本专利技术所缠绕的线缆为钢绞线、钢芯铝绞线等带钢芯线缆,自身具有一定弹性,不会受重力影响产生局部塌陷而影响缠绕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分布式的多点支撑,以替代普通的绕线辊,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缠绕后线缆夹5直径的调节范围,以适用于硬度较高、弹性较大的大线径线缆弯曲缠绕工作。可拆卸式转动臂4,能够根据实际损耗进行灵活更换,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同时,针对不同线径的线缆,由于其弹性不一,使用时可根据线缆实际情况选择2、3、4、5或更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4的组合形式,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
[0021]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式转动臂4包括转动盘连接部7与线缆夹连接部8;转动盘连接部7设置有螺纹孔9,可拆卸式转动臂4通过螺栓与转动盘3连接,既能够保证连接可靠性,又能够实现快速拆装。线缆夹连接部8后侧表面设置有突出于可拆卸式转动臂4后侧表面的导向条10;线缆夹5通过滑套11与线缆夹连接部8滑动连接,滑套11上还设置有位置锁定机构。滑套11与可拆卸式转动臂4的滑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动力机构、绕线机构和理线机构;动力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方一侧,动力机构的输出轴与绕线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绕线机构单向转动;绕线机构包括转动盘和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多个可拆卸式转动臂沿转动盘周向均匀设置,每个可拆卸式转动臂上均滑动设置有位置可调的线缆夹,线缆夹上侧开口设置;理线机构设置在底座上,理线机构包括压线盘和理线盘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机和减速机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构的输入端,减速机构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转动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拆卸式转动臂包括转动盘连接部与线缆夹连接部;转动盘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转动盘连接;线缆夹连接部后侧表面设置有突出于可拆卸式转动臂后侧表面的导向条;线缆夹通过滑套与线缆夹连接部滑动连接,滑套上还设置有位置锁定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线缆领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套上的棘爪和设置在导向条表面的棘齿;滑套采用与可拆卸式转动臂形状相适配的矩形滑套,滑套后侧表面中部设置有滑动限位槽,滑动限位槽的宽度与导向条的宽度相适配;滑动限位槽一侧表面设置有棘爪安装部,棘爪安装部上通过铰接轴与棘爪转动连接,棘爪安装部上还设置有棘爪复位扭簧,棘爪限制滑套仅能沿导向条向远离转动盘连接部的方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线缆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刘春晖申成鑫夏西宾苏鹏飞郑彬武刘烨杨柳周子玉赵睿楠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