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37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使按压均衡的按键涉及电子设备的数据输入用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使按压均衡施力的按键。包括由底座(1)以及底座内腔(13),在所述底座内腔(13)内部的铰接支架(14),该铰接支架(14)由第一框架(141)和第二框架(142)铰接构成;在所述铰接支架(14)中央部有容置空间(143),所述轴件体(2)的限位部(22)与所述下座体(12)间的回位弹簧(3)位于该容置空间(143)内。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内腔内的铰接支架和回位弹簧的配合以实现按键开关内部配合紧密,相互作用协调,平衡性好,按压平稳、顺畅。顺畅。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按键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涉及电子设备的数据输入用按键
,尤其是电脑键盘用按键。

技术介绍

[0002]按键键盘是许多电子设备或自动化机器不可或缺的数据输入设备之一,用于输入数据或文字等信息,按键开关好坏决定了输入设备的体验,需要保证良好的手感和使用寿命。键盘按键的使用基本都是通过按压键帽以使按键内的键轴体受按压力下移和弹力回位上移而实现电连接或断开,从而实现数据输入。在按压键帽过程中,特别是在按压边角处时,由于现有技术结构的限制,轴件体受力不均或偏位,使得按键开关内部配合不紧密,相互作用不协调,平衡性差。为此有专利文献公开了底座内腔内设置铰接支架,如公开号为CN1380667A的专利文献。但是该专利文献的技术方案,还是存在按压不平稳的缺陷,常会出现按压卡涩,键轴体上下位移不顺畅。尤其是当触片装置设置于轴件体的侧位时,更会造成轴件体受力不均或偏位,由于按键微小其按键各配件之间属于精密配合,保证轴件体按压平衡,受力平衡非常重要,受力不均或偏位不但会大大降低按压手感,影响了正常使用,同时也会造成按键开关使用寿命缩短,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按键,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按键的缺陷,通过在底座内腔内的铰接支架和回位弹簧的配合以实现按键开关内部配合紧密,相互作用协调,平衡性好。尤其是在回位弹簧内设置触片装置,使得轴件体受力更加平衡,使按压平稳、顺畅,可大大延长按键使用寿命。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按键,包括由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扣合组成的底座1,该底座1具有底座内腔13,在上座体11上开有键轴孔111,该键轴孔111与所述底座内腔13贯通;在所述底座内腔13内装设有轴件体2,该轴件体2的键轴部21伸出上座体11的键轴孔1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件体2的限位部22与所述下座体12间设有铰接架14,该铰接支架14由第一框架141和第二框架142铰接构成;在该铰接支架14中央部有容置空间143,在该容置空间143中、所述轴件体2的限位部22与所述下座体12间有回位弹簧3;在所述回位弹簧3内设有触片装置123。
[0005]上述的一种新型按键,所述触片装置123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座体12上的动触片1231和固定于所述下座体12上的静触片1232;在所述轴件体2的限位部22底壁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触杆213,该触杆213在所述轴件体2上下移动时可触发动触片1231位移,以使动触片1231和静触片1232可触可离。
[0006]上述的一种新型按键,在所述轴件体2的键轴部21底部一侧边设有固定上卡位211,在该轴件体2的键轴部21底部相对的另一侧边设有滑动上卡位212;在所述下座体12内底面一侧边设有固定下卡位121,在所述下座体12内底面相对的另一侧边设有滑动下卡位
122;所述第一框架141具有第一框架上触脚1411抵接于所述固定上卡位211,所述第一框架141具有第一框架下触脚1412位于所述滑动下卡位122;所述第二框架142具有第二框架下触脚1422抵接于所述固定下卡位121,所述第二框架142具有第二框架上触脚1421位于所述滑动上卡位212。
[0007]上述的一种新型按键,所述第一框架141由第一框架横杆1414以及与之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的第一框架杆件A1413a和第一框架杆件B1413b组成,在该第一框架杆件A1413a的外壁延伸有枢轴A14131a,在该第一框架杆件B1413b的外壁延伸有枢轴B;所述第二框架142由第二框架横杆1424以及与之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的第二框架杆件A1423a和第二框架杆件B1423b组成,在该第二框架杆件A1423a的内壁凹进有轴孔A;在该第二框架杆件B1423b的内壁凹进有轴孔B14231b。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底座内腔内的铰接支架和回位弹簧的配合以实现按键开关内部配合紧密,相互作用协调,平衡性好,按压平稳、顺畅。在回位弹簧内设置触片装置,使得轴件体受力更加平衡,使按压平稳、顺畅,可大大延长按键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立体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零件装配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去掉上座体和下座体以及铰接支架示意图。
[0012]图4为图3所示去掉回位弹簧示意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按压前剖视图。
[001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按压后剖视图。
[001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铰接支架立体图。
[001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下座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按键实施例。包括由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扣合组成的底座1,该底座1具有底座内腔13,在上座体11上开有键轴孔111,该键轴孔111与所述底座内腔13贯通;在所述底座内腔13内装设有轴件体2,该轴件体2的键轴部21伸出上座体11的键轴孔111,该轴件体2的限位部22与所述下座体12间设有回位弹簧3。在所述底座内腔13内还包括设置的铰接支架14,该铰接支架14由第一框架141和第二框架142铰接构成,所述第一框架141由第一框架横杆1414以及与之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的第一框架杆件A1413a和第一框架杆件B1413b组成,在该第一框架杆件A1413a的外壁延伸有枢轴A14131a;在该第一框架杆件B1413b的外壁延伸有枢轴B(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框架142由第二框架横杆1424以及与之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的第二框架杆件A1423a和第二框架杆件B1423b组成,在该第二框架杆件A1423a的内壁凹进有轴孔A(图中未示出);在该第二框架杆件B1423b的内壁凹进有轴孔B14231b。在该轴件体2的键轴部21底部一侧边设有第一固定上卡位211a和第二固定上卡位(图中未示出),在该轴件体2的键轴部21底部
相对的另一侧边设有第一滑动上卡位212a和第二滑动上卡位(图中未示出);在所述下座体12内底面一侧边设有第一固定下卡位(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固定下卡位121b,在所述下座体12内底面相对的另一侧边设有第一滑动下卡位122a和第二滑动下卡位122b。所述第一框架杆件A1413a具有的第一框架上触脚A1411a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上卡位211a内,所述第一框架杆件B1413b具有的第一框架上触脚B1411b抵接于所述第二固定上卡位(图中未示出)内;所述第一框架杆件A1413a具有的第一框架下触脚1412a位于所述第一滑动下卡位122a,所述第一框架杆件B1413b具有的第一框架下触脚B1412b位于所述第二滑动下卡位122b。所述第二框架杆件A1423a具有第二框架上触脚A1421a位于所述第一滑动上卡位212a,所述第二框架杆件B1423b具有第二框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按键,包括由上座体(11)和下座体(12)扣合组成的底座(1),该底座(1)具有底座内腔(13),在上座体(11)上开有键轴孔(111),该键轴孔(111)与所述底座内腔(13)贯通;在所述底座内腔(13)内装设有轴件体(2),该轴件体(2)的键轴部(21)伸出上座体(11)的键轴孔(1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件体(2)的限位部(22)与所述下座体(12)间设有铰接架(14),该铰接支架(14)由第一框架(141)和第二框架(142)铰接构成;在该铰接支架(14)中央部有容置空间(143),在该容置空间(143)中、所述轴件体(2)的限位部(22)与所述下座体(12)间有回位弹簧(3);在所述回位弹簧(3)内设有触片装置(1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片装置(123)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座体(12)上的动触片(1231)和固定于所述下座体(12)上的静触片(1232);在所述轴件体(2)的限位部(22)底壁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触杆(213),该触杆(213)在所述轴件体(2)上下移动时可触发动触片(1231)位移,以使动触片(1231)和静触片(1232)可触可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件体(2)的键轴部(21)底部一侧边设有固定上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华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讯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