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49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4
本申请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模块和防倾组件,壳体上设置有充电槽,壳体上背离充电槽的一侧还设置有收纳槽,防倾组件包括拉杆和支撑件,拉杆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连接于壳体并能够容置于收纳槽内,支撑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拉杆,壳体上设置的充电槽能供手电筒插入,通过充电模块与手电筒的电连接实现充电。拉杆伸出至壳体外部能够支撑壳体,从而能够在手电筒与充电器连接充电的过程中为壳体提供辅助的支撑,能够有效防止倾倒,拉杆上连接的支撑件能够用于支撑手电筒的外侧壁,能够有效避免手电筒倾斜,从而进一步防止倾倒,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器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充电式手电筒因电池可反复充电使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一些充电式手电筒采用充电器外置于手电筒筒身的方式,例如座充式充电器,但由于考虑手电筒的便携性,手电筒的筒身通常制成筒状的窄而长的结构,便于手持,因而手电筒筒身的内部空间较小,通常内部多个模块沿手电筒的筒身设置,在一些相关的技术中,为便于插接充电,手电筒上的充电部设置于筒身的尾端,形成充电端,灯头设置于筒身的另一端,充电时,将手电筒立起并通过该充电端连接于充电器,实现立式充电。但由于手电筒窄而长的整体结构,在立起时的重心较高,在充电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倾倒,导致手电筒从充电器上脱离,甚至摔坏手电筒或充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充电器,能够有效手电筒防止倾倒,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器,包括壳体、充电模块和防倾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适于容纳待充电的手电筒的充电端,所述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上设置有充电槽(111),所述充电槽(111)适于容纳待充电的手电筒(200)的充电端,所述壳体(110)上背离所述充电槽(111)的一侧还设置有收纳槽(112),所述壳体(110)对应于所述收纳槽(112)的位置设置有进出口(113);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容置于所述壳体(110)的内部,用于与手电筒(200)电连接;防倾组件,包括拉杆(120)和支撑件(130),所述拉杆(120)的至少一部分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10)并能够容置于所述收纳槽(112)内,所述拉杆(120)能够通过所述进出口(113)滑动至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10)的外部,用于在所述壳体(110)的外部支撑所述壳体(110);所述支撑件(13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拉杆(120),另一端设置有支撑部(133),所述支撑件(130)能够相对所述拉杆(120)转动至所述支撑部(133)位于所述充电槽(111)的上方,所述支撑部(133)用于支撑所述手电筒(200)的外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30)包括杆部(131)、第二连接部(132)和所述支撑部(133),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和所述支撑部(133)分别连接于所述杆部(13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132)转动连接于所述拉杆(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3)包括一对支腿(134),所述支腿(134)合围形成一侧具有开口的凹槽(135),所述开口位于背离所述杆部(131)的一侧以供所述手电筒(200)进出所述凹槽(135),两个所述支腿(134)朝向所述凹槽(135)的一侧设置有卡钩(136),所述支撑部(133)朝向所述凹槽(135)的一侧用于抵持手电筒(200),所述卡钩(136)用于卡接手电筒(200)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容置槽(114),所述容置槽(114)包括第一槽(114a)和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槽(114a)的两个第二槽(114b),所述第一槽(114a)用于容置所述杆部(131),两个所述第二槽(114b)分别用于容置所述支腿(13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上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柏平杨锋黄阳彪龚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孚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