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开门装置及冰箱。辅助开门装置包括壳体;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顶出件具有突出所述壳体的顶出状态和缩入所述壳体的收纳状态;限位机构;激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辅助开门装置及冰箱,在需要开门时挤压激发机构即可使顶出件切换至顶出状态,从而将门体顶开,实现自动开门,方便用户使用。而在关门时,顶出件被门体挤压而切换至收纳状态,并且限位机构同步切换至第一状态,为下一次自动开门做好准备,操作简单,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开门装置及冰箱
[0001]本技术涉及冰箱结构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辅助开门装置及冰箱。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冰箱技术已相对成熟,为了提升冰箱的使用体验,同时避免用户的错误操作对冰箱密封性造成影响,冰箱设计有辅助关门机构。冰箱铰链侧设计有闭门器,当冰箱门与箱夹角小于15
°
时可以自动关门,同时在门封条设计有磁条,防止漏冷。然而用户需要存取冰箱内食物时,需要一定的拉力将门打开,特别是当用户双手已被占用时,无法实现拉门的动作,造成冰箱的使用体验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开门装置及冰箱,解决了冰箱门不方便打开而造成使用体验下降的问题。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开门装置,包括:
[0005]壳体;
[0006]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顶出件具有突出所述壳体的顶出状态和缩入所述壳体的收纳状态;
[0007]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机构具有与所述顶出件卡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避让所述顶出件的第二状态;
[0008]激发机构,所述激发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至少部分所述激发机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限位机构连接于所述激发机构上,且所述激发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机构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0009]所述辅助开门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顶出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上,且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顶出件切换至所述顶出状态。
[0010]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顶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柱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柱内,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上或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顶出件相连。
[0011]所述顶出件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抵接设置。
[0012]所述辅助开门装置还包括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复位机构上,且所述第二复位机构能够使所述限位机构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0013]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上,所
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限位机构上。
[0014]所述限位机构上设置有导向面,所述激发机构抵接于所述导向面上。
[0015]所述顶出件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卡接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卡接件设置于所述卡接槽内,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卡接件脱出所述卡接槽。
[0016]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导向配合部,所述限位机构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配合部,所述第一导向配合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配合部移动配合。
[0017]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辅助开门装置。
[0018]本技术的辅助开门装置及冰箱,在需要开门时挤压激发机构即可使顶出件切换至顶出状态,从而将门体顶开,实现自动开门,方便用户使用。而在关门时,顶出件被门体挤压而切换至收纳状态,并且限位机构同步切换至第一状态,为下一次自动开门做好准备,操作简单,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开门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开门装置的爆炸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机构与激发机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3]图例:1、壳体;2、顶出件;3、限位机构;4、激发机构;5、第一复位机构;11、第一导向柱;21、安装槽;22、卡接槽;31、卡接件;6、第二复位机构;32、导向面;12、第一导向配合部;33、第二导向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0025]如图1至图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开门装置,包括:壳体1;顶出件2,所述顶出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顶出件2具有突出所述壳体1的顶出状态和缩入所述壳体1的收纳状态;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限位机构3具有与所述顶出件2卡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避让所述顶出件2的第二状态;激发机构4,所述激发机构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至少部分所述激发机构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限位机构3连接于所述激发机构4上,且所述激发机构4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机构3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顶出件2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限位机构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当激发机构4使限位机构3移动时,限位机构3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从而将顶出件2放开,顶出件2则由收纳状态切换至顶出状态,突出壳体1,完成触发顶出过程。在需要开门时挤压激发机构4即可使顶出件2切换至顶出状态,从而将门体顶开,实现自动开门,方便用户使用。而在关门时,顶出件2被门体挤压而切换至收纳状态,同时激发机构4并未使限位机构3移动,随着顶出件2逐渐向收纳状态移动,限位机构3也同步移动向第一状态切换,最终切换至第一状态实现对顶出件2的卡接固定,为下一次自动开门做好准备,操作简单,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0026]为了实现顶出件2由收纳状态向顶出状态的自动切换,所述辅助开门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5,所述第一复位机构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顶出件2连接于所述第一复
位机构5上,且所述第一复位机构5能够使所述顶出件2切换至所述顶出状态。限位机构3的限位作用,使得顶出件2无法移动,第一复位机构5只能积蓄使顶出件2向顶出状态切换的能量,当限位机构3切换至第二状态时,顶出件2脱开限位机构3的限位,第一复位机构5带动顶出件2进行移动,实现顶出件2的顶出动作,当壳体1设置在门体或者门框上时,顶出件2可以抵接在相应的位置实现门体的移动,实现自动开门的目的。当关门时,门体可以将顶出件2挤压以使顶出件2向壳体1的内部移动,限位机构3随着顶出件2的移动而向第一状态切换,第一复位机构5随着顶出件2的被挤压而在此积蓄能力,为下一次顶出件2顶出做准备,最终顶出件2切换至收纳状态,限位机构3也同步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激发机构4可以再次触发限位机构3及顶出件2进行下一次顶出。
[0027]具体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5包括第一弹簧,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柱11,所述顶出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柱11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柱11内,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1上或所述第一导向柱11上,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顶出件2相连。利用第一导向柱11限制第一弹簧及顶出件2的移动方向,保证顶出件2的移动可靠。顶出件2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弹簧被压缩而积蓄弹力,顶出件2由收纳状态切换至顶出状态时,第一弹簧释放弹力而带动顶出件2进行移动,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顶出件(2),所述顶出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顶出件(2)具有突出所述壳体(1)的顶出状态和缩入所述壳体(1)的收纳状态;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限位机构(3)具有与所述顶出件(2)卡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避让所述顶出件(2)的第二状态;激发机构(4),所述激发机构(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至少部分所述激发机构(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限位机构(3)连接于所述激发机构(4)上,且所述激发机构(4)能够带动所述限位机构(3)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开门装置还包括第一复位机构(5),所述第一复位机构(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顶出件(2)连接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5)上,且所述第一复位机构(5)能够使所述顶出件(2)切换至所述顶出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机构(5)包括第一弹簧,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柱(11),所述顶出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柱(11)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柱(11)内,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1)上或所述第一导向柱(11)上,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顶出件(2)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钦,李琦,杨常坤,李宗豪,刘思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