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件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32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件连接机构,其配合一具有卡勾的第二板件,上述连接机构至少包含:第一板件具有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一金属线,以可滑动方式连接于第一板件的一面,且金属线包含一弯折部对应第一开孔的位置;一拉簧,连接第一板件与金属线;一施力件,固定于金属线上,并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二开孔而凸出于第一板件的另一面。第二板件具有一卡勾。当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组合时,第二板件的卡勾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一开孔,且第一板件的弯折部藉拉簧的拉力阻止卡勾脱离第一开孔,进而固定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件的连接机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无螺丝的计算机机壳 板件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当计算机系统需要安装内部零件时,都需要将其机壳的侧盖板或背板打 开。侧盖板或背板与机壳的固定方式中,最常见的就是锁螺丝。因此,在使用 者欲安装计算机系统内部的零件时,都需要使用工具(例如螺丝起子)拆卸螺丝 并卸下侧盖板或背板,才能进行安装零件的动作。在安装零件后,使用者亦需 要使用工具将侧盖板或背板再锁回机壳上。使用工具拆卸或组装侧盖板或背板在某种程度上都会造成使用者安装零 件时的不便。再者,如果使用者刚好没有拆卸螺丝的工具,侧盖板或背板便无 法从机壳上卸下。因此,计算机系统需要更方便迅速的侧盖板或背板拆卸与组装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板件连接机构,用以方便使用 者组合或拆解板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板件连接机构。此板件连接机构的组件 叙述如下。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板件连接机构,配合一具有卡勾的第二板 件,至少包含第一板件,具有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 一金属线,以可滑动 方式连接于第一板件的一面,且金属线包含一弯折部对应第一开孔的位置;一 拉簧,连接第一板件与金属线; 一施力件,固定于金属线上,并穿越第一板件 的第二开孔而凸出于第一板件的另一面;第二板件具有一卡勾。当第一板件与 第二板件组合时,第二板件的卡勾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一开孔,且第一板件的弯 折部藉拉簧的拉力阻止卡勾脱离第一开孔,进而固定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当推动施力件时,即对抗拉簧的拉力并带动金属线滑动,使得弯折部脱离卡勾, 而使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第二板件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第二板件的卡勾可具有一斜面,当第二板件的卡勾 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一开孔时,斜面用以推开弯折部。此外,第二板件的卡勾亦 可具有一凹陷部,当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组合时,第一板件的弯折部藉拉簧的 拉力而卡入卡勾的凹陷部,藉以阻止卡勾脱离第一开孔。当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组合时,卡勾穿越第一开孔的方向垂直于金属线在 第一板件上滑动的方向。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均可为"一"字型开孔。金属线可为一铁线,且连接 于第一板件的边缘。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可为计算机主机的机壳板件。本专利技术的板件连接机构,利用金属线与拉簧,并配合板件上的设计,使得 板件之间组合或拆解时,完全不需要螺丝。因此,使用者能够完全不需要工具 的复辅助就能迅速的组合或拆解两板件。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配合 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板件及其连接机构; 图2所示为依照图1的连接机构的部分放大图;图3所示为依照图1的连接机构中施力件与金属线的部分放大图;以及 图4与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组合方式;以及 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拆解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件连接机构,利用金属线与拉簧,并配合板 件上的设计,使得板件之间组合或拆解时,完全不需要螺丝。以下将藉由实施 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细节。请参照图1,其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板件以及连接机 构。图2所示为依照图1连接机构中的第一部分101放大图。图3所示为依照 图1连接机构中的第二部分102放大图。请同时参照图l。板件ioo,在本例中为一计算机机壳的背板,其边缘有 一连接机构,包含金属线108与拉簧106。连接机构的金属线108以可滑动方 式连接于板件100的一面。具体的说,金属线108是固定于板件100边缘多个 套接件103内,使得金属线108能相对于板件100滑动。金属线108具有弯折 部108b与弯折部108c。弯折部108b与弯折部108c均为U型的弯折部。请参照图2,为图1中连接机构第一部分101的放大图。连接机构的拉簧 106可用以提供金属线108所需的拉力。拉簧106的一端部106a与板件100 的扣接部104连接。拉簧106的另一端部106b与金属线108的端部108a连接。 因此,拉簧106以本身(形变后)的弹力能够拉动金属线108,用以作为板件连 接用。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连接机构更可包含板件100的开孔110a、开孔 110b以及开孔110c>上述开孔均为"一"字型开?L金属线108的弯折部108b 对应开孔110a的位置(参照图2),且金属线108的弯折部108c对应开孔110b 的位置(参照图3)。再者,金属线108的滑动方向120可平行于开孔110a与开 孔110b的长轴方向。如图3,连接机构的第二部分102更可包含一施力件112用以控制金属线 108的位置。施力件112与金属线108分别设置于板件100的内外两面(以虚线 表示透视的线条)。施力件112藉连接端112a与连接端112b穿越开孔110c与 金属线108连接。开孔110c具有限制金属线108滑动范围的功能。当使用者 推动施力件112以对抗拉簧的拉力时,开孔110c阻挡施力件112的连接端112a 与连接端112b,因而限制金属线108滑动范围。上述图1-3叙述板件100与其连接机构,以下接着叙述板件100如何利用 其连接机构与另 一板件组合与拆解。请同时参照图4与图5,其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机构的连接方式。图4与 图5的视图是沿图3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当板件100与板件200组合时,板件200的卡勾202穿越板件100的开孔 110bb卡勾202沿方向130穿越开孔110b斜面202a会沿方向140(金属线108 滑动方向)推开弯折部108c(参照图4)。基本上,方向130垂直于方向140。当 卡勾202完全穿越开孔110b后,弯折部108c会卡入卡勾202的凹陷部202b 内(参照图5),而阻止卡勾202脱离开孔110b,进而固定板件100与板件200。请参照图6,当板件100与板件200拆解时,使用者沿方向150推动施力 件112以对抗拉簧106(参照图2)的拉力并带动金属线108滑动(参照图3),使 得弯折部108c被移出板件200的卡勾202,使用者就能接着沿方向160将板 件200的卡勾202拉出板件100的开孔110b。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在 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专利技术 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板件连接机构,配合一具有卡勾的第二板件,上述连接机构的特征是,至少包含一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开孔以及一第二开孔;一金属线,以滑动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板件的一面,上述金属线包含一弯折部对应上述第一开孔的位置;一拉簧,连接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金属线;以及一施力件,固定于上述金属线上,并穿越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第二开孔而凸出于上述第一板件的另一面;当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第二板件组合时,上述第二板件的上述卡勾穿越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第一开孔且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弯折部藉上述拉簧的拉力阻止上述卡勾脱离上述第一开孔,进而固定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第二板件;当推动上述施力件时,即对抗上述拉簧的拉力并带动上述金属线滑动,使得上述弯折部脱离上述卡勾,而使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件连接机构,配合一具有卡勾的第二板件,上述连接机构的特征是,至少包含:一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开孔以及一第二开孔;一金属线,以滑动方式连接于上述第一板件的一面,上述金属线包含一弯折部对应上述第一开孔的位置;一拉簧,连接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金属线;以及一施力件,固定于上述金属线上,并穿越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第二开孔而凸出于上述第一板件的另一面;当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第二板件组合时,上述第二板件的上述卡勾穿越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第一开孔且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弯折部藉上述拉簧的拉力阻止上述卡勾脱离上述第一开孔,进而固定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第二板件;当推动上述施力件时,即对抗上述拉簧的拉力并带动上述金属线滑动,使得上述弯折部脱离上述卡勾,而使上述第一板件与上述第二板件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信宏江林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