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安琦专利>正文

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03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罐,所述燃烧罐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处理罐,还包括:储液架,固定连接于处理罐内壁;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燃烧罐内壁的送气管、固定连接于燃烧罐内壁的喷枪和固定连接于送气管顶部的燃烧板;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处理罐内壁的安装架、连接于安装架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层、固定连接于整流板顶部的支撑柱和固定连接于支撑柱顶部的驱动板。本申请中,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层的吸附效果,提高了对尾气的处理效果,结构新颖实用性较强。用性较强。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RTO是蓄热式氧化炉的英文简称,其原理是在高温下将可燃废气氧化成对应的氧化物和水,从而净化废气,并回收废气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废气分解效率高于传统直燃式氧化炉,废气直接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会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3181400.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RTO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外表壁安装有控制器,且支撑腿的顶端固定有罐体,所述罐体的顶端连接有排气管,所述底板的上表壁一端固定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填充有氢氧化钠溶液,所述底板上表壁且位于箱体的一侧安装有抽风机;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静止的活性炭吸附层吸附效果较差,仅通过水淋和中和处理后的尾气无法到达到排放要求,中和反应的速率较低,影响处理效率,因此亟需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静止的活性炭吸附层吸附效果较差,仅通过水淋和中和处理后的尾气无法到达到排放要求,中和反应的速率较低,影响处理效率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7]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0008]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罐,所述燃烧罐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处理罐,还包括:
[0009]储液架,固定连接于处理罐内壁;
[0010]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燃烧罐内壁的送气管、固定连接于燃烧罐内壁的喷枪和固定连接于送气管顶部的燃烧板;
[0011]喷淋部件,连接于处理罐内壁,所述喷淋部件与储液架相配合;
[0012]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处理罐内壁的安装架、连接于安装架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层、固定连接于整流板顶部的支撑柱和固定连接于支撑柱顶部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安装架相配合。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枪沿燃烧罐内壁均匀设置有多组,且所述喷枪通过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燃烧板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导流板。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气管外壁还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所述送气管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叶轮,所述送气管底部还转动连接有进气管。
[00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部件包括喷淋管、导气管、泵体和整流板,所述喷淋管固定连接于处理罐内壁,所述导气管固定连接于送气管顶部,且所述导气管与储液架转动相连,所述泵体固定连接于处理罐内壁,所述泵体与储液架相配合,且所述泵体通过导管与喷淋管相连接,所述整流板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导气管顶部。
[001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气管与送气管不连通,所述导气管外壁还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进气孔。
[001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顶壁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卡杆,所述安装架支撑端外壁还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安装架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关于支撑柱对称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底部还设置有滚轮,所述驱动杆与驱动板相配合。
[001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处理罐外壁还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储液架相配合,所述处理罐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通过排气管与处理罐相连通。
[001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燃烧罐为双层隔热结构,所述燃烧罐内壁还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和带轮与送气管相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22]1.通过设置吸附部件与燃烧部件相联动,送气管在转动时通过驱动板带动安装架上下往复波动,进而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层与尾气的接触面,从而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层的吸附效果,提高了对尾气的处理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静止的活性炭吸附层吸附效果较差的问题;
[0023]2.通过设置燃烧部件与喷淋部件,通过高温灼烧进行初步净化,同时通过喷淋部件对经过燃烧的尾气进行中和,进而增加了对尾气的处理效果,燃烧部件产生的余热传递至储液架,增加中和液温度,来对中和反应进行催化,提高了尾气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7]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0]图中标示:
[0031]10、燃烧罐;110、送气管;111、喷枪;112、燃烧板;113、连接管;114、导流板;115、出气孔;116、叶轮;117、进气管;20、处理罐;210、储液架;220、喷淋管;221、导气管;222、泵体;223、整流板;224、进气孔;230、安装架;231、活性炭吸附层;232、支撑柱;233、驱动板;234、卡杆;235、弹性件;236、驱动杆;240、进液管;241、储水罐;242、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燃烧罐(1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罐(10)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处理罐(20),还包括:储液架(210),固定连接于处理罐(20)内壁;燃烧部件,所述燃烧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燃烧罐(10)内壁的送气管(110)、固定连接于燃烧罐(10)内壁的喷枪(111)和固定连接于送气管(110)顶部的燃烧板(112);喷淋部件,连接于处理罐(20)内壁,所述喷淋部件与储液架(210)相配合;吸附部件,所述吸附部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处理罐(20)内壁的安装架(230)、连接于安装架(230)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层(231)、固定连接于喷淋部件顶部的支撑柱(232)和固定连接于支撑柱(232)顶部的驱动板(233),所述驱动板(233)与安装架(230)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111)沿燃烧罐(10)内壁均匀设置有多组,且所述喷枪(111)通过连接管(113)相连接,所述燃烧板(112)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导流板(1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管(110)外壁还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气孔(115),所述送气管(110)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叶轮(116),所述送气管(110)底部还转动连接有进气管(11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TO排放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部件包括喷淋管(220)、导气管(221)、泵体(222)和整流板(223),所述喷淋管(220)固定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安琦王亚吕熠宁
申请(专利权)人:许安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