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906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一种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采用基于视频、雷达、红外检测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基于目标信号特征训练和特征信息提取目标分类、识别与跟踪;实现变电站立体防护改造;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采用多传感器边界融合,通过在系统中部署嵌入式芯片和软件系统,使网络本身拥有感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实时处理,完成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通信,完成智能化的定位、识别、监测、跟踪和管理防护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有效提升在立体防护体系中多系统融合时产生的漏报率,降低误报率;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天时安全监管功能,保证监管无死角,封堵监管漏洞,达到解放人力、提高安防监管效率的目标。管效率的目标。管效率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
[0001]方法领域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行业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
[0003]背景方法
[0004]目前,当摄像头工作在云台模式下,背景发生显著变化,使用传统方案已无法对背景进行建模和分离,难以实现目标的有效提取。另外,随着大雪、浓雾、灰霾的特殊恶劣气候条件的频繁出现,由于可见光成像自身的局限性,同样难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智能监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特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
[0006]智能视频分析的基本目标是赋予计算机或机器具有类似人的视觉内容分析能力。智能视觉分析使得现今的视频移动检测器已经能够有效地进行户外检测。相对于良好的室内环境而言,户外光线的复杂变化,阴影和天气的影响是主要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点。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采用基于视频、雷达、红外检测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基于目标信号特征训练和特征信息提取目标分类、识别与跟踪;实现变电站立体防护改造;
[0008]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采用多传感器边界融合,通过在系统中部署嵌入式芯片和软件系统,使网络本身拥有感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实时处理,完成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交互。
[0009]引入了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和射频识别方法,按相关的协议,利用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设备、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传感设施把互联网与任何所需的物品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其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通信,最终完成智能化的定位、识别、监测、跟踪和管理的新兴防护方法。
[0010]所述的编码、扫描、读写功能的微型感应芯片集成在设备终端,并将其联入互联网中,使终端采集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捕捉事件征兆,通过在物联网、5G通信智能方法的推动下,构建一套全天候立体防护综合平台,使特殊场所安全防范系统具有更智慧化、更人性化的功能,实现特殊场所的安全防范做到立体防护、智慧管控、应急指挥、运维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全天候立体防护集GIS系统、结构化视频监控、大数据可视展示、人员定位、AI人脸识别方法、无人机巡查及无人机反制的系统应用为一体,结合了系统应用、事件应急处置、设备综合运维系统的物联网综合方法的安全防范智能化系。
[0011]确保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特殊场所应急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必要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选择最佳应对方案,及时向系统发布可能受到事件危害的警告或者告知。
[0012]基于视频、雷达、红外的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的中央处理器,进行封装,实现对区域安防全要素数据关系推演分析功能,在智能分析和挖掘关联基础上实现全天候信息的一图展现,基于GIS、视频分析与结构化、雷达、红外热成像、大数据分析方法,从人、车、物、
重点安防目标着手,为变电站打造涵盖室外、地面、高空的立体化多层防护体系,通过针对变电站特殊安全防范要求以及应用环境特征,测试相关方法在不同气象和地理条件下的方法适应性。
[0013]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目标探测算法参数设置,实现基于目标置信度的目标探测概率融合算法,在变电站形成以点、线、面的全天候立体防护体系。
[0014]封装方式。集成化,薄而轻,部件较少,模块可拆卸更换安装,采用多节点信息采集与接入方式。
[0015]在分布式的网络中,为每一个终端设备分配一个可管理的地址,让管理平台直接管理到每一个终端内部,有自己的地址识别机制,以及私有的管理协议,网关作为区域子网的中心控制器,自主的完成部分网管的功能。多融合处理器通过对网关的管理,间接的得到整个末梢网络的状态,并对其进行管理。
[0016]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自身通过不同的方式,包括预配置和自组织,组成多个域子网,通过网关接入各信息采集终端中,为上层的应用提供服务。
[0017]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能对不同类型的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能力、性能的静态信息进行记录和查询,对不同类型的网关设备和终端设备的位置、状态、可用性的动态信息进行监控和查询,并且对动态信息和被管理对象实现关联处理。
[0018]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链接区域子网的网元和网络的末梢设备使用“即插即用”的配置方式获得网络连接,即插即用,使得设备能够独立的完成网络配置,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辅助设备。这一功能简化网络配置的过程,提高网络部署的效率,进一步的推动物联网设备的应用。
[0019]实现全方位、全天候预防,保证监管无死角,封堵监管漏洞,提高安全防范的级。这对于变电站立体防护系统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0020]由于各种单独的终端和网关是多种多样、形态万千的,每个终端和网关都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具备不同的功能和性能。因此,终端和网关向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上报自己的能力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0021]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的传感器节点、控制器节点具备本地的自测试的能力,不需借助外部设备就能够确定通信连通性和自身的运行情况。区域子网中的设备可能散落在不同的地方,位于不同位置的多个设备可能同时在进行初始的安装;自测试能够保证这些设备在自配置的时候能够无缝地融合成完整的系统,以完成区域子网的自动配置。
[0022]在物联网系统融合中,经常会出现多个物联网设备在某一个精确的时间完成某个动作的情况。例如休眠的设备,为了维持有效的网络连接,必须以某个特定的周期发送生命周期消息。物联网系统的时间同步,至少应达到毫秒级精度;管理系统应能提供精确的、可靠的时间同步功能。在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中物联网网络中的所有时钟使用国际协调时间UTC,并根据UTC进行校准。
[0023]抗干扰能力高、运算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直观、安装方便、实用性强的突出方法优势,可有效提升在立体防护体系中多系统融合时产生的漏报率,降低误报率,解决变电站报警手段单一、漏报率与误报率过高的问题,可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员工作量、大幅缩短施工周期难题,市场前景广阔。
[002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智慧电网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奠定基础,由于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具有多传感器边界融合标准、抗干扰能力高、运算速度快、检测结果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直观、安装方便、实用性强的突出方法优势,可有效提升在立体防护体系中多系统融合时产生的漏报率,降低误报率,解决变电站报警手段单一、漏报率与误报率过高的问题,可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员工作量、大幅缩短施工周期难题,市场前景广阔。带动防入侵立体防护相关产业链发展。随着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融合方法在立体防护中的逐步应用,可以有效带动以检测设备、制造设备、施工设备、基础原材料的相关方法的进步,这些新方法将有力推进未来全球公安、司法、电力、机场、油田、高档小区的立体防护系统的构建,同时带动了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采用基于视频、雷达、红外检测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基于目标信号特征训练和特征信息提取目标分类、识别与跟踪;实现变电站立体防护改造;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采用多传感器边界融合,通过在系统中部署嵌入式芯片和软件系统,使网络本身拥有感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实时处理,完成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引入了无线数据通信方法和射频识别方法,按相关的协议,利用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设备、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传感设施把互联网与任何所需的物品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其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通信,最终完成智能化的定位、识别、监测、跟踪和管理的新兴防护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码、扫描、读写功能的微型感应芯片集成在设备终端,并将其联入互联网中,使终端采集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捕捉事件征兆,通过在物联网、5G通信智能方法的推动下,构建一套全天候立体防护综合平台,使特殊场所安全防范系统具有更智慧化、更人性化的功能,实现特殊场所的安全防范做到立体防护、智慧管控、应急指挥、运维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全天候立体防护集GIS系统、结构化视频监控、大数据可视展示、人员定位、AI人脸识别方法、无人机巡查及无人机反制的系统应用为一体,结合了系统应用、事件应急处置、设备综合运维系统的物联网综合方法的安全防范智能化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全天候智慧立体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视频、雷达、红外的多融合处理器控制模块的中央处理器,进行封装,实现对区域安防全要素数据关系推演分析功能,在智能分析和挖掘关联基础上实现全天候信息的一图展现,基于GIS、视频分析与结构化、雷达、红外热成像、大数据分析方法,从人、车、物、重点安防目标着手,为变电站打造涵盖室外、地面、高空的立体化多层防护体系,通过针对变电站特殊安全防范要求以及应用环境特征,测试相关方法在不同气象和地理条件下的方法适应性;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目标探测算法参数设置,实现基于目标置信度的目标探测概率融合算法,在变电站形成以点、线、面的全天候立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鹏朱元成郑炜亮隋合轼赵巍雷志鹏郑薇滕隽高千常建元贾明磊张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沈阳同保信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