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011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所述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包括芯棒,所述芯棒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芯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芯棒的外壁活动套设有复合外套,所述复合外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壁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远离芯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插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产品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使得复合外套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其电绝缘性、机械性能、结构强度有着显著的提升。度有着显著的提升。度有着显著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
,具体为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外套避雷器是电力系统各种电器设备的重要过电压保护装置,其并联于所保护的电器设备旁边,用于防止所保护电器设备遭受雷电及操作过电压损坏。
[0003]在复合外套避雷器的应用中,线路绝缘子主要分为复合绝缘子、陶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三类。现有的复合绝缘子有以丁苯橡胶伞裙护套为外绝缘,该种伞裙材料力学强度低,绝缘性能一般,加工性能差,存在诸多不足,另外,也有以硅橡胶伞裙护套为外绝缘,该种伞裙材料比较柔软,耐腐蚀及耐磨性等性能差,实际应用中,伞裙部位容易损伤,进而导致绝缘性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所述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包括芯棒,所述芯棒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芯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芯棒的外壁活动套设有复合外套,所述复合外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外壁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远离芯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所述插杆的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和拉块上。
[0008]优选的,所述插杆远离拉块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的高度和插杆的直径相同。通过设置的环形槽,可以对插杆进行限位,实现卡接的目的。
[0009]优选的,所述插杆、弹簧、拉块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套环上。通过设置的四个插杆、弹簧、拉块,可以快速的将复合外套安装在芯棒的外壁,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芯棒的顶部,位于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外壁活动套设有盖子。通过设置的盖子,可以保护顶部得到两组插杆、弹簧、拉块,提高其保护效果,位于底部的两组插杆、弹簧、拉块,可以通过复合外套提供保护。
[0011]优选的,所述复合外套按质量份制备,其原料组成包括:三元乙丙橡胶60

80份、天然橡胶20

30份、改性云母粉4

8份、环氧树脂1

2份、煅烧铝矾土2

4份、硅油1

3份、N

羟甲基丙烯酰胺0.8

1.2份、防老剂0.6

1份、偶联剂1

2份、固化剂2

4份、、增塑剂0.4

0.8份和
促进剂0.5

1.5份。
[0012]优选的,所述复合外套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13]S1:称料: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
[0014]S2:密炼硫化:向密炼机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天然橡胶、环氧树脂、煅烧铝矾土、固化剂、质量50%的硅油和偶联剂,在温度为50

60℃,气压为0.5

0.9MPa,密炼6

8min后,再加入改性云母粉等剩余其它原料,在气压为0.5

0.9MPa,温度为70

90℃再次密炼8

11min,并在密炼结束前的30秒时,加入硫化剂,密炼结束得混炼料;
[0015]S3:开炼出片:将混炼料置于橡胶开炼机中混炼薄通处理3

5min后出片下料即可;
[0016]S4:将制备好的复合外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将两个套环进行固定上,然后再依次将各部件按上述位置关系进行组装。
[0017]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聚壬二酸酐、六氢苯酐和甲基四氢苯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优选的,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172、硅烷偶联剂KH550或硅烷偶联剂KH171中的一种,所述增塑剂为五氯硬脂酸甲酯或氯甲氧基油酸甲酯。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1]1、该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通过对产品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进行改进,使得复合外套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其电绝缘性、机械性能、结构强度有着显著的提升。
[0022]2、该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通过本避雷器中的插杆、弹簧和拉块,可以提高对该复合外套的锁定,从而便于将该复合外套进行安装和拆卸,提高实际使用的效率。
[0023]3、该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通过对制备复合外套的材料进行改性,添加的环氧树脂,使得复合外套具备憎水性及憎水迁移性,满足复合绝缘子在重污染环境下的运行安全要求。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外套内部芯棒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图。
[0029]图中:1、复合外套;2、底座;3、连接杆;4、安装孔;5、芯棒;6、盖子;7、插杆;8、弹簧;9、拉块;10、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包括芯棒(5),所述芯棒(5)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芯棒(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芯棒(5)的外壁活动套设有复合外套(1),所述复合外套(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套环(10),所述套环(10)的外壁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插接有插杆(7),所述插杆(7)的远离芯棒(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9),所述插杆(7)的外壁套设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和拉块(9)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远离拉块(9)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的高度和插杆(7)的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弹簧(8)、拉块(9)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套环(1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4),所述连接杆(3)的数量为两个,另一个连接杆(3)固定连接在所述芯棒(5)的顶部,位于顶部所述连接杆(3)的外壁活动套设有盖子(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外套无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外套(1)按质量份制备,其原料组成包括:三元乙丙橡胶60

80份、天然橡胶20

30份、改性云母粉4

8份、环氧树脂1

2份、煅烧铝矾土2

4份、硅油1

3份、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钊张婧刘勋李均纯刘勇黄津陈启军申自强刘厚辉石成赵丽丽邓梦汐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百新电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