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哒嗪砜类衍生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86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哒嗪砜类衍生物及其用途,属于化学医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式Ⅰ的哒嗪砜类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可抑制N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哒嗪砜类衍生物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哒嗪砜类衍生物及其用途,属于化学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固有免疫是机体识别病原体和内源性分子的第一道防线,是宿主必不可少的防御机制。固有免疫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外源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及机体内源的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PRRs主要分为5类,包括Toll样受体(TLRs)、C型凝集素受体(CLRs),A1M2样受体(ALRs)、RIG样受体(RLRs)以及NOD样受体(NLRs)。NLR
S
位于细胞内,除参与免疫防御外,其在炎症反应、早期胚胎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根据N端结构域的不同,NLRs可分为NLRA、NLRB、NLRC、NLRP、NLRX五类。NLRP亚家族是NLRs中最大的亚家族,共有14个成员(NLRP1

14),其中NLRP1、NLRP3、NLRP6等成员可以参与炎症小体的形成。
[000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由传感器、接头蛋白和效应蛋白组成,与免疫反应、细胞焦亡,以及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NLRP3炎症小体可以被多种刺激物激活,包括病毒、细菌等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以及尿酸、ATP、β

>淀粉样蛋白等危险相关分子模式。NLRP3炎症小体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痛风、阿尔茨海默病等,已有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在急性心肌梗死、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病理调节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外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也有密切关系。
[0004]目前已经有一些阻断IL

1β的药物用于治疗与NLRP3相关的炎症疾病,但由于激活的NLRP3炎症体不仅产生IL

1β,还可能产生如IL

18等细胞因子,也可能导致NLRP3相关疾病。此外,IL

1β的产生可通过其他炎症体或非炎症途径介导,这些针对IL

1β的抑制剂有可能导致意外的免疫抑制反应。因此,仅针对NLRP3炎症小体的药物抑制剂可能是治疗包括:结肠炎、腹膜炎、角膜炎、痛风、高脂糖尿病等炎症相关疾病的更好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发现一种新型哒嗪砜类衍生物,该化合物可抑制NOD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活性。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式Ⅰ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07][0008]其中,X选自R9选自C1~C8烷基;
[0009]R1~R5独立地选自H、D、卤素、羟基、氰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
[0010]R1~R5中,所述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的C1~C8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
[0011]R6、R7独立地选自H、D、羟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其中Z选自CH2、O、S、S=O、SO2、NH、N

C1~C8烷基,或者R6和R7相连,并与主环哒嗪成取代或未取代的4~8元烷环、取代或未取代的4~8元烷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6元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芳杂环;
[0012]R6、R7中,所述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的C1~C8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
[0013]R
10
、R
11
独立地选自H、C1~C8烷基、6~10元芳基、6~10元芳酰基、5~10元杂芳基、5~10元杂芳酰基;
[0014]R
10
、R
11
中,所述5~10元杂芳基、5~10元杂芳酰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
[0015]R
12
选自羟基、氨基、6~10元芳氨基、5~10元杂芳氨基;
[0016]R
12
中,所述5~10元杂芳氨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
[0017]R6、R7中,所述4~8元烷杂环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
[0018]R6、R7中,所述5~6元芳杂环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
[0019]R6、R7中,所述取代的4~8元烷环、取代的4~8元烷杂环、取代的6元芳环、取代的5~6元芳杂环的取代基选自C1~C8烷基、卤素;
[0020]R8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0元杂芳基;
[0021]R8中,所述3~8元杂环烷基、5~10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
[0022]R8中,所述取代的C1~C8烷基的取代基选自C1~C8烷氧羰基、
[0023]R8中,所述取代的3~8元环烷基、取代的3~8元杂环烷基、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的5~10元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C1~C8烷基、C1~C8烷氧羰基、
[0024]R
13
选自C1~C8烷氧羰基、n1、n2独立地选自1~4的整数。
[0025]其中,上述化合物,R1~R5中,所述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F。
[0026]其中,上述化合物中,R1~R5独立地选自H、D、卤素、羟基、氰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
[0027]优选的,上述化合物中,R1~R5独立地选自H、D、卤素、羟基、氰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
[0028]更优选的,上述化合物中,R1~R5独立地选自H、D、Cl、F、羟基、氰基、氨基、甲基、三
氟甲基、甲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
[0029]最优选的,上述化合物中,R1选自H、D、Cl、F、羟基、氰基、氨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胺酰基,R2选自H,R3选自H、三氟甲基、F、Cl,R4选自H、F,R5选自H,且R1~R5不同时为H。
[0030]其中,上述化合物中,R6、R7不与主环哒嗪成环时:R6、R7中,所述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F。
[0031]其中,上述化合物中,R6、R7不与主环哒嗪成环时:R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Ⅰ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下所示:其中,X选自R9选自C1~C8烷基;R1~R5独立地选自H、D、卤素、羟基、氰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R1~R5中,所述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的C1~C8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R6、R7独立地选自H、D、羟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氧基、其中Z选自CH2、O、S、S=O、SO2、NH、N

C1~C8烷基,或者R6和R7相连,并与主环哒嗪成取代或未取代的4~8元烷环、取代或未取代的4~8元烷杂环、取代或未取代的6元芳环、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芳杂环;R6、R7中,所述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的C1~C8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卤素;R
10
、R
11
独立地选自H、C1~C8烷基、6~10元芳基、6~10元芳酰基、5~10元杂芳基、5~10元杂芳酰基;R
10
、R
11
中,所述5~10元杂芳基、5~10元杂芳酰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R
12
选自羟基、氨基、6~10元芳氨基、5~10元杂芳氨基;R
12
中,所述5~10元杂芳氨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R6、R7中,所述4~8元烷杂环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R6、R7中,所述5~6元芳杂环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R6、R7中,所述取代的4~8元烷环、取代的4~8元烷杂环、取代的6元芳环、取代的5~6元芳杂环的取代基选自C1~C8烷基、卤素;R8选自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8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10元杂芳基;R8中,所述3~8元杂环烷基、5~10元杂芳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3;R8中,所述取代的C1~C8烷基的取代基选自C1~C8烷氧羰基、R8中,所述取代的3~8元环烷基、取代的3~8元杂环烷基、取代的6~10元芳基、取代的5~10元杂芳基的取代基选自C1~C8烷基、C1~C8烷氧羰基、R
13
选自C1~C8烷氧羰基、n1、n2独立地选自1~4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R5中,所述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F。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R5独立地选自H、D、卤素、羟基、氰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优选的,R1~R5独立地选自H、D、卤素、羟基、氰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更优选的,R1~R5独立地选自H、D、Cl、F、羟基、氰基、氨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胺酰基,且R1~R5不同时为H;最优选的,R1选自H、D、Cl、F、羟基、氰基、氨基、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胺酰基,R2选自H,R3选自H、三氟甲基、F、Cl,R4选自H、F,R5选自H,且R1~R5不同时为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6、R7不与主环哒嗪成环时:R6、R7中,所述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烷氧基的取代基选自F。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6、R7不与主环哒嗪成环时:R6、R7独立地选自H、D、羟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氧基、其中Z选自CH2、O、S、S=O、SO2、NH、N

C1~C6烷基;R
10
、R
11
独立地选自H、C1~C6烷基、6~10元芳基、6~10元芳酰基、5~10元杂芳基、5~10元杂芳酰基;R
10
、R
11
中,所述5~10元杂芳基、5~10元杂芳酰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2;R
12
选自羟基、氨基、6~10元芳氨基、5~10元杂芳氨基;R
12
中,所述5~10元杂芳氨基中杂原子选自O、S、N,杂原子个数为1~2;优选的,R6、R7独立地选自H、D、羟基、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其中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勇李琳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