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94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及方法,属于环保降尘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降尘存在死角的问题,具体的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装置通过设置有引风单元,引风单元能够从多个方向将含尘气体引入到装置内,提高了引风效果,另外,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装置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一方面驱使了引风单元的工作实现引风的效果,另一方面该动力源也可以在降尘装置内产生吸附源对含尘气体内的颗粒物进行吸附,无需再额外提供吸附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降尘方法,该降尘方法为以高速流体作为动力源可以配合机械动力机构工作,机械动力机构保障了引风效率,高速流体保障了吸附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降尘效果,保障了施工环境的空气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除尘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矿产资源是我国较为丰富的资源,矿产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影响了矿洞内的空气质量,从而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实际施工中,为了降低粉尘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施工中需要实时向矿洞内喷雾以实现降尘的作用,但是,上述降尘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巨大的缺陷:矿洞内喷雾使得工作人员裸露在雾滴的环境中,工作环境潮湿,给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14944402U公开了一种矿用工作面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该装置包括除尘箱,除尘箱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除尘箱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除尘箱内转动连接有空心转动轴,空心转动轴设有进水孔以及挡板,挡板设置成V字形,在工作的时候挡板受到水的冲击发生转动,从而带动空心转动轴转动,空心转动轴转动的时候使得吸风板转动将含尘气体吸入进而被雾滴吸附以达到降尘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矿洞内空气含尘超标的问题。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上述吸风板转动的时候含尘气体只能从除尘箱的侧壁进入到除尘箱内,从而吸风方向单一,吸尘存在死角,而实际工作中,含尘气体由于颗粒物的存在,在环境中处于中下层的位置,而上述装置无法将中下层的含尘气体进行吸入降尘,因此,在降尘效率上不高,降尘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降尘装置吸尘存在死角无法达到理想的降尘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包括固定座、壳体以及动力源,壳体连接在固定座上,壳体内设置有引风单元,动力源驱使引风单元工作将含尘气体以多向的方式从外至内引入到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内有吸附源,吸附源用于吸附含尘气体内的颗粒物。
[0007]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装置,引风单元包括第一引风单元以及第二引风单元;第一引风单元将含尘气体以从下至上的方式引入到降尘装置内;第二引风单元将含尘气体从侧向引入到降尘装置内。
[000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装置,固定座与引风单元之间设置有流道固定座,第一引风单元以及第二引风单元设置在流道固定座的下方,动力源通过流道固定座进入到降尘装置
内驱使第一引风单元和/或第二引风单元工作将含尘气体引入到降尘装置内。
[000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装置,第一引风单元为底吸机构,底吸机构包括内筒体以及设置在内筒体内的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转动片以及吸风叶片,并且转动片倾斜设置正对流道固定座的内壁方向,流道固定座内壁上分布有水平喷射口,动力源通过流道固定座后从水平喷射口喷出驱使转动片以及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吸风叶片转动能将含尘气体吸入到降尘装置内。
[00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装置,第二引风单元为侧吸机构,侧吸机构转动装配在壳体内,侧吸机构包括吸风框以及连接在吸风框上的传动机构,流道固定座的下方正对吸风框设置有竖向喷射口,动力源通过流道固定座后从竖向喷射口喷出驱使传动机构以及吸风框转动,吸风框转动能将含尘气体吸入到降尘装置内。
[001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装置,所述的传动机构为引导环,引导环连接在吸风框上,并且引导环上分布有多个引导片,引导片位于竖向喷射口的正下方,并且多个引导片同向倾斜设置。
[0012]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装置,流道固定座的外侧套设有环状管,环状管与流道固定座之间通过分布管连通,且环状管上还连通有管接头,动力源通过管接头进入到环状管中进而通过分布管进入到流道固定座中。
[0013]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尘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矿洞内的含尘气体进行降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降尘方法,动力源进入到降尘装置内能将含尘气体引入到降尘装置内,并且动力源在降尘装置内由于碰撞作用产生吸附源,吸附源能吸附含尘气体内的颗粒物实现降尘作用。
[001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方法,动力源包括高速流体以及机械动力机构,机械动力机构辅助动力源驱使引风单元工作将含尘气体引入到降尘装置内,高速流体进入到降尘装置内产生吸附源。
[001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降尘方法,引风单元包括转动轴以及吸风框,机械动力机构与转动轴连接并且驱使转动轴转动,转动轴上设置有吸风叶片并且带动吸风叶片转动将含尘气体从下至上引入到降尘装置内,转动轴还与吸风框连接,吸风框转动将含尘气体从降尘装置侧向引入到降尘装置内。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尘装置设置有引风单元,引风单元可以从多个方向将含尘气体引入到装置内,并且通过装置内的吸附源将含尘气体内的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降尘装置存在引风死角的问题,提高了矿洞内含尘气体的降尘效果,保障了施工环境的空气质量。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尘装置还设置有动力源,动力源一方面可以驱使引风单元工作实现将含尘气体从外至内引入到降尘装置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降尘装置内发生碰撞作用产生吸附源,无需再额外向降尘装置内注入吸附源实现吸附功能,从而节约了资源,也简化了工序,有利于野外施工操作。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降尘方法,该降尘方法一方面以动力源作为吸附源,另外一方面还配合有机械动力机构,机械动力机构增加了吸尘所需的动力,从而减轻了以高压流
体作为动力源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配合高压流体产生的雾滴对颗粒物进行吸附,从而保障了降尘装置的工作效率和降尘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降尘装置的局部剖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降尘装置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底吸机构与侧吸机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降尘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底吸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降尘装置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降尘装置流道固定座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流道固定座与侧吸机构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降尘装置水流以及含尘气体的走向示意图。
[0020]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100、固定座;101、安装架;102、过滤网;103、外筒体;103a、引风槽;103b、端盖;200、底吸机构;201、流道固定座;201a、水平喷射口;201b、竖向喷射口;202、加强筋;203、环状管;203a、分布管;203b、管接头;204、转动轴;204a、转动片;204b、吸风叶片;205、内筒体;205a、连接环;205b、承托环;205b

1、连接座;205c、连接片;300、侧吸机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包括固定座(100)、壳体以及动力源,壳体连接在固定座上,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置有引风单元,动力源驱使引风单元工作将含尘气体以多向的方式从外至内引入到降尘装置;降尘装置内有吸附源,吸附源用于吸附含尘气体内的颗粒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引风单元包括第一引风单元以及第二引风单元;第一引风单元将含尘气体以从下至上的方式引入到降尘装置内;第二引风单元将含尘气体从侧向引入到降尘装置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座(100)与引风单元之间设置有流道固定座(201),第一引风单元以及第二引风单元设置在流道固定座(201)的下方,动力源通过流道固定座(201)进入到降尘装置内驱使第一引风单元和/或第二引风单元工作将含尘气体引入到降尘装置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引风单元为底吸机构(200),底吸机构(200)包括内筒体(205)以及设置在内筒体(205)内的转动轴(204),转动轴(204)上设置有转动片(204a)以及吸风叶片(204b),并且转动片(204a)倾斜设置正对流道固定座(201)的内壁方向,流道固定座(201)内壁上分布有水平喷射口(201a),动力源通过流道固定座(201)后从水平喷射口(201a)喷出驱使转动片(204a)以及转动轴(204)转动,转动轴(204)转动带动吸风叶片(204b)转动能将含尘气体吸入到降尘装置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高效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引风单元为侧吸机构(300),侧吸机构(300)转动装配在壳体内,侧吸机构(300)包括吸风框(302)以及连接在吸风框(302)上的传动机构,流道固定座(201)的下方正对吸风框(302)设置有竖向喷射口(201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彪司磊磊张兴华葛少成胡胜勇李刚郁静静张露露乔晓光朱登奎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