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83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氨纶弹性织物、导电膜、粘合剂层和弹性织物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导电聚吡咯或,其中导电聚吡咯的制备方法如下:A1、准备材料吡咯单体溶液、氧化剂聚合物;A2、将氧化剂聚合物置于吡咯单体溶液,搅拌半小时,然后静置于坩埚中烘干得到导电粉末,导电率高于0.02秒/每厘米;A3、将导电粉末高温延展成膜,厚度为0.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

技术介绍

[0002]功能性织物的生产有纺丝前加入功能性助剂制成功能性纤维和织成织物后再用功能性助剂进行后整理两种方法,前者效果持久,耐洗性好,但是处理工艺比较复杂,后者处理工艺较简单,但生产中三废多,其耐洗性及效果较差;
[0003]现有公开号CN104872900A公开了一种导电复合织物,所述的复合面料从内到外由舒适面料层和导电面料层组成;所述的舒适面料层由竹纤维、棉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纱织成,所述的导电面料层由导电复合纤维织成,所述的导电复合纤维为皮芯型复合纤维,以导电碳纤维为芯层,以锦纶纤维为皮层,芯层直径与复合纤维总直径比为(5

9):该导电复合织物,通过织物结构设计,使得外层面料层起到导电的作用;舒适面料层提供接触舒适性;
[0004]此外还有公开号CN106003875B公开了一种弹性导电复合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弹性导电复合织物,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氨纶弹性织物、粘合剂层、柔性纳米导电膜、粘合剂层和氨纶弹性织物。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导电复合织物导电性好(103S/m

105S/m),弹性好,伸长率高(20%

50%),可承受弯曲和压缩变形。该弹性的导电复合织物可以用于智能可穿戴服装中,在智能纺织结构和智能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0005]上述两种现有技术的特点在于解决了导电材料自身在制备成布料过程的废弃物过多的问题,即降低了生产污染,相对应的缺陷在于使用的纳米导电材料导致整个生产成本过高,没办法适用于传统机械生产织布的流水线中,其次在于纳米纤维材质本身的缺陷也会延伸至织物上,如织物自身的熔点降低,且自身色泽会受到导电膜本身影响,而且着色难度高,一般采用重新覆盖新的颜色层,这样的处理既会降低导电性能,也会降低织物本身的韧性和增加生产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解决了织物自身的熔点降低,且自身色泽会受到导电膜本身影响,而且着色难度高,一般采用重新覆盖新的颜色层,这样的处理既会降低导电性能,也会降低织物本身的韧性和增加生产难度和陈本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氨纶弹性织物、导电膜、粘合剂层和弹性织物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导电聚吡咯或,其中导电聚吡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0]A1、准备材料吡咯单体溶液、氧化剂聚合物;
[0011]A2、将氧化剂聚合物置于吡咯单体溶液,搅拌半小时,然后静置于坩埚中烘干得到
导电粉末,导电率高于0.02秒/每厘米;
[0012]A3、将导电粉末高温延展成膜,厚度为0.3

0.8毫米之间;
[0013]所述宽频导电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4]S1、将氨纶基布用碱溶液处理后烘干;
[0015]S2、将经过碱减量预处理后的氨纶基布浸轧于氧化剂的盐酸溶液中,控制带液率在40%~80%之间,烘干;
[0016]S3、将S2处理后的氨纶基布放入到反应溶液再次浸轧,控制带液率在50%~70%之间;浸轧完后在0~5℃条件下密闭反应,然后烘干;所述的反应溶液由含有活性取代基的苯胺单体、掺杂剂、水性异氰酸酯和溶剂组成;
[0017]S4、将S3中处理后的氨纶基布经丙酮和水清洗数次后,配合粘合剂层分别依次与导电膜和弹性织物层高压挤压成型。
[0018]优选的,所述氧化剂聚合物为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50

60份、聚乙烯40

50份、玻璃纤维10

12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

3份、天然石蜡7

8份、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08

0.15份。
[0019]此处的氧化剂聚合物成分常见PMMA材质成本,主要的作用是对吡咯单体溶液进行氧化,成本低,制备简单。
[0020]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为碱性玻璃纤维,长度为10

13mm,纤维直径为12

15um。
[0021]优选的,所述导电粉末高温延展成膜是采用高分子电解质甲基丙烯酸或磺化聚乙烯醇掺杂可制备球状颗粒形态的聚合物,高温和剪切进行模塑。
[0022]优选的,所述S2处理后的氨纶基布放入到反应溶液再次浸轧;保持反应溶液温度为0~5℃;控制带液率在40%~80%之间;浸轧完后,在0~5℃温度条件下密闭反应30~90min,取出于120~160℃烘干;所述的反应溶液中,含有活性取代基的聚苯胺单体浓度为0.1~1.1mol/L,掺杂剂的浓度为0.05~0.5mol/L,水性异氰酸酯的质量分数为0.1~3.0%。
[0023]优选的,所述掺杂剂为以钠、钾、锂为代表的碱金属及其有机化合物,具体为带有非极性或弱极性基团的有机磺酸。
[0024]优选的,所述聚吡咯系导电聚合物在吡咯环的β位上引入长链烷基,制成的聚吡咯系高聚物。
[0025]优选的,所述水性异氰酸酯为用封端剂将活性NCO暂时封闭的脂肪族聚醚水性异氰酸酯。
[0026]优选的,所述聚苯胺的制备方法为将苯胺单体的织物置于过硫酸铵的盐酸或其他酸溶液中,在保持50摄氏度的情况下均匀震荡,使苯胺发生聚合反应,在织物上生成导电聚苯胺。
[0027]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所述导电聚吡咯的制备方法如下,采用FeCl3作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作掺杂剂,使插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的有机蒙脱土层间的吡咯发生氧化聚合,制备了导电性能的聚吡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0028](三)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0](1)该宽频导电复合织物,通过在聚吡咯环上引入长链烷基方法,获得可溶可熔的
聚烷基吡咯,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导电高分子那种令人生畏的不溶不熔性,可制成典型的导电塑料。
[0031](2)该宽频导电复合织物,通过采用氧化剂处理吡咯单体溶液形成导电薄膜,再配合挤压成型的导电复合织物,整体制备过程简单,原料残留物低,整体导电性能高,可实施性能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一种宽频导电复合织物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氨纶弹性织物、导电膜、粘合剂层和弹性织物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导电聚吡咯或,其中导电聚吡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35]A1、准备材料吡咯单体溶液、氧化剂聚合物;
[0036]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作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作掺杂剂,使插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的有机蒙脱土层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蝶马清泉刘学赵松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泉生源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