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88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两侧的连接器和光聚焦耦合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光合束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输出方向与光合束部的输入口方向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壳体内部设置的散热组件,利用散热组件中的散热块和散热板,把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给吸收掉,再让散热板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来与空气进行接触,从而加快了热量的散发速度,并且也起到了把热量从壳体的内部转移出去的作用,避免壳体内部的温度过高,造成对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元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元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光纤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的通信产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出现了一种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它是在内部设置有两种不同波长的发光单元,利用合束器或者反射镜等手段将多个光束进行合束,再通过单个光纤进行输出,具备输出功率高的效果。
[0003]而由于其内部设置了多个发光单元,并且因为封装壳体的内部空间小,导致在对两个发光单元进行封装之后二者的位置接近,在工作时相互发出的热量均会对对方产生影响,更加不利于发光单元的工作,影响其输出效率,常用的解决手段是在发光单元的底部安装热沉,而热沉虽能吸收热量,但由于壳体处于封闭的空间中,热量仍然不能散发出去,还是会对发光单元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表述,本技术提供了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以解决光模块盒体的内部热量散发不出去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两侧的连接器(2)和光聚焦耦合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发光单元(4)和第二发光单元(5),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光合束部(6);所述第一发光单元(4)和第二发光单元(5)的输出方向与光合束部(6)的输入口方向相对应,所述光合束部(6)的输出口方向与光聚焦耦合组件(3)的输入口方向相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4)和第二发光单元(5)的外壁均安装有散热组件(7),所述散热组件(7)由壳体(1)的内部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7)包括散热块(701)和散热板(702),所述散热板(702)安装在散热块(701)与壳体(1)内壁之间,所述散热块(701)包裹住第一发光单元(4)和第二发光单元(5),所述散热板(702)由散热块(701)的一侧出发穿过壳体(1)的侧壁后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7)还包括开设在散热块(701)表面上的凹槽(703)、设置在凹槽(703)内壁中的凸块(704)以及开设在凹槽(703)内壁中的密封槽(705),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能插入凹槽(703)内部中的插入组件(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组件(8)由插块(801)、橡胶气囊(802)和气垫(803)组成,所述橡胶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彬彬刘现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亿思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