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面料,它涉及面料产品领域。它包括具有不易掉色的图案面层、具有高强度的底层面料,图案面层的下层与底层面料相粘结,图案面层包括了图案凸块、上聚氨酯薄膜层、图案填充层、下聚氨酯薄膜层,上聚氨酯薄膜层的上层设有图案凸块,上聚氨酯薄膜层下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相熔接,且上聚氨酯薄膜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之间设有图案填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面料不仅利用上聚氨酯薄膜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进行减少图案填充层的掉色与脱色,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与实用性。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与实用性。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与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0003]现有专利(202022398794.5)公开了一种耐水洗不易掉色的面料,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由反光层、耐水解层、内回弹层、基布层、外回弹层、平纹织层、透气层和磨毛绒层组成,该面料手感丰满,富有弹性,回弹性和抗折皱性能优良,耐水洗,在长时间穿着和洗涤后,不易退色起皱,色牢度强,柔韧性和抗拉伸性能好,不易出现断裂、缩水的现象,面料的最外层设置有反光纤维,使用者在穿着时能够有效反射外界自然光的照射,从而减小衣物暴晒时,容易出现衣物褪色和变色的现象,但其不掉色是通过减少光线照射与面料特性进行改进的,相对于普通面料来说,是更不易掉色,但其防掉色能力仍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面料,本面料不仅利用上聚氨酯薄膜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进行减少图案填充层的掉色与脱色,且具有更好的舒适性与实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面料,它包括具有不易掉色的图案面层1、具有高强度的底层面料2,所述图案面层1的下层与底层面料2相粘结,所述图案面层1包括了图案凸块11、上聚氨酯薄膜层12、图案填充层13、下聚氨酯薄膜层14,所述上聚氨酯薄膜层12的上层设有图案凸块11,上聚氨酯薄膜层12下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相熔接,且上聚氨酯薄膜层12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之间设有图案填充层13。
[0006]进一步的,所述底层面料2包括了连接黏结层21、缓冲垫层22、韧性纤维层23、贴合面层24、连接底层25,所述连接黏结层21设置在缓冲垫层22的上方,缓冲垫层22与韧性纤维层23相连接,韧性纤维层23的下方与贴合面层24相缝合,且贴合面层24的下方设有连接底层25。
[0007]进一步的,所述韧性纤维层23包括了竖向纤维23
‑
1、横向纤维23
‑
2、纤维通孔23
‑
3,所述竖向纤维23
‑
1与横向纤维23
‑
2相互交织在一起,且竖向纤维23
‑
1与横向纤维23
‑
2之间设有纤维通孔23
‑
3。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聚氨酯薄膜层12的厚度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的厚度相等,且厚度为0.012
‑
0.03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底层25为绒毛面层。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面料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0011]1.通过将上聚氨酯薄膜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相熔接,并在上聚氨酯薄膜层与下聚
氨酯薄膜层之间增设图案填充层,利用上聚氨酯薄膜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进行减少图案填充层的掉色与脱色;
[0012]2.通过缓冲垫层与韧性纤维层,有效增加面料整体的舒适性、韧性及强度;
[0013]3.连接底层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更换,从而增加面料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图案面层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底层面料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韧性纤维层23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图案面层1、底层面料2、图案凸块11、上聚氨酯薄膜层12、图案填充层13、下聚氨酯薄膜层14、连接黏结层21、缓冲垫层22、韧性纤维层23、贴合面层24、连接底层25、竖向纤维23
‑
1、横向纤维23
‑
2、纤维通孔23
‑
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0021]参看图1
‑
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具有不易掉色的图案面层1、具有高强度的底层面料2,所述图案面层1的下层与底层面料2相粘结,所述图案面层1包括了图案凸块11、上聚氨酯薄膜层12、图案填充层13、下聚氨酯薄膜层14,所述上聚氨酯薄膜层12的上层设有图案凸块11,上聚氨酯薄膜层12下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相熔接,且上聚氨酯薄膜层12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之间设有图案填充层13。
[0022]更为具体说明的,所述底层面料2包括了连接黏结层21、缓冲垫层22、韧性纤维层23、贴合面层24、连接底层25,所述连接黏结层21设置在缓冲垫层22的上方,缓冲垫层22与韧性纤维层23相连接,韧性纤维层23的下方与贴合面层24相缝合,且贴合面层24的下方设有连接底层25。连接黏结层21方便使图案面层1与底层面料2进行连接,而缓冲垫层22则增加了面料整体的舒适性,并由韧性纤维层23增加其面料的韧性和强度,通过贴合面层24与连接底层25增强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0023]更为具体说明的,所述韧性纤维层23包括了竖向纤维23
‑
1、横向纤维23
‑
2、纤维通孔23
‑
3,所述竖向纤维23
‑
1与横向纤维23
‑
2相互交织在一起,且竖向纤维23
‑
1与横向纤维23
‑
2之间设有纤维通孔23
‑
3。竖向纤维23
‑
1与横向纤维23
‑
2分别为其韧性纤维层23提供了竖向与横向的拉力,增加了韧性纤维层23的竖向与横向的韧性,且竖向纤维23
‑
1与横向纤维23
‑
2之间产生的的纤维通孔23
‑
3,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缝合贴合面层24与连接底层25。
[0024]更为具体说明的,所述上聚氨酯薄膜层12的厚度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的厚度相等,且厚度为0.012
‑
0.035mm。
[0025]更为具体说明的,所述连接底层25为绒毛面层。绒毛面层适合用于贴身面料,增加
用户的穿戴体验。
[0026]实施例二
[002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底层(25)为魔术贴层。魔术贴层方便用户将面料粘贴至想要的地方,增加面料的实用性。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采用熔接的方式,将上聚氨酯薄膜层12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进行熔接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不易掉色的图案面层(1)、具有高强度的底层面料(2),所述图案面层(1)的下层与底层面料(2)相粘结,所述图案面层(1)包括了图案凸块(11)、上聚氨酯薄膜层(12)、图案填充层(13)、下聚氨酯薄膜层(14),所述上聚氨酯薄膜层(12)的上层设有图案凸块(11),上聚氨酯薄膜层(12)下层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相熔接,且上聚氨酯薄膜层(12)与下聚氨酯薄膜层(14)之间设有图案填充层(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面料(2)包括了连接黏结层(21)、缓冲垫层(22)、韧性纤维层(23)、贴合面层(24)、连接底层(25),所述连接黏结层(21)设置在缓冲垫层(22)的上方,缓冲垫层(22)与韧性纤维层(23)相连接,韧性纤维层(23)的下方与贴合面层(24)相缝合,且贴合面层(24)的下方设有连接底层(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易掉色的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全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