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18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包括A型堵头和B型堵头,充气式堵头包括内胆和半包于内胆外的外胆,内胆内设置有连接外胆内部的充气管和堵头侧压管,A型堵头内设置有连接管道空间的排气管和水压侧压管,B型堵头内设置有连接管道空间的注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充气式堵头安装在管口处,使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口径的管口封堵需求,提升了封堵效果,同时简化了封堵结构和操作过程,安全可控性高,装置一体化程度高、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节省了试验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了相应措施的使用费用,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压试验堵头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给水管网已经成为城市配套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需进行水压试验,传统水压试验需要安装临时钢板堵头,钢板堵头需要设置临时支墩靠背及千斤顶进行支撑,操作起来非常繁琐,耗时费力且安全可控低。
[0003]现有能够简化管道水压试验封堵结构的装置,申请号为CN201920342450.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管件水压试验堵头结构及管件水压试验设备,通过在堵头体上设置若干不同大小的环形连接槽、径向分布的排气通道以及若干排气孔,使该堵头结构能适用于多个多种口径管件的水压试验,但该堵头结构与管口仅靠连接槽连接,严密性难以保证,且连接槽堵塞或破损会直接导致整体堵头结构无法使用,检修难度较大,注水和排气等操作对精度要求较高,可控性较差。
[0004]现有通过膨胀改变自身体积来适用不同口径管件的水压试验用封堵装置,申请号为CN202011261670.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凝汽器冷却管水压试验用膨胀堵头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旋转螺母挤压橡胶垫片实现了对管口的封堵,但该膨胀堵头在使用时操作者拧动螺母向内挤压,橡胶垫片受力膨胀与管壁的紧贴面积较小,封堵的密闭性和稳定性完全依赖于操作者的拧动效果,可控性较差,且橡胶垫片受力膨胀的外径大小有限,难以适用不同口径的管件,另外,膨胀堵头在拧动螺母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与管口同轴才能保证密闭性良好,实际使用时还是需要人工或辅助结构支撑,操作较为不便。
[0005]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封堵效果好、可控性高的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管道水压试验中封堵装置及方式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不便、封堵的稳定性和密闭性难以保证、操作时的可控性较差等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包括A型堵头和B型堵头,所述A型堵头和B型堵头均为充气式堵头,所述充气式堵头包括内胆和半包于内胆外的外胆,所述内胆内设置有连接外胆内部的充气管和堵头侧压管,所述A型堵头内设置有连接管道空间的排气管和水压侧压管,所述B型堵头内设置有连接管道空间的注水管,所述堵头侧压管和水压侧压管的端部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连接有充气设备,所述充气管、堵头侧压管、排气管、水压侧压管和注水管上均设置有闸阀。
[0009]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气管、水压侧压管和注水管均包括贯穿内胆的连接管和贯
穿外胆的可伸缩金属管。
[0010]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可伸缩金属管的两端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镶嵌于所述外胆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胆为T型的轻质铝合金构件,所述外胆为U型的弹性材料构件。
[0012]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胆的端面嵌入所述内胆的外缘上。
[0013]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外胆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增大摩擦的凸点。
[0014]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胆的外缘上设置有与管口相适配的安装槽。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6]向充气式堵头装置充气,将A型堵头和B型堵头分别安装于同一试验管道的高点端和低点端,向试验管道注水浸泡观察试验管道的渗水情况,继续注水直至A型堵头的压力到达满足主试验的规定试验压力,然后进行主试验,打开排气管排水降压至试验管道设计工作压力,通过观测A型堵头的压力来判断水压试验是否合格,试验合格后排水泄压再排气拆除充气式堵头装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8]S1、施工准备:按照GB50268

2008中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前要求进行管道固定、管道内清理和充气式堵头装置的外胆清理;
[0019]S2、安装A型堵头和B型堵头:将A型堵头和B型堵头分别置于同一试验管道的高点端和低点端,打开充气设备向外胆内充气直至达到预定值,将充气式堵头装置安装至同一试验管道的两端;
[0020]S3、注水浸泡:将注水管连接外部水源,打开注水管、水压测压管和排气管,向试验管道内注水,排气管末端顺畅出水时关闭排气管,停止注水使管内水压不大于试验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再进行不低于24小时的浸泡,浸泡期间观测A型堵头的实时压力数值并配合观察试验管道接口等附件渗水情况,判断是否满足进行下一步骤的预试验阶段的实施要求;
[0021]S4、预试验阶段:打开注水管继续注水直至A型堵头的压力升至GB50268

2008中的规定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观测A型堵头的实时压力值并判断是否满足下一步骤的主试验阶段实施要求,期间如需要补压可以打开注水管补压;
[0022]S5、主试验阶段:停止注水并稳压15min,打开排气管排水降压直至A型堵头的实时压力值降至试验管道的设计工作压力,保持恒压30min,根据GB50268

2008规定进行相关试验数据,观测A型堵头的实时压力值判断水压试验是否合格;
[0023]S6、试验结束:断开注水管和外部水源之间的连接并排水泄压,断开充气管与充气设备之间的连接并排气泄压,拆除充气式堵头装置。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试验期间若充气式堵头发生位移,打开充气管上的闸阀进行二次充气避免充气式堵头继续位移。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及施工方法,通过将充气式堵头安装在管口处,利用内胆固定内部组件并抵接试验管道的管口端面进行初步定位,利
用可充气膨胀的外胆填充内胆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空间完成封堵,使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口径的管口封堵需求,增大了封堵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封堵的稳定性和密闭性,提升了封堵效果,同时将堵头结构简化成位于内部的固定结构和位于外部的可膨胀结构,将固定内部部件和膨胀封堵的区域划分开,避免了膨胀封堵与注水排气部件之间的结构干涉,简化了封堵结构和操作过程。
[002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及施工方法,通过在试验管道的高点端和低点端分别安装A型堵头和B型堵头,利用排气管、水压侧压管和注水管实现水压试验中的排气、水压检测和注水的操作,利用堵头测压管实时监控内胆和外胆之间的气压值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安全可控性高,装置集中了水压试验所需的全部组件,一体化程度高、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无需临时支墩、靠背及千斤顶等额外稳固设施,也无需现场进行结构组装,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节省了试验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型堵头和B型堵头,所述A型堵头和B型堵头均为充气式堵头,所述充气式堵头包括内胆和半包于内胆外的外胆,所述内胆内设置有连接外胆内部的充气管和堵头侧压管,所述A型堵头内设置有连接管道空间的排气管和水压侧压管,所述B型堵头内设置有连接管道空间的注水管,所述堵头侧压管和水压侧压管的端部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连接有充气设备,所述充气管、堵头侧压管、排气管、水压侧压管和注水管上均设置有闸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水压侧压管和注水管均包括贯穿内胆的连接管和贯穿外胆的可伸缩金属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金属管的两端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镶嵌于所述外胆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为T型的轻质铝合金构件,所述外胆为U型的弹性材料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胆的端面嵌入所述内胆的外缘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胆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增大摩擦的凸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外缘上设置有与管口相适配的安装槽。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用于管道水压试验的充气式堵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充气式堵头装置充气,将A型堵头和B型堵头分别安装于同一试验管道的高点端和低点端,向试验管道注水浸泡观察试验管道的渗水情况,继续注水直至A型堵头的压力到达满足主试验的规定试验压力,然后进行主试验,打开排气管排水降压至试验管道设计工作压力,通过观测A型堵头的压力来判断水压试验是否合格,试验合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旭赵高胜蔡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