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线去绒毛装置,属于纺织纱线生产应用技术领域。它包括放线筒、梳理装置、去绒筒以及收线筒,放线筒和梳理装置之间设置有清洗池;梳理装置包括若干个环状处理装置以及若干个导向辊,环状处理装置的轴线与导向辊的轴线垂直设置,环状处理装置与导向辊交替排布在同一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纱线进行洗涤,利用气体烘干达到梳理的效果,再通过钢球上的勾面对纱线表面进行较长绒毛的拉扯以及梳理,从而实现对纱线表面的部分较长的绒毛进行清除。进行清除。进行清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去绒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纱线去绒毛装置,属于纺织纱线生产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纱线表面会存在若干一定长度的绒毛,或者部分断掉的绒毛,卡嵌在纱线中,这些相对较长的绒毛以及断掉的绒毛会影响纱线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去绒毛装置,它解决了纱线表面存在较长绒毛或者纱线内存在短绒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纱线去绒毛装置,包括放线筒、梳理装置、去绒筒以及收线筒,所述放线筒和所述梳理装置之间设置有清洗池;所述梳理装置包括若干个环状处理装置以及若干个导向辊,所述环状处理装置的轴线与所述导向辊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环状处理装置与所述导向辊交替排布在同一直线上,放线筒上的纱线经过清洗池后伸入至所述梳理装置中,各环状处理装置的轴线共线,每个导向辊的高度均相同;所述去绒筒包括第一减速电机以及转筒,所述转筒的底端与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输出端的轴线共线,于所述转筒外的地面上固定连接一立柱,所述立柱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立柱上滑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横梁,所述横梁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立柱且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横梁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一罩筒,所述罩筒的轴线与所述转筒的轴线共线,所述罩筒的内腔侧壁与所述转筒外侧壁上的螺纹相接近,所述转筒的顶部架设有一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内放置有若干个用于去绒的钢球,所述进料斗的底端出料口指向所述罩筒和所述转筒之间的区域,所述钢球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条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底壁上固定有魔术贴的勾面,所述转筒的正上方固定吊设有一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速电机,所述收线筒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上。
[0005]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环状处理装置为圆环结构,圆环结构内腔侧壁上环向固定有若干个喷管,各喷管的输出方向均指向圆环结构的轴线上的同一点处,所述圆环结构连接有气泵。
[0006]作为优选实例,于减速电机外的地面上铺设若干个缓冲垫。
[000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钢球上的凹槽以经纬线的形式交错排布。
[000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转筒的顶部以及底部区域均安装有电磁铁。
[0009]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以及罩筒的内腔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点。
[0010]作为优选实例,所述罩筒内腔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罩筒外侧壁与一
气管相连。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纱线由放线筒到收线筒直线设置梳理装置以及去绒筒,利用梳理装置将纱线与气流充分接触,并在移动过程中将纱线中的短绒去除,然后在去绒筒中,利用钢球下落的过程中通过钢球表面的凹槽内的魔术贴的勾面对缠绕在转筒上的纱线相接触,从而对纱线表面的部分绒毛进行拉扯,从而实现部分相对较长的绒毛的去除。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环状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球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放线筒1、喷管2、清洗池3、环状处理装置4、导向辊5、第一减速电机6、转筒7、立柱8、套筒9、横梁10、罩筒11、进料斗12、钢球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5]如图1
‑
3所示,一种纱线去绒毛装置,包括放线筒1、梳理装置、去绒筒以及收线筒,放线筒1和梳理装置之间设置有清洗池3(为顶部开口的水槽);梳理装置包括若干个环状处理装置4以及若干个导向辊5,环状处理装置4的轴线与导向辊5的轴线垂直设置,环状处理装置4与导向辊5交替排布在同一直线上,放线筒1上的纱线经过清洗池3后伸入至梳理装置中,各环状处理装置4的轴线共线,每个导向辊5的高度均相同;放线筒1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放线筒1处缠绕的纱线的一端头部经牵引被拉至经过清洗池3,清洗池3内设置有三个支撑用辊筒,此处的支撑用辊筒的轴线与导向辊5的轴线相平行,其中位于三个支撑用辊筒中部的一辊筒的高度相对较低,此支撑用辊筒位于液面以下,纱线依次经过三个支撑用辊筒,纱线在经过中部的辊筒时,进入清洗池3内的液体中,此处的液体为水。
[0016]去绒筒包括第一减速电机6以及转筒7,第一减速电机6固定在地面上,转筒7位于第一减速电机6的正上方,转筒7的底端与第一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减速电机6的转动带动转筒7进行旋转,转筒7的轴线与第一减速电机6输出端的轴线共线,于转筒7外的地面上固定连接一立柱8,立柱8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立柱8上滑动套接有套筒9,可在立柱8外设置气缸,气缸的输出端移动方向垂直于水平面,气缸带动套筒9进行上下移动,套筒9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横梁10,横梁10的自由端远离立柱8且平行于水平面,,横梁10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一罩筒11,罩筒11的轴线与转筒7的轴线共线,随着气缸活动端的升降并最终停止,使罩筒11可完全罩设住转筒7的外侧壁,罩筒11的自身高度大于等于转筒7的筒体整体高度,立柱8的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横杆,转筒7的顶端面轴线处设置有一柱状凸起,柱状凸起的顶端部分转动卡嵌在横杆的底端面上,罩筒11的内腔侧壁与转筒7外侧壁上的螺纹相接近,即转筒7在第一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转动下,螺旋缠绕在转筒7上的轴线
开始逐渐向上移动,被收线筒收卷,收线筒在第二减速电机的转动带动下对纱线进行拉扯,由于螺旋缠绕的缘故,纱线和转筒7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则极有可能会出现纱线缠绕在转筒7上无法动弹的情况,则需要第一减速电机6进行转动,使得螺旋缠绕的纱线能够离开转筒7,转筒7的顶部架设有一进料斗12,进料斗12内放置有若干个用于去绒的钢球13,进料斗12的底端出料口处设置有一间歇性移动的水平挡板,水平挡板移动路径上能够封堵进料斗12底端的出口通路,单次仅释放一个钢球13,间隔时间可通过调整水平挡板的间歇移动速率,进料斗12的底端出料口指向罩筒11和转筒7之间的区域,转筒7表面的螺纹形成了螺旋跑道,钢球13与螺旋跑道的顶端面相接触,此螺旋跑道的左右侧分别为转筒7外侧壁和罩筒11的内腔侧壁,转筒7外侧壁和罩筒11内腔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螺纹的宽度,罩筒11内腔侧壁与转筒7内腔侧壁之间的直线距离计为L,螺纹外延距离转筒7轴线的距离为0.8~0.9L,钢球13的直径为0.6~0.8L,此处的罩筒11为了方便观察,可为透明罩筒11,纱线通常情况下会缠绕螺旋在转筒7上,第二减速电机在转动时需要设置成正转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使得收线筒收卷纱线处于紧绷的状态会有间歇性的松开,则此时螺旋缠绕在转筒7螺纹之间的纱线部分也得以松开,可使得部分纱线稍微离开转筒7表面,增大了和钢球13的接触面,在第二减速电机运转的情况下,纱线相对处于紧绷的状态,则只有纱线上的相对较长的绒毛和刚从纱线上掉落的绒毛有几率与钢球13相接触,钢球13与转筒7内的纱线相接触时,纱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去绒毛装置,包括放线筒(1)、梳理装置、去绒筒以及收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筒(1)和所述梳理装置之间设置有清洗池(3);所述梳理装置包括若干个环状处理装置(4)以及若干个导向辊(5),所述环状处理装置(4)的轴线与所述导向辊(5)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环状处理装置(4)与所述导向辊(5)交替排布在同一直线上,放线筒(1)上的纱线经过清洗池(3)后伸入至所述梳理装置中,各环状处理装置(4)的轴线共线,每个导向辊(5)的高度均相同;所述去绒筒包括第一减速电机(6)以及转筒(7),所述转筒(7)的底端与第一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7)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减速电机(6)输出端的轴线共线,于所述转筒(7)外的地面上固定连接一立柱(8),所述立柱(8)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立柱(8)上滑动套接有套筒(9),所述套筒(9)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横梁(10),所述横梁(10)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立柱(8)且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横梁(10)的自由端上固定连接有一罩筒(11),所述罩筒(11)的轴线与所述转筒(7)的轴线共线,所述罩筒(11)的内腔侧壁与所述转筒(7)外侧壁上的螺纹相接近,所述转筒(7)的顶部架设有一进料斗(12),所述进料斗(12)内放置有若干个用于去绒的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时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